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博晶醫電股價資訊或股票的興櫃掛牌消息交流,都可以多利用這地方來討論,
投資未上市股票需要多研究、多了解公司產業狀況,投資前要做好功課
如果有什麼公司產業的訊息歡迎多多分享,也歡迎直接加LINE或來電交流討論~0960-550-797<—-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AI教練算出你剩多少體力,博晶醫電打造「可視化」體力計算軟體
內容目錄
數位時代吳元熙
開車發現油箱表只剩一半,透過公里數換算,能確保不要卡在路邊動彈不得;現在運動也有相同模式,能算出你的剩餘體力,還有多少。
「人可能會知道今天自己特別累、狀況不好,但到底有多累?對這趟運動有什麼影響?其實一直都不夠清楚。」博晶醫電商務長林家和說。
林家和解釋,過去「量化」體力的方式多半是用最大攝氧量來判斷,由測試者戴上氧氣罩,抓取呼吸數據,或是以抽血等方式了解人體乳酸堆積情況,「我們的價值是在運動過程中及時告訴你,如何根據當下身體狀況,達成有效訓練。」
適合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預防傷害
2011年創立的博晶醫電(GoMore)原本專攻可攜式心電裝置,然而因為研發資金和市場限制,2013年轉攻運動領域,開發出能以心率判斷身體疲勞程度的演算法,並一度推出心率帶,向外界證明自己的技術力。2015年,則開啟與運動科學專家、美國東田納西州立大學(ETSU)運動生物力學副教授佐藤公威的學術合作。
簡單來說,使用GoMore軟體前,需要經過3次左右的教學測試,便能在程式上以「百分比」呈現當下的體力狀態及有氧╱無氧訓練效果,計算包含乳酸閥值、最大攝氧量,以此評估可運動距離與時間,並進行配速。軟體還會建議維持在適當的心率區間,以達到暖身與緩和效果。
林家和表示,騎車、跑步、游泳等需要耐力的有氧運動,都很適合透過GoMore的演算法來計算體力,但軟體公司要生存,如果沒有太多預算去教育市場、面對消費者,選擇和硬體業者一同作戰,會降低不少成本與風險。
包含智慧手錶業者COROS的部分產品已經加入了GoMore的技術,而他們也正積極叩關中國,希望能成為生態鏈的一環。「我們真正的價值在於,有個工具告訴你:今天狀況沒有昨天那麼好,是否要減慢速度或是拉長運動時間,減少傷害。」林家和說,這就是數據運動帶來的好處,可以看出同樣訓練量的體力變化。
備戰長線,看好體力預測市場前景
林家和認為,穿戴大廠當然有錢、有能力,能夠快速切進現在的「藍海」市場,因為光從馬拉松比賽的報名人數與比賽場數來看,各國幾乎都在成長,對於體力的分析需求一定存在。不過,他不擔心未來有大量競爭對手加入戰局,因為 GoMore可和絕大多數的智慧手錶搭配,抓取用戶心率變化。
目前,博晶醫電團隊共約25人,其中將近8成為工程團隊,他們強調會把資源持續投入研發中,專注大型B2B(企業對企業)合作案,向市場介紹「體力預測」有何好處。
林家和表示:「就像賣水的人得了解有多少人需要喝水一樣,我們正在努力了解市場上究竟有多少客戶願意花錢體驗這樣的產品,而不是追求眼前獲利。」
博晶醫電(GoMore)
成立|2011年
負責人|執行長郭信甫、商務長林家和(上圖中)
產品|「可視化」體力計算軟體
成績單|與智慧手錶廠商COROS合作
本文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作者:吳元熙
博晶醫電 打開體能黑箱 全馬、減脂AI教練樣樣強
博晶醫電招募人才的條件很有意思,要熱愛運動,願意挑戰半馬或全馬的夥伴加入;對照求才網站來到公司,產品測試工程師不在座位上,而是正揮汗賣力地在跑步機上跑步。有時加速,有時降速,在急促的呼吸聲中,他胸前的GoMore體力感測計,在大螢幕上即時秀出跑者的心臟活動變化、體能消耗程度、乳酸堆積狀況等數值。這些數值對運動員可能是一些數字而已,但進一步透過GoMore運算系統進行分析與深度學習,數值變成體能的耗損與儲存量,系統會根據跑者的體能變化以及運動的課程,給予最佳建議。就像擁有一位隨身專屬的AI教練在旁。
2011年創業至今,一路鴨子划水般穩扎穩打,GoMore以硬體+軟體,再結合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就連日本Ciervo Nara Racing Team的成員也來取經,透過運動生理科學的知識來精進訓練成效,應用於實戰的賽事中奪取更好的成績。
打開體能黑箱 教練+運動體驗
除了幫助專業運動員爭取更好的成績,博晶醫電更看到民眾運動時的困擾。「許多人想透過運動來健身或減肥,就會上網看老師、教練的教學影片,但每個人的體能狀況、生活習慣以及需求都不同。對這個人有效的教學,對另一個人反而會造成運動傷害。」
有些民眾則會思考,找運動教練是不是比較安全又能提昇運動效率?「每位教練的養成方式與經驗法則不同,教導的內容甚至彼此衝突,可能A教練說要深蹲20下,B教練卻說要跑步10圈才有效,究竟該聽誰的?我們團隊都是一群喜歡運動的人,也都來自電子工程背景,希望透過醫療及運動生理學,幫助運動者創造更有效且安全的運動體驗。」
首先,運動者要設定想要達到的運動目標,同時配戴「體力感測計(GoMore Lite)」記錄運動時的身體狀況。其次,GoMore APP會依照運動者的體能數值,轉化為更簡單易懂的圖示,提供即時體力百分比,適時的讓運動者知道何時該加速、減速、休息才能達到目標。他說:「APP的圖表顯示你當下的身體體能。體能充沛時,AI教練會引導繼續跑,並在多久後建議加速;但過程中可能因為地形耗損過多能量讓體能下降,AI教練則會衡量剩下的體能,提醒你要開始減速保持體力,才能完成目標。」
除此之外,瘦身減脂也是AI教練的主攻項目之一。許多人以為起個大清早到健身房跑30分鐘消耗數百卡會有幫助,可是拚命跑了30分鐘後會很疲勞,難免影響一整天的工作,但輕鬆跑又沒有效果,這時AI教練就可以引導如何分配體能達到目標。
林家和說:「雖然坊間許多類似產品,都可以做到記錄與分析功能,我們則在這些功能上強化『教練』的功能,讓AI教練幫助運動者清楚地知道如何達成目標,過程中掌握如何去調整體能,他們就會更認真地運動健身,這是我們很樂意見到的。」
應用生理訊號 全球首創體力感測器
雖然在運動領域成績斐然,但這並非博晶醫電創業初期的重點,將生理訊號分析與應用在醫學上,才是林家和跟團隊原本要深耕的領域。「當初我們透過生理訊號的分析,拆解出許多對醫療有價值的資訊,還計畫開發全球最小的心電圖感測器。」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對於新創公司來說,醫療產品需要長時間測試,所產出的數據要取得醫生的認同,想應用作為看診的依據,又是一段漫長的過程。「在產品與技術無法快速推廣,卻必須大量付出經營成本的情況下,我們開始思考將心率訊號應用到其他產業使用。因為我們自身熱愛運動,也很了解運動者本身的想法,所以就將產品應用到運動領域,營造出讓使用者自在無感地享受運動的情境;同時避免讓使用者追求進步,不自覺地精疲力竭甚至受到運動傷害。」他們研發的全球首創的體力感測器,還入選為2014年《時代》雜誌(Time)7大熱門穿戴式裝置之一。
非運動APP GoMore服務運動平台
「GoMore」系統透過運動科學分析,運動者除了可以量測出基本的步數、心跳、速度,更能分析心臟活動變化、體能消耗程度、乳酸堆積狀況、最大攝氧量與各種有氧/無氧體力值。「感測器+APP的運動軟體」是林家和最常接受到的顧客回饋。「我們不是APP業者」他總是不厭其煩地解釋。
「我們對GoMore品牌定位是,提供給運動產業不管是軟體或硬體業者,將我們的演算法整合進運動器材與應用程式中,讓產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價值,創造差異化的服務。」
他解釋說:「通常運動器材已內建基礎量測功能滿足多數的使用者,但針對有特殊需求使用者,就可以應用GoMore客製化的訓練。舉個例子來說,A運動員的體能可以跑完半馬,硬體廠商便可以建議他設定全馬目標,搭配新的訓練方案;又或者使用者想要減脂,廠商便可推薦30天內消耗7萬大卡的訓練計畫給他。」透過目標明確的教練功能,博晶醫電用客製化、量身打造的演算法,幫助廠商能從原本單次銷售的硬體,轉變成一個可以持續延伸服務的平台。
「這對很多廠商來說是一種很強烈的思考模式,刺激他們想得更多、做得更好,這也是以前的記錄型、分析型硬體做不到的。」林家和觀察,這樣的服務已大大超越近年流行在跑步機上看影片的教練功能,因為影片中的教練跟一般穿戴式裝置一樣,並不認識使用者,無法為他量身打造教練模組,「這使得現在新推出的跑步機無法增加價格,因為價值沒有提高。但導入GoMore解決方案後,便可增加量身訂做的服務,創造三贏。」因此博晶醫電也與教練平台合作,提供GoMore系統給線上平台教練,讓他們握有更科學的方法,提供學生更貼切的訓練課程,在眾多教練競爭者中增加優勢。
跑進中國 猝死機率也能算
《博晶醫電立足台灣後,放眼天下。帶領團隊前往參展的行銷經理曾俊瑋興奮地表示,中國的運動市場成長快速,前些日子才從上海展覽回來,博晶醫電與家用跑步機的廠商合作展示,軟體+硬體+服務受到很多好評。
好消息是接二連三地來,「我們正與美國奧林匹克訓練中心頂尖的教練合作,已將他們的訓練法植入我們的系統中,未來還可進一步導入不同運動項目的運動員訓練模組,讓GoMore使用者隨心所欲選擇想要的運動目標與方法進行訓練。」
不過可想而知,為了打造出這樣深度科學化的服務,的確考驗著團隊的溝通能力。尤其當公司一半的成員是工程師與科學家;另一半則是介面設計師與行銷團隊時,兩者便要跨越極大鴻溝,將科學家的語言轉變成消費者的語言。「科學家要求百分之百的真理,但市場很難接受硬梆梆的內容,所以行銷團隊要先了解工程師的訴求,替客戶轉譯成他們聽得懂的,幫客戶量身打造適合的產品,這來來回回充滿各種挑戰,不僅花了不少時間,更吃了不少苦頭。」林家和回想起一路走來的困難,不禁面露苦笑。但他隨即分享了一段剛進公司時的經歷:「還記得當時科學家替我設計了一套為期9個禮拜的訓練計畫,要我先親身經歷再開始工作。那時我順著AI教練一路帶領,不僅體態變得越來越好,而且透過分析得知,9個禮拜後自己的心肺猝死機率降低50%,真的非常激勵!」透過這次的親身見證,可以看到效果顯著的表現出來,如此一來也讓使用者更有動力進行運動,無疑為林家和注下了一劑強心針,他目光奕奕地說:「能讓更多人有效運動、獲得理想的健康與外型,博晶醫電蹲了8年磨這一劍,真的很有價值。」
AI教練算出你剩多少體力,博晶醫電打造「可視化」體力計算軟體
開車發現油箱表只剩一半,透過公里數換算,能確保不要卡在路邊動彈不得;現在運動也有相同模式,能算出你的剩餘體力,還有多少。
「人可能會知道今天自己特別累、狀況不好,但到底有多累?對這趟運動有什麼影響?其實一直都不夠清楚。」博晶醫電商務長林家和說。
林家和解釋,過去「量化」體力的方式多半是用最大攝氧量來判斷,由測試者戴上氧氣罩,抓取呼吸數據,或是以抽血等方式了解人體乳酸堆積情況,「我們的價值是在運動過程中及時告訴你,如何根據當下身體狀況,達成有效訓練。」
適合跑步、游泳等有氧運動,預防傷害
2011年創立的博晶醫電(GoMore)原本專攻可攜式心電裝置,然而因為研發資金和市場限制,2013年轉攻運動領域,開發出能以心率判斷身體疲勞程度的演算法,並一度推出心率帶,向外界證明自己的技術力。2015年,則開啟與運動科學專家、美國東田納西州立大學(ETSU)運動生物力學副教授佐藤公威的學術合作。
簡單來說,使用GoMore軟體前,需要經過3次左右的教學測試,便能在程式上以「百分比」呈現當下的體力狀態及有氧╱無氧訓練效果,計算包含乳酸閥值、最大攝氧量,以此評估可運動距離與時間,並進行配速。軟體還會建議維持在適當的心率區間,以達到暖身與緩和效果。
林家和表示,騎車、跑步、游泳等需要耐力的有氧運動,都很適合透過GoMore的演算法來計算體力,但軟體公司要生存,如果沒有太多預算去教育市場、面對消費者,選擇和硬體業者一同作戰,會降低不少成本與風險。
包含智慧手錶業者COROS的部分產品已經加入了GoMore的技術,而他們也正積極叩關中國,希望能成為生態鏈的一環。「我們真正的價值在於,有個工具告訴你:今天狀況沒有昨天那麼好,是否要減慢速度或是拉長運動時間,減少傷害。」林家和說,這就是數據運動帶來的好處,可以看出同樣訓練量的體力變化。
備戰長線,看好體力預測市場前景
林家和認為,穿戴大廠當然有錢、有能力,能夠快速切進現在的「藍海」市場,因為光從馬拉松比賽的報名人數與比賽場數來看,各國幾乎都在成長,對於體力的分析需求一定存在。不過,他不擔心未來有大量競爭對手加入戰局,因為 GoMore可和絕大多數的智慧手錶搭配,抓取用戶心率變化。
目前,博晶醫電團隊共約25人,其中將近8成為工程團隊,他們強調會把資源持續投入研發中,專注大型B2B(企業對企業)合作案,向市場介紹「體力預測」有何好處。
林家和表示:「就像賣水的人得了解有多少人需要喝水一樣,我們正在努力了解市場上究竟有多少客戶願意花錢體驗這樣的產品,而不是追求眼前獲利。」
博晶醫電(GoMore)
成立|2011年
負責人|執行長郭信甫、商務長林家和
產品|「可視化」體力計算軟體
成績單|與智慧手錶廠商COROS合作
博晶醫電攻穿戴 奧運選手的訓練神器
為了替台灣尋找經濟新動能,經濟日報推出「創業超新星」系列專題報導,本系列介紹台灣最具創新能力的新秀,報導這些新創公司的優勢及潛力,讓其價值被外界看見,獲得更多資源挹注,成為未來台灣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
博晶醫電研發獨門穿戴式體力計與體力追蹤應用程式「GoMore」,為全球第一個可量測體力的穿戴式科技,並藉由社群網路連結美、日等專業運動族群炒熱話題,二年前被美國奧運訓練機構相中,登上國際舞台。
公司近期成功技術授權予多家運動品牌廠,轉進B2B潛力市場,有望大賺智慧財。
博晶醫電的創業團隊衍生自交大和中國醫藥大學合作的「u-華佗無線近身網路關鍵技術計畫」,該項計畫初期以創辦人程士恒在交大博士班所研發的演算法為雛型,該項跨領域研究讓他興起創業念頭,想做出可以真正量產又有商機前景的產品。
程士恒在指導老師黃經堯的鼓勵下,與來自交大不同領域的三名同學成立博晶醫電,進駐交大育成中心,原本朝穿戴的微型心電裝置發展,但成品卻叫好不叫座,因此轉向運動領域。
博晶醫電董事長暨執行長郭信甫回憶,創業團隊一開始想走的是遠距照護醫療的概念,但沒想到碰到重重挑戰,例如,醫院的產品需要認證,且生命周期長,再加上醫生們會容易經由以前所學來判斷這些訊號,「他們會認為跑出來的數據和所學的有認知上的差距,因為這些算是非標準訊號,不曉得該從何判讀,或是否可成為看診時的參考依據。」
微型心電裝置的路子走不通,創業團隊靈光一閃,想起當初研發微型心電裝置的初衷就是「可移動」概念,傳統心電圖測量設備採用貼片方式,跨越心臟胸口的兩端,藉以截取較穩定的訊號,但測量設備達數公斤重,測量對象無法到處移動,而他們的創新產品可做到移動測量,應該可以轉向「運動」測量;這可是當時全球獨一無二的概念。
博晶醫電2013年起將目標轉移至運動產業,瞄準一般有運動習慣及體能訓練的民眾。儘管先前發展微型心電圖累積轉譯身體信號的經驗,但轉向測量「運動量」,仍著實費了番工夫。
郭信甫指著團隊費心研發的體力計說,主要的原理是利用心電感測推導出乳酸堆積趨勢,藉以判斷運動者的剩餘體力,進而讓運動者獲得最佳的體力配比。
傳統上,對體力的消耗計算是依據乳酸堆積量。激烈運動時,肌肉組織會產生局部酸痛感的乳酸,促使身體減緩運動量,避免過度運動造成器官組織損壞,許多運動人士都希望找出乳酸大量堆積的轉折點,維持最大效率的運動量能。
不過,乳酸測試需精密儀器和長期測量,屬頂尖運動員的專利,而博晶獨門技術就是從心電波形轉譯成乳酸堆積趨勢,使一般人藉由輕薄短小的穿戴裝置,就可獲得準確體能資訊。
CEO籲鬆綁人才 有助創新力
博晶醫電2011年創立,博晶醫電董事長暨執行長郭信甫回憶,2013年公司決定轉攻運動測量,儘管技術也是一大挑戰,但營運模式確立更為困難,當時所募得資金不多,大部分得支應研發,但由於做的是3C穿戴式產品,國際行銷也不可少,資源有限情況下,面臨蠟燭兩頭燒。
當時創業團隊決定把重點資源放在研發,行銷則以較不燒錢的方式進行,就是運用最夯的社群網路,在國內外經營跑步、單車、三鐵等專業運動社群,經過二、三年,儘管產品出貨量不多,但順利在圈內累積口碑。
郭信甫指出,藉網路行銷打響知名度,不但吸引美國奧運訓練中心東田納西大學指名進行學術交流合作,更讓不少運動品牌大廠知道博晶醫電的存在,並洽談技術授權,使公司直攻技術授權的B2B市場,未來公司不是賣產品,而是賣技術,對於規模較小、資源有限的新創公司來說,可說是最有利的營運模式。
博晶醫電即將步入技術授權的收成期,但郭信甫對未來成長仍感到憂慮,主要是政府對國際人才的引進不友善,成為國內新創公司面臨的瓶頸。他指出,國際間聚焦運動量測領域的廠家興起,我們為了深化技術,不久前擬招募美國運動專家坐鎮,不料發現限制重重,包括需投資及股份達一定門檻才能獲得工作簽證。
郭信甫強調,若政府不鬆綁,相信國內許多新創公司發展至一定階段後,很難擴充後續的創新能量,對競爭力是一大傷害。
體能數字化 掌握身體極限
博晶醫電在運動領域找到獨家利基,創辦人程士恒扮演靈魂角色,原本從事IC設計的他,擬打造全世界最小的心電圖;不過,團隊開發出總重僅20公克的心電感測器後,卻遭廠商打槍,「客戶要的不是縮小版的心電圖,要的是完整的系統」。
程士恒所領導的團隊沒有因此氣餒,偶然發現「體能」從過去到現在都未有明確科學定義,因此靈光一閃,「若找到科學方法計算體能,就可能找到生理信號感測的新市場」。
研發團隊就此投入運動行為研究,發現市面上運動穿戴裝置僅能記錄心跳、血氧、速度、時間、距離等,數據經過一定時間累積和交叉分析後才能反映使用者的體能狀態,且僅適用於一般休閒運動者,對專業運動員或發燒友幫助極為有限。
在深度研究各種類型的運動者後,程士恒終於發現「乳酸堆積」的突破口,也藉由過去在對心電信號量測的技術累積,發展出本身獨特的利基和市場定位。
除在產品利基和市場區隔摸索出道路,博晶醫電執行長郭信甫指出,當初研發團隊在裝置上秀出乳酸堆積曲線圖給客戶看時,得到反應都是有看沒懂,後改以震動提示才打開市場,足見穿戴裝置須走向直覺式反應,呈現方式則是愈簡單愈好。
為符合使用者「愈簡單愈好」的要求,博晶醫電研發的穿戴式體力計「GoMore」,也是第一個將體力數字化的工具,要讓人體的體力可以像汽車油表一樣量化,解決運動愛好者在體力訓練上遇到的瓶頸,變成人體的「體能油量表」,且該產品不僅提供分項的數字,而是直接把數字總和並翻譯成體力表現。
同時,利用醫療級的心電偵測技術,整合溫度、濕度、地形、個人生理參數及心電圖的訊息,對運動者做到安全提醒,其中裝置簡單的震動馬達,可設定體力下降到多少趴數就會震動通知,跑者就可開始降速。
博晶體力計 抓住運動商機
新創公司博晶醫電去(2014)年10月自交大育成中心「畢業」,以獨家開發的體力測量技術揮軍運動領域,不但其測量技術獲美國頂尖運動機構青睞,上月首批量產的穿戴式體力計「Go More」進行全球鋪貨,準備在國際市場一試身手。該公司執行長郭信甫表示,後續緊接推出「上天下海」的進階款產品,朝更專業的運動市場邁進。
博晶醫電的研發團隊衍生自交大和中國醫藥大學合作的「u-華佗無線近身網路關鍵技術計畫」,後以100萬元起家,進駐交大育成中心,原本朝穿戴的微型心電裝置發展,但努力研發出成品後,卻叫好不叫座,因此轉向運動領域發展。
郭信甫指出,公司自2013年起從頭來過,儘管先前發展微型心電圖累積轉譯身理信號的經驗,但轉向測量「運動量」,仍著實費了番工夫。他指著團隊費心研發的體力計說,主要的原理是利用心電感測推導出乳酸堆積趨勢,藉以判斷運動者的剩餘體力,進而讓運動者獲得最佳的體力配比。
過去對體力的消耗計算是依據乳酸堆積量。激烈運動時,肌肉組織會產生局部酸痛感的乳酸,促使身體減緩運動量,避免因過度運動造成對器官組織的損壞,許多運動人士都希望找出乳酸大量堆積的轉折點,維持最大效率的運動量能在比賽勝出或自我挑戰。
不過,乳酸測試需精密儀器和長期測量,屬頂尖運動員的專利,而博晶的獨門技術就是從心電波形轉譯成乳酸堆積趨勢,使一般人藉由輕薄短小的穿戴裝置,發揮最大的運動效能。郭信甫表示,這套專利轉譯的演算法不但被群創、新普等電子大廠相中,獲其2,000萬元的天使投資,美國頂尖運動研究機構也找上門要求合作,待研究論文出爐,將應用在職業或奧運選手訓練程式。
博晶首代產品主打慢跑、馬拉松、自行車等耐力運動市場,預計在9月進行Pre A輪募資,擬募集8,000萬元資金用於研發和擴展國際通路,郭信甫笑著說,下一代產品將加入運算游泳體力的新功能。
全球首款體能感測計,博晶醫電6月9日開賣
穿戴式科技廠─博晶醫電先前於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上推出全球首款可量測體力之體能感測計,預計正式於6月9日同步在美國、日本、台灣開賣。
博晶醫電成立於2011年7月,由程士恒博士與一群愛好運動的電機、材料、運動生理學專家成立。致力於將醫療技術應用在運動科技領域,打造體力管理的專業平台,其服務與產品於2014年贏得 Intel APEC Challenge英特爾獎。
博晶醫電主要產品為穿戴式體力計與體力追蹤應用程式「GoMore Stamina Sensor」,是全球第一個可量測體力的穿戴式科技,今年1月份在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吸引國內外媒體目光,「GoMore」被TIME雜誌選為七大最熱科技之一,同時去年也在Kickstarter募資。另外,今年也榮獲國發會與時代基金會主辦的台北國際電腦展『預見未來』新創團隊參展廠商之一。
博晶醫電表示,GoMore體能感測計在今年初於美國CES發表產品原型開始,已獲得許多國際內外媒體與專業教練的關注與好評,目前預計在6月9日在台上市,而且只開放台灣首發預購(5月25日正式接受預購)。
監測生理訊號,博晶醫電搶食全球2000億美元商機
一道像鋼鐵人胸前的藍色光芒,讓馬拉松與自行車選手成功拿下好成績,平日的體能訓練也因為有了更詳細的數據參考標準,效果比以前事半功倍,這些選手們變得更懂得身體的訊號,因而隨時可快速調整出最佳狀態。
所有的密訣都來自於這條HeartWave運動用藍芽心跳帶,再加上即將在App Store上架的NeedForWave App(適用 iPhone 4S、iPhone 5),二者搭配在一起,原本看似複雜的人體生理訊號,竟變成有趣又好理解的即時圖表,讓使用者在運動時能直接獲得關鍵生理參數。目前HeartWave已經在Indiegogo ( igg.me/at/HeartWave ) 以$99 USD的價格進行預購活動,
「從這個波形訊號上能觀察每一瞬間的心臟活動狀態,因此可看出我們在運動時的心血管運作情形,包括心跳值、心電圖和乳酸值的測量與記錄是HearWave最大的市場競爭力和利基點,」博晶醫電副總經理程士恒說。
事實上,在現今成熟發展的都會國家中,人口已逐漸邁向老年化,像這樣的醫療電子產品需求商機,正如火如荼在全球各地湧現,包括聯發科、高通與意法半導體近年皆積極將自身的晶片融入醫療結合,未來的醫電趨勢則可望朝向微小化、行動可攜式及無線化發展。
根據Databeans的市場調查數據顯示,全球醫療電子市場從2010年的1,139億美元的整體銷售額成長至2011年的1,156億美元,成長率達12%;而2011年至2016年的年複合成長率更可望達9%的穩定成長,至2016年前,可達2,432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計算更詳細的生理數值
嗅到這塊誘人的高毛利和高成長潛力商機,來自交大創新育成中心的新創公司博晶醫電正準備揮軍迎向這波新藍海。
博晶醫電 成員來自半導體、無線通訊、資訊、與醫療經驗等各路好手,原本念交大電子工程系的程士恒,本就對電子領域很有興趣,他在就讀交大博士班期間,便一直在想著「如何將研究落實於產業應用。」
2007到2011年間一項跨實驗室的「u-華陀無線近身網路關鍵技術」綜合研究,更讓他奠定一股創業念頭,未來想要做出可以真正量產又有商機前景的東西,在指導老師黃經堯的鼓勵下,他與來自交大各個不同領域實驗室的同學成立了博晶醫電。
拿著手上目前已開發至第二代的HeartWave,重量其實很輕只有20公克,程士恒笑著說,其實一開始他們想走的是遠距照護醫療的概念,但沒想到馬上就碰到一堆挑戰。
從醫療跨入到運動產業
例如想跟醫院合作,但醫院的產品需要認證,且生命周期長,再加上醫生們會容易經由以前所學來判斷這些訊號,「他們會認為跑出來的數據和所學的,有認知上的差距,因為這些算是非標準訊號,不曉得該從何判讀,或是否可成為看診時的參考依據。」
另外,他也發現,其實現在市面上一些廠商所推的居家遠距照護產品,並非都能達到正面效果,比方可能有的長者對這些東西穿戴在身上很無感、易造成心理壓力或根本不想定時去測量相關生理數據等。
而博晶醫電的競爭優勢就是融合醫療和高科技產業的技術,程士恒舉例,一般醫院傳統量心電圖時是用貼片的方式,跨越心臟胸口的兩端,藉以截取較穩定的訊號,但量測儀器都是那種好幾公斤重的,在測量當下人根本沒辦法到處移動。
於是他想到「可以移動」這件事,憑著在積體電路多年的設計經驗,讓公司團隊可以把晶片和軟硬體結構整合縮到最小,同時開始將目標轉移至運動產業,或是一般有運動習慣及體能訓練的民眾。
他記得有一次在秀給自行車運動員看時,原本運動員們都無法理解這些數值是要幹嘛用的,但當程士恒一提到可偵測乳酸值數據時,讓大家眼睛都為之一亮,原來,乳酸值的高低與運動成效有很大的關係。
獨門技術讓消費者願意買單
一般來講,肌肉產生乳酸的機制,是讓我們身體運動不要過於激烈,激烈運動之後,肌肉會累積乳酸,當乳酸濃度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我們身體的動作會減緩,因為會覺得局部有酸疼感,這時便得讓身體有時間去化解掉。
事實上,每一位選手的肌肉對乳酸濃度的累積感受都不一樣,從NeedForWave App可發現,整個數值上升越高,同時代表運動能力越強也越耐操,然而,在比賽中如何時快時慢,保持最佳體能撐到終點,在平常訓練時,如何透過乳酸值的監測,提高乳酸值的門檻,增加選手的肌耐力等,這些更顯重要。
相對於重量訓練的不同,對跑馬拉松或騎自行車等偏向有氧運動的運動員來說,「到底什麼時候要騎快還是騎慢?狀態可以維持多久?如何確切觀察或設定屬於自己的乳酸值上限,懂得控制乳酸狀態,就能達到間歇性的訓練,讓基礎代謝率提昇,這種練習才會有效果。」
因為成功找到了產業的切入點,這讓程士恒對HeartWave更有了信心,現階段主要的商業模式是以硬體銷售為主,除了與Echowell名世電子合作外,也正積極打進各大自行車行和運動用品店等通路,甚至開始設計與女性運動內衣結合。未來他希望能再加深與各大醫療院所的合作,或是將這些監測到的數據可以產生更多用途。
公司簡介
bOMDIC Inc., 座落於台北,首創世界上第一個能測量“運動員即時體力“技術。bOMDIC 成立於2010年,成立的初衷是希望能利用我們醫電背景的經驗,協助運動員進行體力配置與管理。2011年起,bOMDIC耗時三年,期間不斷與專業運動員進行合作,反覆驗證我們所開發的體力量測專利,直至2014年終於完成了第一代的體力計。
GoMore 將運動員的體力增減狀況以數值化方式呈現,這項獨創的專利技術能協助運動員理解其潛力以及進行適當的運動強度配置。體力值的分析囊括了心臟活動的變化與乳酸堆積的追蹤,訊號來源是以GoMore所偵測到的高解析度心臟波形為分析基礎,每秒達六萬四千點數值。
理解體力的使用狀況能幫助運動員制定更適切的訓練計畫,除掌握自身的優劣勢外,更能確保在每場賽事或挑戰能徹底發揮潛力。
為了幫助運動員擇定適當的強度達成各階段的訓練目標,GoMore透過即時量測、追蹤、報告分析、即時警示來提升每一次的運動效率、卡路里燃燒、距離挑戰以及配速。意即,GoMore不僅專注於即時資訊的提供,更可以針對長遠的訓練計畫提供合宜的建議。
bOMDIC 團隊由一群熱血的頂尖工程師和由衷在乎運動體驗的運動愛好者所組成。我們期待在所有與運動體力配置相關的議題上都可以提供一臂之力,並建立完整的體力訓練與分析系統,以此提升運動者高品質的運動生活。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 53496938 |
公司狀況 | 核准設立 |
股權狀況 | 僑外資 |
公司名稱 | 博晶醫電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BOMDIC INC.) |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 |
資本總額(元) | 100,000,000 |
實收資本額(元) | 43,460,000 |
每股金額(元) | 10 |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 4,346,000 |
代表人姓名 | 郭信甫 |
公司所在地 | 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3段205號7樓 |
登記機關 | 新北市政府 |
核准設立日期 | 100年07月21日 |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 110年04月07日 |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 無 |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 無 |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 |
所營事業資料 |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113070 電信器材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F213040 精密儀器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F401021 電信管制射頻器材輸入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301020 資料處理服務業 I301030 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CE01010 一般儀器製造業 CH01010 體育用品製造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
董監事持股
序號 | 職稱 | 姓名 | 所代表法人 | 持有股份數(股) |
---|---|---|---|---|
0001 | 董事長 | 郭信甫 | 英屬開曼群島商 GOMORE INC. | 3,346,000 |
0002 | 董事 | 徐育民 | 英屬開曼群島商 GOMORE INC. | 3,346,000 |
0003 | 董事 | 陳明達 | 英屬開曼群島商 GOMORE INC. | 3,346,000 |
0004 | 監察人 | 馬永霖 | 0 | |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