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台灣浩鼎生技股價資訊或股票的興櫃掛牌消息交流,都可以多利用這地方來討論,
投資未上市股票需要多研究、多了解公司產業狀況,投資前要做好功課
如果有什麼公司產業的訊息歡迎多多分享,也歡迎直接加LINE或來電交流討論~0960-550-797<—-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浩鼎案枷鎖解除 生技新藥蘊釀新動能
為生技新藥族群罩上厚厚一層陰霾的浩鼎案風波,隨著一審無罪,業界期盼風波平息後為台灣生技發展帶來新起點,也為產業蘊釀新一波動能。
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等5人被控內線交易案,經士林地檢署偵結後依違反證券交易法提起公訴,士林地院經過2年多的審理,6月21日判決張念慈等5人無罪,全案仍可上訴。
觀察今天生技類股走勢,由一審無罪的浩鼎領軍,盤中上漲7%以上,帶動兄弟檔中裕漲幅也在3.5%,藥華藥、泰福-KY、台微體、醣聯等新藥族群漲幅都在1%以上;其他包括懷特、旭富、精華、佐登-KY、喬山、訊聯、承業醫、天良、康樂-KY等漲幅也在1%以上。
浩鼎案後,法人指出,浩鼎曾為台灣生技新藥的市值王,在當年人氣正旺之際陷入內線交易案疑雲困境,不只浩鼎股價受到重大衝擊,連帶生技類股人氣快速降溫急凍,長達近2年時間從熱門股進入「冷凍庫」;浩鼎事件對台灣發展生技產業的確有負面影響,此案釐清後,對生技類股人氣回溫有多大挹注仍需進一步觀察,投資人可回歸基本面去檢視公司價值。後續在新藥開發上能否逆轉勝是真正關鍵。
浩鼎最新募資案已於今年6月中旬順利完成,共募得新台幣20.25億元,隨著資金到位,未來3年內,除自主開發的新藥項目外,更會有授權或與國際藥廠的合作開發案,後勢發展值得觀察。
浩鼎新藥進度方面,OBI-822目前已獲多國核准進行第三期臨床;OBI-888則是完成一期人體臨床,現規劃進行二期人體臨床,預計於2021年完成;OBI-999則是預計今年向美FDA提出臨床申請。
另外,浩鼎將於6月27日召開股東會。
美國FDA前官員:浩鼎案不是法律問題 是文化問題
浩鼎案後,該公司五位高層在內線案一審均獲判無罪,生技產業界同感振奮,認為雨過天青,陰霾即將掃除。其中,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前官員陳紹琛博士對此直指「浩鼎案不是法律(問題),是文化問題!」
陳紹琛在美國FDA任職逾30年,曾主管藥品審查,對新藥開發與美國官方審核流程精熟,是華人在美FDA職位最高者,以下是陳紹琛之意見全文:
浩鼎案不是法律,是文化問題!浩鼎內線交易案經三年來審理,終獲判無罪了;即使還有檢方上不上訴的變數,但,目睹三年來此一眾所矚目案件帶給生技業的衝擊,實不能不有太多的感慨,誠懇希望這起不幸事件能就此落幕,讓生技業重返正常軌道發展。
本來,大型療效試驗解盲後,發現新藥用藥組和對照組無顯著區別,這是司空見慣現象;國內幾個著名臨床試驗未達標的例子來看,不論是之前基亞或浩鼎,公司都是立刻面對現實,接受結果,並宣布朝向下階段目標邁進;這些反應都算是業界成熟的表現,但,顯然社會並未隨著解盲前熱絡的股價,加深對生技的了解;最後竟因解盲失利,演成公司被搜索、經營團隊被起訴、負責人被限制出境,整個產業從此沈寂,甚至市值縮水為三分之一不到的窘境。
社會對新藥臨床開發缺乏瞭解,對風險認識不足、期待太高,解盲前,有心人炒作,試驗一旦失敗,自然得尋找替罪羔羊。歷經此一不幸事件,大家若未能痛定思痛,深入探討浩鼎案背後成因及文化因素,年年都有生技公司要解盲,且一般解盲失敗率常高於成功率,未來這類事件可能仍層出不窮。
我認為,台灣要發展生技成為兆元產業,從浩鼎案切入,看台灣社會層面應改革的
地方確實不少;最迫切的是,提升媒體和大眾對臨床試驗的認知,揚棄聳動不實的報導。臨床試驗不管誰做,都要花社會成本,更需要媒體和消費者團體的理解和支持;但是,也要在堅實的專業知識下,以平常心看待未達標的臨床試驗,不是所有令人失望的結果,都是因為有人作弊;這一點,司法人員更要有充分的認知。
指責媒體為社會亂源的聲浪,各國都有,台灣媒體對藥政法規、制度與限制,少見深入探討,多從時事著手,加油添醋;在國外,除了政府、媒體之外,真正能督促和制衡產業的,還有消費團體力量;他們可監督藥政單位與業界互動,保護病人利益;一些利益迴避法規,也是靠這些病友團體努力而來。台灣媒體和消費團體對科技的參與一向不夠,專業知識仍待提升,期待未來在科技議題上能有更深的著墨及參與,扮演好公正監督及鼓勵的角色。
再者,生技製藥產業迥異於傳統產業,遊戲規則自是不同;創業者不但要有勇於承
擔風險的膽識,更需要組成一支完整的專業技術研發團隊,此外,還要找到財源,以巨大資金挹注;而與時俱進的藥政管理、與國際接軌的法規、制度,更是缺一不可;只有在這樣環境下,產、官、學合作無間,方能打造生技成為台灣經濟火車頭產業。
整體來說,臺灣的生技醫藥產業還在繳學費階段,但一些優異廠商的「畢業」,應是指日可待。猶記得浩鼎剛出事時,台灣媒體有一篇評論說,歷任中研院的院長每個都窮,翁院長除外;意思是窮才清高,不窮的一定有問題。
後來生技專家楊育民在行政院生技產業諮議委員會議(BTC)演講,還特別引「論語」批評這種落伍觀念;邦有道,還窮?根本就是笨蛋!我稱讚他講得好極了。
翁院長在浩鼎案的遭遇和這篇文章,讓我想起黃仁宇「萬曆十五年」一書裡批評明朝:「其時以禮儀代替行政,以無可認真的道德當作法律,是為傳統政治的根蒂 …。」最怕的就是,到了高科技的21世紀,台灣仍然不重視數據、文字和證據的精準,總以道德當作法條,才會把浩鼎案這再平常不過的事無限上綱,消耗並浪費可觀的社會成本。
據我所見,浩鼎案豈止是法律問題,根本是文化問題,難纏得很。
浩鼎法說會爆滿 23日轉上櫃
浩鼎(4174)預計2月23日轉上櫃交易,承銷價格暫定以310元發行,旗下抗乳癌治療性疫苗OBI-822將於年中過後評估解盲時機,最快可望在年底解盲。該公司於昨(3)日舉辦上櫃前業績發表會,吸引外界關注,各大法人及媒體擠爆現場。
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表示,乳癌新藥OBI-822採用主動免疫療法,以細胞癌變的多醣體抗原Globo H為標的,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活化毒殺性T細胞,進而摧毀乳癌細胞,防止癌症復發,具備副作用低及劑量小等特色,第一期臨床試驗中已證實可有效激發人體免疫反應,並於2010年10月在台灣展開隨機雙盲二、三期臨床試驗。
浩鼎指出,目前全球尚未核准任何一個乳癌主動性免疫療法,因此OBI-822在市場上無類似產品,凡是Globo H抗原呈陽性的患者都可接受治療,大約佔乳癌60%~90%左右。浩鼎針對OBI-822的研發,累計迄今一共投入6.99億元研發經費,並於去年7月完成二、三期臨床試驗的349人收案。
臨床試驗結果將於收案病人完成療程後,進行解盲及數據分析才能確定。張念慈說,當初雖然有設計期中分析,並以對照藥品Herceptin無疾病存活期(PFS)6個月為基準,目標要延長五成時間,亦即達9個月。而收案的349人之中,只要達142人復發,則可進行期中分析,但目前復發人數低於預期,因此不考慮期中分析。
法人預期OBI-822最可能解盲時機點,將落在今年底至明年中。浩鼎昨日興櫃均價396.83元,市值約596億元,預計3月23日掛牌上櫃,參考價暫定310元。
浩鼎新藥獲准進入健保給付藥單
台灣浩鼎(4174)旗下治療困難梭菌腹瀉之新型抗生素鼎腹欣DIFICID,獲健保署核准進入健保給付藥單,雙方日前簽署給付協議,健保支付價格為每粒新台幣3138元,並自今年9月1日起正式生效。
鼎腹欣DIFICID為美國Optimer所研發製造的抗生素,浩鼎歷經多年研發改良,使其在治療困難梭菌腹瀉初期,展現與萬古徽素相當的藥效,且其治療族群的復發率較萬古黴素大幅降低近50%,真正提高困難梭菌腹瀉的根治率。鼎腹欣此次獲准進入健保署給付藥單,將能嘉惠台灣受困難梭狀桿菌相關腹瀉所苦的病人,亦可挹注浩鼎未來之營業收益。
新型抗生素藥物鼎腹欣已取得藥證,可望挹注營收 新藥年中上市 浩鼎業績進補
浩鼎(4174)繼乳癌治療性疫苗OBI-822將於上半年完成三期收案後,總經理黃秀美表示,今年胰臟癌新藥OBI-833可望進入一期臨床,而最新技術的單株抗體新藥OBI-888將和美國藥廠合作,另外,也跨足醣晶片癌症診斷試劑,加上已取得藥證的新型抗生素藥物鼎腹欣 (DIFICID),最快年中上市銷售,因此,今年業績不會掛「零」。
由於市場預估浩鼎在OBI-822三期臨床收案完成後,即有機會啟動和國際大藥廠的授權談判,加上新研發的藥品陸續進入臨床,即使今年該公司還要投入約6億元研發費用,但法人圈仍給予極高評價,也激勵該股昨日興櫃收盤價仍維持229.69元的水平。
總經理黃秀美今表示,浩鼎日前已送經濟部工業局申請科技事業,順利的話,下半年就能上櫃。
除了OBI-822的收案進度外,浩鼎目前最受矚目的是將以Global H 類型的癌症多醣免疫療法平台,發展單株抗體OBI-888。
總經理黃秀美表示,此治療方式屬被動式療法,初步規劃與美國公司合作,將採取新穎的治療方式,而大分子結合小分子或其它抗體的治療方式是選項之一。
另外,由中研院開發技轉的新一代治療性癌症疫苗OBI-833,預計今年進入人體臨床試驗(IND),該藥瞄準目前仍缺乏有效治療的難治癌症,如胃癌、胰臟癌等,其中更以胰臟癌優先。
至於癌症篩檢試劑OBI-868,去年已入股洹藝生技,雙方將共同開發醣晶片癌症診斷試劑。
總經理黃秀美指出,乳癌治療性疫苗OBI-822三期收案進度些微受影響,主要是先前印度政府法令修改,造成藥廠的臨床支出將大幅增加,公司因此停止在印度的臨床試驗中心,但預計上半年能完成收案。而卵巢癌的二期臨床試驗,則與長庚醫院合作,已於去年底啟動。
至於浩鼎代理,2012年底已取得藥證的鼎腹欣(DIFICID),因原廠OPTIMA已出售與以抗生素為大宗的Cubist,目前正與對方洽談進口事宜,預計今年中就能出售,為浩鼎帶來營收貢獻。
浩鼎 最快二年內申請藥證
醣分子將成為全球新一代抗癌藥物,業界指出,國內新藥公司中鎖定醣分子新藥技術的公司,包括台灣浩鼎、醣聯、醣基等,都具有十足潛力,其中浩鼎最快二年內申請藥證。
醣分子新藥被國際生技專家蘇懷仁譽為「第三個地平線世代藥物」,將繼化學(小分子)藥物、蛋白質(大分子)藥物之後,成為新一代引領世界潮流的藥物類型,並讓癌症成為可預防的疾病,造成新藥革命。
醣分子藥物主要針對癌細胞表面的「醣抗原」做標的,以培養或訓練人體自身抗體,針對具有醣抗原的癌細胞進行攻擊,以達到治療或預防癌症的功效。
目前,國內開發醣類新藥的公司,除了由張東玄攜手Hakomori創辦的醣聯,還有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主導的鑽石生技投資所成立的醣基生醫,此外進度最快的要屬技轉中研院及翁啟惠團隊醣類技術的台灣浩鼎,旗下抗乳癌新藥OBI-821╱822已經進入人體臨床三期試驗,很快就會報佳音。
業界指出,全球在醣類新藥開發進度上,台灣應屬前五強。
浩鼎馬偕 攻抗卵巢癌藥
灣浩鼎生技董事長張念慈昨(20)日宣布,旗下抗卵巢癌新藥OBI-822將由馬偕醫院院長楊育正所領導的卵巢癌治療團隊主導,進入國內二期臨床試驗,最快二年內有結果,並有機會提前進入臨床三期,創下國內醫院主導抗癌新藥人體試驗的首例。
浩鼎為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轉投資並持有五成以上股權的新藥公司,旗下Globo-H醣類新藥量化技術,則為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畢生研究結晶,該類新藥進入人體後能訓練免疫細胞辨識癌細胞,並予以精準毒殺,是生技整合育成中心首席顧問蘇懷仁所說的「第三個地平線世代藥物」,也是革命性的抗癌模式。
浩鼎昨與馬偕共同宣布此項合作案,浩鼎除董事長張念慈出席外還有總經理黃秀美,馬偕方面則除了院長楊育正,另有董事長黃春生,臨床主治醫師張志隆。
合作模式上,張念慈指出,未來浩鼎將提供藥物、馬偕則主導試驗,由於雙方在藥物研究的互動已有多年,若二期試驗順利,浩鼎最快在一年內向食品藥物管理署直接申請轉臨床三期試驗
公司簡介
台灣浩鼎於2002年成立,為美國Optimer (2007NASDAQ上市公司OPTR) 在台百分之百投資的子公司;她以新藥研究開發定位,決心挑戰當前仍缺乏有效治療方式的疾病領域,以創新、有效的醫療,以改善人們健康、提升生活品質,做為社會的獻禮。
十年來,台灣浩鼎積極開展新藥研發腳步,不僅建置堅強的研發團隊陣容,並結合中央研究院充沛的研究能量,創新癌症免疫治療方向;以醣基新藥研發為核心技術,並擁有使用OPopS
因應多年研發新藥即將陸續問世需要,台灣浩鼎自2009年11月起,大舉擴充經營團隊,2010起並主導一項乳癌疫苗跨國多中心臨床試驗計畫,2012年5月15日經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證券期貨局核准成為公開發行公司(證券代號:4174),並於2012年12月12日正式在興櫃掛牌登錄。
| |||||||||||||||||||||||||||||||||||||||||||||||||
|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