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天泰能源股價資訊或股票的興櫃掛牌消息交流,都可以多利用這地方來討論,
投資未上市股票需要多研究、多了解公司產業狀況,投資前要做好功課
如果有什麼公司產業的訊息歡迎多多分享,也歡迎直接加LINE或來電交流討論~0960-550-797<—-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天泰能源-從雞舍搭起「能源夢」,如今全台起風了
內容目錄
劉嫈楓
去年4月,Apple宣布10年前啟動的潔淨能源政策已經實現,並要求供應商必須加入潔淨能源計畫,包括Google、微軟、亞馬遜等國際品牌也陸續啟動綠色能源。國際綠電風潮,回不去了。而目光轉至國內,繼《再生能源發展修正條例》、《電業法》陸續鬆綁後,喊了許久的能源轉型行動,終於在台灣起風了。
在這波綠電風潮前,早在2012年,天泰管理顧問董事長陳坤宏就已「超前佈署」,白手起家打造太陽能電廠,靠著陽光發電,每年為台灣供應超過260萬GW的電。
從千坪雞舍開始的能源夢
「這樣的模式歐美都已盛行許久。坦白說,一點都不新。」天泰能源創辦人、現為天泰管理顧問董事長陳坤宏直言。
今年不過45歲,陳坤宏從學生時代就和太陽能產業脫不了關係。就讀清華電子所,陳坤宏的畢業論文,就是以「太陽能電池薄膜化合物技術」為主題,畢業後他先後進入友達、昱通,工作業務也都與太陽能產業相關。
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發展鎖定在硬體設備生產,然而中國大陸政府透過補貼政策,台灣企業不敵低價戰,陷入困境。那時,陳坤宏發現與其在硬商機中廝殺,歐美運轉許久、發展成熟、專門賣電的太陽能服務模式,才是未來趨勢。
再回友達,陳坤宏銜命就在公司推動內部創業,切入電力服務市場。只是儘管有富爸爸做靠山,卻難以扭轉根深蒂固的硬體思維,賣起看不見的電,並不比想像中容易。
「談創新與其在既定規章中東修西修,還不如從零開始。」經過4年大公司歷練,陳坤宏決定離開大企業的羽翼,一切從零開始。「而果然拋去了束縛,一切的速度比想像中快得多。」他說
但美好的想像很快就觸礁。那時,高雄市政府有意試辦陽光屋頂,目標發電100KW,希望鼓勵民眾加入太陽能,並藉由試辦計畫檢驗政策施行的盲點。接下委託的陳坤宏先是舉辦了20多場公聽會,吸引一千多人。以為會有不錯的開始,然而在計畫將屆上路前,結果卻出乎意外,最後決定前來裝設的人卻是「0」。
如此大的落差,陳坤宏回頭檢視才發現法規規定必須裝設於合法建物。以為城市裡的民宅或許可行,接觸過後,他才發現多數民眾遊走在模糊空間,自家樓頂都裝有頂樓加蓋,根本無法裝設。這回的初嘗試,陳坤宏明白,要成功得先選對地點。
城市的路行不通,偶然透過朋友引薦,陳坤宏的太陽能夢想竟然從彰化一家千坪雞農屋頂著了地。陳坤宏解釋,由於雞農受環保法規高標準設定,建地所有權、營業許可等相關事務都百分之百合格,正是太陽能電廠的最佳起點。
只是,賣電是什麼?一簽又是20年,許多雞舍主人聽了解釋依然半信半疑。陳坤宏一面說明,同時以「利」相待,說服對方的同時,也斥資兩百多萬修建千坪屋頂,以為太陽能電廠就等同太陽能熱水器的地方大哥大姊,馬上「很有感」。
媒合雙方 創造能源服務新模式
有地、有人,陳坤宏的太陽能電廠實驗,只欠東風:錢。
2012年,太陽能服務興起不久,說賣電多數人依然聽不懂,儘管客戶是國營企業台電,想說服投資人掏錢投資根本難上加難。所幸,當時陳坤宏遇上他口中的「貴人」國泰創投總經理胡全彥,看好天泰的服務模式,投資9千萬,而後陳坤宏自籌另外6成。
從彰化芳苑打下成功的開始後,天泰能源更沿著台灣西部一路往南前進雲林麥寮台西、嘉義東石布袋。
陳坤宏將天泰定位為整合服務商。他解釋,西岸有不少民眾擁有空間,坐擁絕佳日照資源卻少了資金,而關注太陽能產業的投資擁有資金,卻不知如何尋覓適合地點。一方缺陽光、一邊缺資金,於是天泰便扮演整合管理任務,媒合雙方,並代為興建管理電廠。陳坤宏透露,自己所創造的模式,而後甚至獲得政府替他安上「PV ESCO」的新營運模式。
鎖定民間綠電市場 二度創業
從2012年他初踏入市場至今,全台灣如天泰廠商暴增至上百家。尤其近年來,國內外綠電風潮興起,更有不少競爭者打算搶進。然而,不安於只賺安穩錢,天泰能源達到供電200MW後,陳坤宏選擇再次從零開始,在2019年另行成立睿禾控股,鎖定民間綠電市場。
尤其被外界視為能源轉型兩大法的《電業法》、《再生能源法修正條例》於2017年、2019年陸續修正後,允許廠商無須再經由台電購置綠電,可直接向民間電廠直接購電,大幅鬆綁綠電供需兩方,更被視為是電力自由化的第一步。
迎接綠電新市場到來,賣電客戶不再是國家,也無保價收購,陳坤宏坦言將是睿禾鎖定民間用戶售電的最大挑戰。一如8年前,天泰能源的開始,雙手全無依然無畏挑戰,這回不再是白手起家的陳坤宏也將更有信心。
投資風險大 魚電共生魚貨難去化 業者不看好
04:102021/01/03 中國時報 王玉樹
全國1/4魚塭規畫要設「魚電共生」,下面養魚,上面發電。近日中南部6縣市已分3期公告畫設4800公頃面積優先推動。不過光電業者並不看好,主要存在有魚貨「市場去化」問題,這讓投資風險過高,政策恐「雷聲大雨點小」。
晁陽農產科技董事長邱信富直指,魚電共生最大問題就是「市場去化」,產品有沒有足夠的去處?天泰能源董事長陳坤宏亦持同樣看法,說4000多公頃魚塭要有7成產能,「市場真的有這個需求嗎?」
由於目前魚電共生的審查作業規定,設置光電設施的養殖魚塭,必須保持至少7成產量才可以建置。邱信富表示,這代表魚要是要養的不好,執照是會被撤銷的,「這就是風險所在!」
他表示,因為魚電共生土地已經變更,一旦達不到漁獲量是會被取消資格。且即使可以達到,養殖業者會不會藉此跟合作的開發商要求更多條件,導致案場無法繼續,也是變數。
陳坤宏說,光電面板有40%遮蔽率,魚塭比較多可能養的像不需要全日照的白蝦、虱目魚,市場能否承受一窩蜂這麼大的量?這個風險不該讓業者去承受。對此邱信富強調,一個案場投資金額不小,風險過高會讓投資者無法放心加入。
至於尚未推動的農電共生,邱信富認為如果底下的農作物價值高,是有機會,否則投資金額大,光靠發電收入不見得划的來。陳坤宏看法是,如果以強固型溫室找試點來做,先規畫1、20公頃土地,媒合青農來做,其實有機會。不過政府似乎只有興趣大型農電共生專區,這些只有台糖、大型企業才有辦法,爭議性也較大。
U20講者》18歲勇闖太陽能產業 黃郁涵:逆轉氣候危機沒有那麼多時間了
2020-10-20
即將於10月28日舉辦的「地球的新聲-逆轉氣候危機的青世代」國際青年論壇,共有「減塑減廢」、「氣候變遷」、「永續能源」三大主題。「CSR@天下」邀請2019年全國能源模擬會議的負責人黃郁涵開場演講。高中畢業就休學一年投入太陽能產業的她,到底在想什麼?
高中畢業後,你的下一步是什麼?多數人的答案,大概是按照大考分數申請、分發,進到大學念書,然後再慢慢摸索未來。
但黃郁涵不一樣,高中畢業後她決定延緩上大學這條「正常」的路,給自己一年的時間探索自我。在那一年,她年僅18歲就進入太陽能產業工作,還舉辦了一場全國能源模擬會議,用年輕世代的方式,促進大眾理性討論再生能源的議題。
「我從小就對太陽能特別有興趣,就,我覺得太陽的熱能,可以轉化成電,電又可以變成冷氣,這很酷!」烏黑的長髮、笑起來像韓星全智賢,散發著古靈精怪氣質的黃郁涵談起熱愛的太陽能便激動不已,眼睛裡也閃爍著如太陽般熱情的光芒。
但黃郁涵究竟有什麼本事,讓天泰能源董事長陳坤宏願意給他一個機會,進入天泰實習、擔任專案助理?
開冷氣讓地球更熱,是笨笨的事
事情要從黃郁涵國小的時候說起。
那時學校播放了《正負2度C》紀錄片,深深地影響了黃郁涵。從此在家裡就不開冷氣,「外面很熱所以開冷氣,但開冷氣又會讓外面更熱,所以你更需要開冷氣,我覺得這樣笨笨的,這很直覺的事情,為什麼還要開冷氣?」
紀錄片中提到如果繼續增溫,地球將進入不可逆的惡化,「不可逆的惡化耶各位!」黃郁涵激動卻又真誠地說著,「我們現在還有機會可以逆轉,不可逆到那時候做什麼都來不及了,我覺得很可怕,大家怎麼都不serious,然後還喜歡政治議題,現在想起來頭就很痛。」
後來黃郁涵認識了太陽能,發現這個讓地球很熱的太陽,竟然能轉化成能源來,馬上就成了她的心頭好,不斷想著要如何到別人社區大樓的屋頂上蓋太陽能板,也時常在學校跟同學討論要如何實踐。
積極找機會,讓董事長主動給職缺
高中畢業後,知道高中的學歷無法幫助她做太多事情,她開始上網找尋各種和能源有關的研討會、論壇,只要能參加,絕對不錯過,因為她清楚自己的優勢,比起漂亮的履歷,面對面時展現熱情和想法更有利,一個月內就參加了10場活動。
甚至在看了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的文章後,直接跑去該辦公室,說:「我想做太陽能。」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的人員即便面對黃郁涵看似無頭無腦的想法,依舊耐心回覆:「我們現在不知道要怎麼協助你,但是明後天有一個公聽會,8月23號、24號,看你要不要來。」
這個活動也成了關鍵。
在為期兩天的公聽會上,黃郁涵把握機會,能問問題就問,甚至問到與會專家要去午餐還在問。其中一名人士看黃郁涵有這麼多問題,便邀請她一起去吃飯。受寵若驚的她,也沒放過大好機會,跟著前去。
餐會上,大家都對這個不停發問的年輕小女孩很好奇,黃郁涵也大方分享自己想蓋太陽能板、休學一年探索職涯等想法。當時也是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公共事務委員會主委的陳坤宏也在場,慧眼獨具的他,當下就向黃郁涵遞名片並提出一年的實習計劃。
陳坤宏曾撰文解釋:「台灣在面對大型地面太陽能電廠開發時,所有的利害關係人已經來到劍拔孥張的狀態,任憑太陽能產業如何釋疑都沒有用。產業人士的焦慮與沮喪程度爆表,也許透過年輕的世代,用她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能夠找到一條新的路徑用屬於年輕世代的方式解決問題
進入天泰後,負責太陽能公共事務的黃郁涵主要的任務,便是讓更多人認識再生能源產業。與此同時,她開始感受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公司的人都很照顧我,只是會陷入一種情況是,太陽能明明是個很好的解方,但每個不同立場的人又都說的都很有道理,可是這樣,就什麼都沒辦法做了啊!」
陳坤宏觀察,原本充滿熱情和活力的黃郁涵,笑容和話漸漸變少。於是,他鼓勵陷入低潮的黃郁涵,用屬於年輕世代的方式,來解決台灣目前能源轉型的困境。
經提點後,黃郁涵想到,高中時曾參加過的模擬聯合國,就是讓大家分別扮演不同國家,站在不同角度來進行協商,理性地討論出可能的解方。她決定將這個概念套用在再生能源的議題上,在2019年5月時發起了以大學生為主的全國能源模擬會議。
三天的會議中,與會者除了要扮演不同利害關係人、準備資料,也要在聯合國會議的框架下討論能源轉型、漁電共生與知本光電開發案三大主題。更需要產出有共識的決議文件,並將文件中的部分內容化作實際的行動方案。
同時也邀請了現實中的利害關係人到場交流,包括台南市經發局能源科的科長郭坤助、中華民國野鳥學會秘書長李益鑫以及時任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現為民進黨立委),讓與會者更能理解能源議題推動時會面臨的情況。
透過能源模擬會議,讓原本各有立場的與會人認識到能源議題中不同利害關係人的角色,以及其中的衝突、問題所在,且一人一票、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發言權,如此一來也培養了他們的同理心。黃郁涵表示,或許這個能源模擬會議不一定能讓與會者有所啟發,但透過換個環境、角度,也能讓他們接觸到不同的想法,「我自己就希望可以多瞭解、多去抽絲剝繭這個議題。因為那時高中剛畢業,透過這個機會,一方面符合公司他們要的發展,一方面是我從寫那些文件的時候,我可以真的深刻地有一個扎實的產業知識底子。」
不要再等了,做就對了!
在經歷了一年的業界歷練後,黃郁涵認為自己已經到達一個了解完再生能源議題的狀態。下一步就是要行動,要來想看看如何實踐她得到的結論。
什麼結論?黃郁涵又露出雀躍的表情說:「我得到的答案是直接做就對了!」她解釋,全台灣有幾千萬人,如果都要等每個人了解、再來對話,每個人又看似都說得很有道理,事情就會拖很久,到時根本來不及,「所以就不要再想那麼多了、不要再討論那麼多了,就是小小一點一點,一個板子蓋一個板子,就這樣!然後慢慢地大家開始發現這樣有用。」
也許乍聽之下黃郁涵的想法有些直接、粗暴,但她再次強調:「逆轉氣候沒有那麼多時間了」。她認為,不要複雜化簡單的事情、道理,就像不要開冷氣讓地球更熱一樣,這是她始終如一的信念。
經歷過社會現實的洗禮,黃郁涵發現自己身在其中愈久就愈容易會被「社會的慣性」拖著走,好像一定要很完善、滿足所有人的要求才可以執行,卻反而讓自己陷入動彈不得的困境之中。
但後來她領悟出,改變一定有衝突、有很多聲音,但多是似是而非的意見,「很多時候我一定要讓自己跳脫出什麼現實、什麼哩哩摳摳的,不對就是不對,你進去(產業)的話就覺得好困難,所以要再出來、再把它全部忘掉,告訴自己這件事就是要做,不管現實有那麼多困難,還是要做。先忘掉合理化現實的困難,因為那些就是不合理。」
為了保持初心,黃郁涵會把遇到不合理的社會規則做好筆記,沒能力時雖然不認同,但先順著走,有能力時則要看看筆記,提醒自己記得要改變,「我一路上都要做記號,不然就會忘記,很容易忘記。」
離開業界後,獲得紐約大學阿布達比分校獎學金的黃郁涵,重新回到校園,目前正在攻讀社會科學的她,希望能更了解經濟、政策的制定與執行。
她說,之後想要成立類似PackAge Plus的社會企業,用商業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至於是什麼問題,她回答:「不設限,而且也不會放棄氣候危機這個議題。」
訪談的過程中,黃郁涵有時會陷入沉思,想著該如何表達她的想法,有時聊到有興趣的話題又會很興奮、內容甚至會跳來跳去,但她的眼睛幾乎都是閃閃發亮的,就如同他最愛的太陽能一樣。
放棄台電長約、貸款碰壁一年 陳坤宏二次創業 攜手日本軟銀賣綠電
2020-10-21
8年前創辦天泰能源,在雞舍屋頂種太陽能賣給台電的陳坤宏,2019年二次創業成立睿禾控股,將電賣給台電之外的企業。從原先保證收購20年的躉售模式,跨入沒有保障的自由交易市場,為何陳坤宏要革自己的命,還能說服日本軟銀都參一咖?
2020年,百業蕭條;但在台灣,有個產業卻生機蓬勃,從年初到年尾動態不斷,連日本軟銀集團都跨海參一咖。
10月初,台灣綠電市場出現一樁令人注目的投資案。由台灣的睿禾控股主導,結合了軟銀旗下的愛思比能源(SB Energy Corp.)、全球人壽、中國人壽、永豐創投、及台新創投等國際與國內投資大咖,共同挹注10億新台幣在睿禾旗下的新公司盛禾能源,預計在3年內開發總裝機容量為100MW的屋頂型太陽能。
「我們談了9、10個月,才找到這些投資人,」睿禾董事長陳坤宏說。
這是台灣綠電自由化後,少數不走由台電保障收購、而在市場上直接販售太陽能給其他企業的大型投資案。
過去10年,台灣太陽能市場的商業模式除了自發自用外,就是以躉售電價賣給台電20年,陳坤宏在2012年創辦的天泰能源,正是箇中翹楚。
2017年1月《電業法》修正後,將再生能源分為發電業、輸配電、售電業三大區塊,發電業與售電業開放民間綠電加入,輸配電網維持國營,民間綠電可透過台電轉供給客戶。經過3年的相關施行法規修訂後,台灣綠電自2020年起總算可以自由買賣,進入綠電交易元年。
台灣綠電交易新紀錄
陳坤宏與家族2019年拿出3000萬、加上其他天使投資人的3000萬共同成立睿禾,進攻這個全新的市場。旗下的盛禾負責開發管理不同的太陽能電廠,另一家子公司瓦特先生則扮演綠電「中盤商」的角色,銷售太陽能給企業用戶。
「睿禾跟天泰完全沒關係,商業模式不同,連股東都不一樣,可以說是我的第二次創業,」45歲的陳坤宏說。
才創業一年,睿禾已經創下台灣綠電市場的幾項紀錄。
旗下的瓦特先生在5月,將位在台東的太陽能電廠的綠電,透過台電電網轉供到大江生醫與元太科技,完成台灣第1度的綠電交易。瓦特先生也將綠電賣給台灣萊雅集團,搶下台灣「商辦綠電」第一棒,台灣萊雅預計在2021年初成為台灣第一家100%使用綠電的企業。
南港輪胎也跟瓦特先生買綠電,除了供給廠房生產線使用外,預計3年多後完工的大型商辦建案「世界明珠」,也將由他們供電,希望藉此吸引國際大咖企業進駐綠電辦公大樓。
1張合約變4張的生意,銀行不願融資
不過,亮眼的成績背後,卻是不斷的被拒絕。建置太陽能電廠的資金需求龐大,陳坤宏一開始尋找融資,到處吃閉門羹。
「每個人都說,幹嘛放著賣給台電好好的生意不做?」陳坤宏說。
這樣的反應不難理解,因為賣給台電是保障20年的固定收益,對銀行來說幾乎是沒有風險的生意。然而,賣給企業可完全不同,既沒有長期的保證收購,更別說還可能有倒帳的風險。
舉例來說,在躉售的商業模式下,天泰只要跟台電簽約就好,台電付給天泰的錢,會直接進到融資銀行的備償帳戶。綠電轉供的商業模式複雜許多:瓦特先生要買太陽能(跟盛禾或其他的電廠),瓦特先生賣電給客戶,盛禾與瓦特先生又要用到台電的輸配網路,得付「過路費」。
「以前是一張合約,現在轉供售電要4張,等於是4種金流。不是不能解釋,但是銀行要花很多時間去理解,對他們來說不是技術性問題,而會被視為是潛在的風險,」大學時看法國新浪潮電影、現在都還聽林生祥音樂的陳坤宏,帶著濃濃文青味,談起生意卻一點也不馬虎。
不革自己的命,就會被市場革掉
為何堅持要做新商業模式?答案很簡單:之前的商業模式,遲早會走到盡頭,不革自己的命,就會被市場革掉。
台灣自2009年推動躉售電價的做法,是參考德國的FIT(Feed-In Tariff)制度,透過政府補貼與保證收購的模式,推動民間參與再生能源的發展,確實讓綠能發電量大幅提升。根據經濟部能源局資料,台灣太陽能的總發電量,從2009年到2019年,暴增了449倍。
但也因為供給增加,躉售電價逐年下降,從早期的每度7、8元,現在已經降到4元左右。而台電目前一般電價每度約在2.7元左右,雖然還有價差,但跟市電等價其實已經可以預期。
「以德國經驗來看,經過大約10年多,保證收購價與市電價格幾乎是等價,因此台灣躉售制度在5、6年後應該會進入落日,」陳坤宏分析。
此外,躉售市場也早己從藍海變紅海。從雞舍屋頂蓋太陽能板起家的陳坤宏說,大約在兩年前開始,開發電廠就非常難做,地面型電廠很容易面臨環團或地方的反對,屋頂型電廠更是競爭激烈,從早期根本沒有對手,到現在是「一個屋頂都有7到8個競爭同業,還要送這個、送哪個來搶生意。」
從CSR變供應鏈壓力
全球供應鏈對綠能的要求趨勢,也成為推波助瀾的動力。
早期企業用綠電很多是為了落實CSR,現在還面臨了「不用就沒訂單」的供應鏈壓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已有兩百多個成員,多半是知名的國際品牌,例如蘋果、Nike等,除了本身營運要100%用綠能外,也開始要求供應商跟進。台積電今年加入RE100並採購離岸風電大廠沃旭能源的風電,跟回應蘋果要求不無關係。
此外,有些企業還會要求再生能源必須滿足「外加性」與「在地化」的標準。所謂「外加性」是指,必須是新增於電網中的綠電,而非用舊的綠電來買賣,例如萊雅要買綠電,瓦特先生就得跟新開發的電廠買電。「在地性」則是綠電必須來自於企業用電所在地的電網。
台灣綠電採「電證合一」,也讓企業想透過購買綠電憑證來抵消碳排的手段受限。太陽能一旦賣給台電,具備減碳效益的綠電憑證也就同步賣給了台電,不能再轉手。只有自發自用的發電單位,可以將憑證賣出,廠商能買到的綠電憑證,都是來自於像是海生館、學校等單位,大宗太陽能多半是賣給台電,因此綠電憑證永遠僧多粥少。也有廠商到海外買綠電憑證,但如果是要滿足「在地性」的要求,這條路也行不通。
法規的鬆綁,加上這些國內外市場因素,都讓企業直接跟售電商買綠電的需求大增。
「台灣這麼多廠商是國際供應鏈成員,這個商機不得了,」陳坤宏分析。
董事長攜手小鮮肉一起賣綠電
正當陳坤宏在思考轉型之際,瓦特先生主動找上門談合作。這家在2018年由當時4個還沒畢業的台大學生成立的售電公司,原先滿懷熱血想賣綠電給咖啡廳與熱炒店等小型商家,卻發現要申請售電業執照,必須搭配可以轉供的第一型發電業執照公司的意向書。
根據法規,台灣發電業分成三種,第一型是裝置容量大於2MW的大規模電廠,第二型自發自用,第三型是裝置容量低於2MW的小規模電廠。但成立第一型電廠的建置成本起碼1億元,於是他們想出奇招,將第三型電廠轉申請為第一型,也是創下台灣首例。
他們在台東買下一個只有29.44KW的小電廠,然後跟能源局申請「升級」。一開始,審查委員並不買單,擔心他們並不是真正要永續經營,提出各種不同的審查意見。來來回回花了一年時間,才在2019年底走完程序,正式拿到售電執照。
「審查委員去看電廠時說,這是在跟我們開玩笑嗎?老天爺保佑,還好瓦特先生都是小鮮肉,」董事長與小鮮肉就這樣攜手闖進台灣綠電自由化市場。
一開始銀行不願融資,他們先利用自己的資金,在台南蓋了兩座7.44kWp的小規模太陽能電廠,賣給大江生醫與元太科技,打開綠電銷售的第一扇門。有了這樣的成績,加上他們棄而不捨地找銀行,總算在2020年6月獲得永豐銀行支持,完成9.5億元新台幣的綠電交易無追索權專案融資的架構。
「我很佩服瓦特先生,這麼年輕就有這樣的創意,還在念書呢。加上陳董(陳坤宏)是業界領導者,這只是一個開端,這個市場還很大,」永豐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歐陽子能說。
下一波是儲能與需量管理
找到投資人,也有銀行願意融資,陳坤宏的二次創業,看來總算萬事俱備。事實上,其他企業也已經看到這個商機,例如正崴集團旗下的富威電力,也開始揮軍進入市場。沒有大集團奧援的睿禾,已經看到下一步的競爭不光只是在綠電交易,還要進入更少人經營的儲能與需量管理服務。
陳坤宏表示,要真正做到100%綠電有一定困難,因為晚上就沒有太陽能,要100%綠電就不能只考慮太陽能,還要考慮儲能、智慧電網、風力水力的混合。因此,睿禾現在的重點之一,還包括分析發電端狀況、客戶用電需求,以及如何透過儲能與其他再生能源的混合配置。
「我們把發電業、售電業、融資、分析預測這樣的生態圈建構起來,甚至以後可以導入時間電價,這是需要很科學的評估,研發未來將是睿禾的核心,」陳坤宏解釋。
難走的路鬼比較少
從第一次創業到第二次創業,陳坤宏總是超前部署。喜歡登山的他,用登百岳來比較兩次創業的心情:「天泰是像爬一般入門的百岳,例如玉山、雪山;睿禾比較像是爬進階級的百岳,沿途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不是只是靠體力可以撐個一兩天,要做很多事情,要持久戰,要組織戰。」
「很多人質疑,為何放著簡單的賣台電不做,專挑難的路來走。難走的路鬼比較少吧?我想。一群剛畢業的年輕人,願意相信我這個明顯有中年危機,又偶包很重的偽創業家,心想,就為他們的期待,再拼一次吧!看,偶包是不是很重啊~」他在臉書上半開玩笑地回顧一路的篳路藍縷,與其說是自嘲,更像是對自己與對台灣綠電市場的期許。
天泰能源 太陽能產業績優生
太陽能發電看天吃飯,但好天氣時,不表示產業的發展晴空萬里。太陽能產業的天空總是不時飄來烏雲,政治為最大的烏雲與黑天鵝,也是業者最擔心的風險所在。對於新年度費率降低,天泰能源總經理徐聰平認為,勢必對市場造成負面影響;投報率下修,甚至可能出現業主打退堂鼓的最壞情況。
天泰集團目前累積發電系統達到150MW,今年預定再增150MW,持有規模即使不是最大,也穩居業界前段班。徐聰平表示,很多都是布局超過1年,包括100MW的地面型系統。去年底經濟部拋出FIT大降的震撼彈,業界瞬間達到空前團結,並有為產業存續背水一戰的共識。天泰能源身為太陽光電產業協會公共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經常站在第一線,與主管能源事務的政府對口單位溝通。由於深切了解產業,加上公會提交完整資料,終於換來經濟部的善意回應,業界對1月底審定會的結果重讓燃起一線希望。
徐聰平表示,在國外,太陽能系統具有相當程度的金融色彩,但不等於是投機,因此案件的推動及操作,需加入金融的考量、金融業者的投入也相當重要。天泰2011年成立,當時市場對太陽光電系統了解有限,連金融業也還在摸索階段。天泰初期獲得國泰創投3,000萬注資金,直到2017年初獲得瑞士私募基金2億美元投資後,終於徹底化解棘手的資金問題。
天泰能源扎實深耕市場,除了水面式,以地面型為重點,也全面經營畜牧業、校園及工廠屋頂。徐聰平表示,天泰專注於系統案開發及資產管理,建立EPC合作供應鏈,向下耕耘,將強化住宅屋頂的開發「小至10KW以下也不會放棄」。
寶島陽光攜天泰能源 林邊建太陽能廠
自農委會於2015年8月公告「嚴重地層下陷地區內不利農業經營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業用地範圍」(涵蓋雲林、嘉義、彰化(1-18區)後,許多廠商投入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廠之開發,但因受限於台電可併連引接之饋線容量飽和,目前可供設置用地之開發進度已漸趨緩。
為此,行政院責成經濟部與農委會,針對雲林、台南、屏東地區嚴重地層下陷區進行盤點,並於今年9月公告開放新一波嚴重地層下陷不利農業經營之土地共計20區(19-38區),土地面積總計達1,130公頃,以加速落實2025年太陽能系統裝置容量達20GW(地面型17GW)之政策目標。所有開放範圍中,單一區域又以屏東林邊鄉之土地面積495公頃屬最大範圍。
瑞士合眾集團為致力於台灣太陽能電廠之投資與管理,於台灣成立寶島陽光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並委由天泰能源集團執行太陽能發電廠專案之開發、建置與維運管理業務,寶島陽光與天泰挾過往於雲林地層下陷區之太陽能發電廠開發經驗,攜手與屏東當地最具規模的「城市發展興業股份有限公司」進行林邊鄉太陽能發電廠設置規劃,截至目前已整合約40-50公頃土地,可立即進行40MW以上之地面型太陽能發電廠之設置。未來林邊地區之土地整合,亦將由城市發展興業公司主導開發,預計短期內即可開發逾100MW以上之太陽能設置量。
林邊當地因地勢低窪(低於海平面3公尺),且因養殖漁業發達,常超抽地下水,導致每逢大雨即淹水之情形層出不窮,莫拉克颱風所造成的八八水災,居民仍餘悸猶存。而導入太陽能發電廠之設置,有機會填土回復墊高土地,並減緩地層下陷情況,使耗水耗電的地層下陷區洗脫汙名,亦可創造當地綠能產業鏈與就業機會,讓當地居民受惠;而20年電費躉售收益,亦可使當地居民獲得長期穩定之租金收入,創造產業、居民、環境共榮三贏之局面。
自2016年起,寶島陽光在天泰能源集團負責籌設規劃下,於雲林嚴重地層下陷區申請送件設置太陽能發電廠之土地面積已逾200甲,總設置容量估計高達200MW。據了解,其中超過110甲的土地已取得第一型電業籌設各項許可,設置容量約110MW,未來將同時投入屏東地區太陽能發電廠之開發,預計3-4年內達到總設置容量550MW,總投資金額超過300億元台幣。
天泰太陽能發電廠動工
總設置容量將刷新記錄的全台最大規模太陽能電廠,可望花落雲林口湖鄉,這是由天泰能源攜手寶島陽光,歷經一年多的土地整合與籌設作業後的成果。6月23日,雙方在口湖鄉公所召開電廠開工前說明會;鄉長林哲凌對於電廠終於開花結果感到高興,並關切相關規劃,參與說明會時強調,這座太陽能電廠在鄉民眼中為地方的一大盛事,引起熱烈的反應,並給予高度支持。
天泰能源與寶島陽光在地層下陷的不利耕作區開發地面型太陽能電廠,動作積極,已申請送件的土地面積超過200甲,總設置容量估計高達200MW。據了解,其中超過110甲的土地已取得第一型電業籌設各項許可,設置容量約110MW,另有90甲土地正進行電業籌設相關作業。
雲林縣對再生能源的發展持積極友善的態度,因而搶先催生這座國內最大規模的地面型太陽能發電裝置。在推動過程中,預期將面對饋線不足及私有土地整合不易等困難,天泰期待與雲林縣政府持續合作,為我國電力供應穩定的目標而努力,在當地建立環境與經濟「雙贏」的典範。
政府宣示2025年全面廢除核能發電,讓綠電先行,因此行政院於2016年制定「太陽光電兩年推動計畫」,預計2018年完成1.52GW的太陽能系統裝置容量,長期以達到20GW、其中地面型17GW為目標。2015年8月農委會公告「嚴重地層下陷地區不利耕作得設置綠能設施之農業用地範圍」,天泰能源集團率先響應政策,在雲林縣投入太陽能第一型電業的開發與籌設作業,深耕至今已近二年。在縣府協助及專業團隊的努力下,成功整合及挹注國內外資金,在縣內規劃申請設置符合電業法規範的大規模地面型太陽能電業,使閒置的土地轉為環保太陽能發電用地,成為國內再生能源推動的領航者,並增加居民收入,促進當地就業。
天泰能源2012年成立,為太陽能開發、投資與維運的綠色企業,不同於傳統製造廠商,專注提供能有效整合太陽能專案所有資源的投資平台,以太陽能電廠長期經營及口碑維運為企業主軸與核心價值,重視後續20年的專業服務。目前全台擁有運轉中的分散式太陽能電站超過400座,資產規模達到60億元,合計超過102MW,大約為30萬坪屋頂面積,二氧化碳的年吸收量相當於4,135座大安森林公園。
2016年6月,天泰能源集團更引進瑞士合眾集團(Partners Group),協同國泰人壽完成2.2億美元(約台幣68億)的太陽能發電廠投資案,並設立寶島陽光再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眾集團對台灣太陽能產業的投資規劃是,預定3-4年內達到總容量550MW,總投資金超過300億元台幣。
公司簡介
泰能源集團為從事太陽能發電廠,開發、投資及管理的綠色企業。以促進台灣電力能源多元化,增加太陽能發電比例之永續發展為目標。目前已開發超過31MW的太陽能電廠中,大多數與農民合作協助重建或改善農舍結構,並以租金補貼農民收入;同時提供飼養的雞、豬更適宜的環境
根據2009年開始實施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政府每年依法根據進度增加太陽能發電。公司根據此條例與台電簽訂20年電力買賣合約,購電價格由政府每年公告針對當年度完工並聯之電廠訂定,當年度簽約後,購電價格20年不變。而發電量由每年太陽日照時速及系統效率決定,電費收入穩定。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 54013571 |
公司狀況 | 核准設立 |
公司名稱 | 天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 |
資本總額(元) | 84,600,000 |
實收資本額(元) | 68,000,000 |
每股金額(元) | 10 |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 6,800,000 |
代表人姓名 | 陳坤宏 |
公司所在地 | 臺北市大安區信義路3段153號4樓 |
登記機關 | 臺北市政府 |
核准設立日期 | 101年10月04日 |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 110年06月16日 |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 無 |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 無 |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 |
所營事業資料 | C803990 其他石油及煤製品製造業 CB01010 機械設備製造業 CB01990 其他機械製造業 CC01010 發電、輸電、配電機械製造業 CC01990 其他電機及電子機械器材製造業 D101040 非屬公用之發電業 D101050 汽電共生業 D101060 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業 D401010 熱能供應業 E603050 自動控制設備工程業 E604010 機械安裝業 E605010 電腦設備安裝業 EZ05010 儀器、儀表安裝工程業 F113010 機械批發業 F113020 電器批發業 F113030 精密儀器批發業 F113050 電腦及事務性機器設備批發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F601010 智慧財產權業 I102010 投資顧問業 I103060 管理顧問業 I199990 其他顧問服務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301020 資料處理服務業 IF02010 用電設備檢測維護業 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JE01010 租賃業 JZ99050 仲介服務業 JZ99990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
董監事持股
序號 | 職稱 | 姓名 | 所代表法人 | 持有股份數(股) |
---|---|---|---|---|
0001 | 董事長 | 陳坤宏 | 天泰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6,800,000 |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