想要世聯倉運股價資訊或股票的興櫃掛牌消息交流,都可以多利用這地方來討論,
投資未上市股票需要多研究、多了解公司產業狀況,投資前要做好功課
如果有什麼公司產業的訊息歡迎多多分享,也歡迎直接加LINE或來電交流討論~0960-550-797<—-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喜提達物流創新經營獲美媒肯定
2020-12-16 09:00經濟日報 曹佳榮
喜提達物流承襲母公司世聯倉運累積46年專業經驗,秉持創新經營理念與物流專業表現,透過完整BCP計劃與執行,維持客戶供應鏈正常運作,與客戶攜手共同對抗COVID-19疫情,並獲得美國媒體CIO Bulletin報導肯定。
喜提達物流指出,該公司在台灣擁有北中南十處自有倉庫據點和自有貨櫃卡車配送車隊,除了提供客戶專業多樣客製化服務,也針對各項緊急異常事項制定相應標準程序,即使在COVID-19疫情影響下,仍展現出敏捷迅速的物流精神,達到超前部署。自2000年引進德國Dematic全自動無人倉儲系統(AS/RS)外,並於2018年與廠商合作開發了機械手臂3D視覺辨識包裝自動化系統,可以從不同方向揀取多個罐裝貨物,此一成功經驗擴大應用於自動化解決方案。
因應電子商務日益蓬勃發展,喜提達已成功建立電商平台模組(EC Platform),深獲得客戶好評,EC Platform在IT軟體應用方面,透過自行研發的程式軟體執行資訊流自動化轉換以處理大量B2C訂單,運用大數據智慧化分析、解讀、拆分每日B2C訂單資料而大幅提升揀貨作業效率。在硬體應用方面,導入自動化系統應用從製箱、揀貨、放型錄和發票、貼標、封箱等物流加值作業流程上,已大幅節省倉庫現場人力成本並提高作業效率和正確度。
喜提達物流規劃於機場保稅物流園區建置符合醫材與醫藥PIC/S GMP GDP標準之倉儲環境及配送系統,整合國際物流中心境內關外保稅與航空轉運中心功能,為醫藥與醫材產業提供國際轉運與台灣國內市場整合之客製化醫藥物流服務。
此外,喜提達物流新加坡分公司近期設立完成,與國際知名電商客戶攜手合作並整合平台系統,將在新加坡提供完整物流與供應鏈服務,規劃啟動海外物流倉儲服務,在美國、泰國、印尼、菲律賓、印度等地為全球客戶提供專業物流服務。
自由廣場》面對過時法令 看和碩的無奈
◎ 黃仁安
台北市建管處於建築物附設停車空間清查成果報告中,提出和碩聯合科技長期將停車場做為員工餐廳違規使用,未見改善,柯市長動怒揚言要自己帶隊拆除。然而,本案卻是源自於惡法問題,卻未見各界重視。
首先,根據建管處的說法,和碩廠房竣工時完全合法,竣工後才擅自更改用途,代表依建築法規所規劃的停車空間大於實際需求,為避免停車空間浪費閒置,才轉為員工餐廳使用,可見現今建築法規已有部分與實務脫節。
建築法規有關停車空間數量之規定,見於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五十九條,其立法設計係先以建築物用途進行分類,評估一定範圍內之樓地板面積使用人員數量,再以總樓地板面積(扣除非人員使用面積)換算停車空間數量。以工廠類建築為例,設置於都市計畫區域內之工廠建築總樓地板面積(扣除室內停車空間面積、法定防空避難設備面積、騎樓或門廊、外牆等無牆壁之面積,及機械房、變電室、蓄水池、屋頂突出物等類似用途部分)在五百平方公尺以下者,免設停車空間;超過五百平方公尺部分,每二五○平方公尺應增設一輛。現在大型工廠動輒超過一萬坪(約三三○五八平方公尺)以上,至少須設計一三○個左右之停車空間,然因製造業工廠實際上多以機器人協同生產,加上部分員工以機車代步,若停車空間數量完全依照建築法規設置,將造成空間大量閒置,並排擠其他周邊需求,導致工廠成本提高,降低競爭力;如轉為他用,又造成違規使用,不禁令人感到和碩的委屈與無奈。
除了停車空間的設置,對於貨車裝卸位規定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按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二七八條第一項規定:「作業廠房樓地板面積一千五百平方公尺以上者,應設一處裝卸位;面積超過一千五百平方公尺部分,每增加四千平方公尺,應增設一處。」同條第二項規定:「前項裝卸位長度不得小於十三公尺,寬度不得小於四公尺,淨高不得低於四.二公尺。」此為大型貨車裝卸位之規格。然而,現今貨車種類繁多,企業興建工廠進行生產作業,產品以貨車進行運送,企業主必須考量客戶需求、載貨量多寡及附近交通條件等因素,配置不同類型之貨車運送產品。礙於現今法令之規範,中小型貨車必須與大型貨車使用相同之裝卸車位,造成空間上的浪費。況若工廠內之裝卸位確實不敷使用,企業主自會依需求自行解決,實無以法規強制規定之必要。
筆者希望透過此文提醒社會各界,正視建築技術規則欠缺彈性問題,尤其部分規定已不合時宜,造成民間資源虛耗。也請有關單位研議為僵化之法規適度鬆綁,活化投資環境,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
(作者為財團法人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物流業者導入AI機器人 減少子化人力負擔
廖家宜 2020-07-14
亞馬遜(Amazon)用機器人大軍徹底顛覆物流配送作業,而全球物流業者也開啟了新的轉型世代,像是優衣庫(Uniqlo)在東京的首座全自動化倉庫,服裝檢查和分揀工作全由機器人負責,可取代9成人力。而在當前疫情效應帶動下,未來產業對於減少人力依賴的需求預期會更加明顯,使得智慧自動化持續在物流產業中發酵,而台灣物流業者也正緊緊跟上步伐。
創立於1974年的世聯倉運,深耕台灣第三物流市場超過45年,世聯倉運董事長黃仁安表示,放眼全球物流運籌版圖,台灣具有地理位置上的絕佳優勢,但過去製造業出走,多數國家以中國大陸為主要的生產基地,對出口業影響甚鉅,台灣物流業者需要思考如何求生存,包括新商業模式的研究與海外發展評估、廠房導入AI機器人等高科技的應用等都是思考的方向。
像是傳統物流作業中,揀貨、理貨、包裝等流程都得運用大量人力。黃仁安以子公司喜提達物流舉例,在沒有導入自動化前,喜提達在某一客戶裝著防焊油墨罐裝品的裝箱中,都是靠人力進行罐裝品的取放作業,但這些罐裝品每罐重量約1公斤,單靠人力完成裝箱不僅耗時,也很耗人力與體力。而單靠人力進行揀貨,嚴重影響了倉儲物流的工作效率,並使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在當前物流變革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利用自動化設備如AGV或機器手臂。但光是導入機器手臂,只是提升部分自動化,舉例來說,一般雜亂放置物件在料籃裡,通常還是需要經過人員整齊擺放後,機器手臂才能取料,且一旦更換料件,機器手臂也得根據不同物件的外型與種類重新調教,換言之,機器手臂本身是無法自我辨識判斷,傳統的自動化,充其量只是提升了一半效率,仍無法適用於彈性製造的作業環境。
現在對於物流業者來說,除了自動化,更需要智慧化的輔助。也因此,當前機器手臂整合AI視覺系統,利用眼手協調發揮最佳化作業效率,也已越來越受到物流業者青睞與重視。
喜提達物流也因此聯手3D視覺大廠所羅門,其在負責裝箱作業的機器手臂中整合各種深度學習模型與3D視覺技術,如此一來,藉由AI辨識,無論物件事先是否具有3D CAD檔,機器手臂仍可判斷亂堆中物件的面向及3D座標,快速計算最佳抓取路徑,導引手臂避過會碰撞料籃的位置,讓作業流程真正達到彈性最佳化。
而對於物流業者來說,導入機器人不僅止於提高作業效率,另一個顯著效益則是在於發揮人類更多價值,黃仁安表示,當重複性質高的工作交由機器人來協助,能讓企業將人力投入到其他更能帶來價值的工作,重新定義人員在作業環節上的價值。
世聯倉運創新物流技術 獲國際肯定
2019-12-11 09:00經濟日報 曹佳榮
成立迄今45年,始終把顧客和品質放在第一位,與顧客建立長期信賴的夥伴關係,以成為顧客最為可靠信賴的物流服務提供者為目標的世聯倉運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獲亞洲知名網站媒體雜誌APAC Business Headlines評選「10 Most Reliable Logistic Companies to Watch in 2019」。
今年9月,新加坡供應鏈亞洲協會(Supply Chain Asia Community Pty)更頒發榮譽院士獎(Honorary Fellows)予世聯倉運董事長黃仁安,表彰其帶領該公司成為台灣領先的3PL物流服務供應商之貢獻。世聯倉運並以在物流業界脫穎而出的領先創新技術,獲得「年度供應鏈創新獎」 (Supply Chain Innovation of the Year) 。
世聯倉運表示,多年來秉持不斷創新的經營理念,在國際業務全球化作業效率上,開發Logi-Intelligence服務平台實現「供應鏈控制塔」的概念來優化進出口業務,整合客戶指示和供應商進程狀態,簡單透明化便於追蹤、分析進出口實績,透過BI工具提供客戶各式營運圖表,成功大幅提高國際客戶的服務滿意度和信賴感。同時,為了提升自有和外派車隊之管理效率和客戶運輸服務品質,以WMS倉儲管理系統為基礎連結自行開發的「輸配送管理系統」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System-TMS),除了建立完整透明車輛運輸紀錄,也透過系統化達到共配整併效益並簡化後端帳務作業。而「碼頭排程系統」(Dock Door Management System)提供車隊進出倉庫之預約制度和可視化管理,讓倉庫裝卸進出作業效率大為提升以及車輛進出更為順暢,大幅優化整體輸配送管理效率。
董事長黃仁安強調,世聯倉運自1974年成立至今已屆45年,從貨櫃運輸跨足傳統倉儲,再升級到現代化物流中心,之後轉變為境內關外的保稅國際物流中心,提供跨國企業在台設立亞洲貨物運銷中心。並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發展供應鏈控制塔服務,深化與客戶的連結,實現跨境運籌整合策略。
他指出,隨著傳統產業的出走與沒落,該公司轉向耕耘半導體、危險/化學品、醫療用品、電子商務(EC)、國際品牌消費品等更專業、精緻化的物流商機,並以台灣優勢地理位置發展國際轉口配送業務(Hub business);展望未來,世聯倉運將會持續實踐各項創新與智慧化物流,以期再創新的里程碑。
世聯倉運45周年 走向世界
台灣物流巨擘-世聯倉運股份有限公司假台北君悅酒店隆重舉辦「公司創立45周年暨世聯倉運基金會20周年」慶祝活動,會場嘉賓雲集,包括前副總統呂秀蓮、經濟部商業司副司長陳秘順、關務署台北關關務長陳依財、阪急阪神(EXPERSS)會長兼CEO岡藤正策、台灣科思創(Covestro)高階主管等到場致賀。
前副總統呂秀蓮致詞指出,黃仁安董事長是她的台大法律系學長,除了為學長傑出表現喝采,並為世聯倉運下註腳「台灣走向世界、世界走向台灣」予以肯定、商業司副司長陳秘順提及世聯倉運獲得台灣第一張國際物流中心執照…等優異成績堪為業界表率、台灣科斯創高階主管致詞強調對於黃仁安董事長去年在泰國接受科思創頒發年度亞洲區供應商安全競賽首獎以及台灣區供應鏈夥伴獎時,全程以英語致詞、與會的精采過程,黃董事長的深厚內涵令所有與會者佩服。
世聯倉運(CTW)於1974年創立於桃園縣楊梅埔心,迄今已深耕台灣第三方物流(3PL)市場逾45年,在董事長黃仁安以雄心帶領逐漸向外擴張下,隔年(1975)便成立基隆貨櫃運輸調度站、第5年成立高雄物流中心、1980年發起成立桃園縣汽車貨櫃貨運商業同業公會,黃仁安董事長擔任創會第一、二屆理事長,緊接著又陸續成立楊梅、台中、新竹物流中心,1998年成立世聯文教基金會、2001取得台灣第一張國際物流中心執照、2005台灣第一家通過防火標章認證、2006取得台灣第一張「國際分支物流中心」執照、2008台灣第一家取得「公共危險物品」存放許可之國際物流中心業者、2012年10月1日轉型為控股公司,並成立子公司喜提達物流。
咸信世聯倉運在董事長黃仁安運籌帷幄,從國際海空運輸安排、報關、提貨、拆卸櫃、JIT 及時配送及退貨處理…等提供「一站式」及「客製化」整合型物流服務,不啻已締造多項「台灣第一」傲人紀錄,未來將持續成為各界最佳物流合作夥伴。
世聯倉運醫療保稅倉 明年啟用
1974年成立的世聯倉運公司(CTW),上周六(3日)舉辦公司45周年慶,公司董事長黃仁安表示,世聯順應潮流,幾次關鍵性轉型,到現在的第三方物流,明年首季在桃園的8千坪醫療保稅物流倉儲即將啟用,1.5萬坪南科物流中心也將動工。
世聯倉運締造了多項「台灣第一」,1990年成立台灣第一家特殊氣體專用倉庫-新竹倉、2001年取得台灣第一張「國際物流中心」執照、2005年成為台灣第一家通過防火標章認證之倉儲物流業者、2008年成為台灣第一家取得「公共危險物品」存放許可之國際物流中心業者。
該公司成立初期以卡車及貨櫃運輸為主,1979年,開始跨入倉儲物流領域,提供客戶專業的第三方物流運籌服務;從國際海空運輸安排、報關、提貨、拆卸櫃、入庫、訂單處理、揀貨、加值作業、庫存管理、包裝、裝箱、到JIT及時配送及退貨(逆物流)處理等「一站式」及「客製化」整合型物流服務。
在專業經驗累積下,世聯不論是危險品管理、半導體JIT服務、Asia Hub亞太物流中心、電子商務EC,到Control Tower供應鏈管理以及醫療物流服務等,透過與客戶的策略性合作讓CTW在市場始終保持差異化的競爭力。世聯在2012年10月轉型為控股公司(CTW Holdings),並成立子公司喜提達物流。
黃仁安在1980年發起成立桃園汽車貨櫃運輸同業公會,是創會理事長,在2003至2008年擔任過兩任中華民國物流協會理事長,在運輸物流業與公益事業上都有不少建樹, 於1998年成立「財團法人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參與文化、教育、音樂與老人關懷等活動。
科思創是全球最大的聚合物生產公司之一,其2017年度銷售額達到141億歐元。科思創重視環保問題,除了以身作則,每年於全球各地區舉辦安全傑出競賽,台灣第三方物流(3PL)業者世聯倉運公司今年再度蟬聯亞太地區安全競賽首獎殊榮並於本月在香港獲頒此獎。
今年邁入第45周年的世聯倉運,不僅連續獲得科思創頒發年度亞洲區供應商安全競賽首獎 (APAC Safety Champion Award) 、台灣傑出供應鏈夥伴(Country Supply Chain Partner ),今年更勝以往,加碼獲得亞洲區傑出物流服務獎(APAC Logistics Service Excellence)、亞洲區運輸與物流安全傑出獎(APAC Transport & Logistics Safety Excellence Award)等共四大獎。
今年安全競賽世聯倉運以自有團隊開發小型AGV搭載揮發性有機物質偵測器作為提案,此創新的概念主要是讓自動導向車可以同時收集倉庫內儲位座標及有機物質濃度資料,進而即時有效判斷庫內是否有化學品洩漏以及洩漏位置。
此外,世聯倉運副總經理黃明中副總經理也受科思創邀約與談「如何應用數位科技提升化學品供應鏈安全」,提出世聯倉運目前正在開發應用於罐裝化學成品裝箱流程,具備3D辨識功能的自動手臂,及化學品風險管理系統,以實現化學品物流管理的風險評估與即時可視化管理。
世聯倉運自2007年與科思創合作,歷經十年努力,成為科思創的主要亞洲區物流伙伴,亦讓台灣成為科思創(香港)的主要物流據點。業務合作過程同時積極強化安全意識,並結合科技創新變革,向國際頂尖的標竿企業看齊。
此次競賽擁有高達22家亞太地區主流物流供應商的參與,總計29個提案。世聯倉運能再度從亞洲區眾多頂尖物流業者中脫穎而出,再次證明台灣物流業同樣也擁有能讓國際認可、出類拔萃的實力。
公司簡介
世聯倉運股份有限公司 (CTW Logistics Corporation ) 於 1974 年由現任董事長黃仁安先生創立,成立初期以卡車及貨櫃運輸為主。有鑑於台灣產業結構變化而逐漸轉型,於 1979 年,開始跨入倉儲物流領域,提供客戶專業的第三方物流運籌服務;從國際海空運輸安排、報關、提貨、拆卸櫃、入庫、訂單處理、揀貨、加值作業、庫存管理、包裝、裝箱、到 JIT 及時配送及退貨 ( 逆物流 ) 處理 等「一站式」及「客製化」整合型物流服務,協助客戶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整體營運績效!
在三十餘年的專業經驗累積下,世聯倉運以創新的國際思維及務實的本土經驗,持續開發多元、精緻、客戶導向、且具備高附加價值的物流解決方案。世聯倉運專案團隊以現代化的軟硬體設備、先進的物流技術、以及高彈性的整合資訊系統,為客戶提供專業物流服務,並獲得國內外知名客戶的青睞與肯定;除此之外,世聯倉運成立以來,更締造了多項「台灣第一」的殊榮,透過創新的核心競爭力,帶動台灣物流產業整體發展!
| |||||||||||||||||||||||||||||||||||||||||||||||||||||||||||||||||||
|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