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柏登生醫股價資訊或股票的興櫃掛牌消息交流,都可以多利用這地方來討論,
投資未上市股票需要多研究、多了解公司產業狀況,投資前要做好功課
如果有什麼公司產業的訊息歡迎多多分享,也歡迎直接加LINE或來電交流討論~0960-550-797<—-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上市股票撮合,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柏登 為生物眼角膜技術跨出一大步
內容目錄
柏登生醫登上國家地理頻道,還獲歐盟政府最大科研機構「展望2020」全額補助599萬歐元,都是國內生技公司首例,國外知名度遠高於國內;柏登「生物眼角膜E型」在德國進行的人體臨床實驗,將在今年2月開始收案,預計2017年送歐盟認證,為生物眼角膜技術跨出一大步。
柏登研發中利用魚鱗開發生物眼角膜技術,去年初登上國家地理頻道,在全球171國家播放,成為國內首家登上國家地理頻道的生技公司。
去年底,柏登荷蘭子公司艾司登與NExCR團隊提出的「角膜失明重建與再生治療研究計畫」,獲歐盟政府最大科研機構「展望2020」全額補助599萬歐元。
柏登董事長賴弘基指出,「展望2020」為歐盟最大的研究與創新計畫,期間自2014∼2020年,為期7年,總經費為800億歐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開放式創新科技合作平台。
他指出,柏登與合作團隊的生物眼角膜研究在「個人健康與照護」項目中與330個申請案競爭,總共只有6件獲得通過,柏登以第2名通過,也是台灣第1家獲得「展望2020」補助的生技公司。
賴弘基表示,公司研發中第三等級新醫材產品「生物眼角膜E型」已獲德國聯邦藥品暨醫療器材署(BfArM)准許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將在德國科隆大學附設醫院進行人體實驗,該產品適應症將用於眼角膜受損緊急使用。
他說,599萬歐元的補助款,部分將由「展望2020」直接撥用於科隆大學附設醫院所進行的人體實驗,第一期收案人數10位,將於今年2月初開始收案,後續收案人數將再增至23位,預計2017年送歐盟認證。
因華:公告本公司董事會通過財務主管、會計主管暨代理發言人異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2022/03/01 17:22
第11款
公司代號:4172
公司名稱:因華
發言日期:2022/03/01
發言時間:17:22:38
發言人:郝為華
1.人員變動別(請輸入發言人、代理發言人、重要營運主管
(如:執行長、營運長、行銷長及策略長等)、財務主管、會計
主管、公司治理主管、研發主管、內部稽核主管或訴訟及
非訟代理人):財務主管、會計主管暨代理發言人
2.發生變動日期:111/03/01
3.舊任者姓名、級職及簡歷:王威德/本公司財會處長暨代理發言人
/台灣之星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會計處處長
4.新任者姓名、級職及簡歷:陳思如/本公司財會經理
/柏登生醫股份有限公司-稽核經理
5.異動情形(請輸入「辭職」、「職務調整」、「資遣」、
「退休」、「死亡」、「新任」或「解任」):辭職
6.異動原因:因個人生涯規劃因素,將於111年3月4日離職。
7.生效日期:111/03/01
8.其他應敘明事項:本公司代理發言人遺缺待補,待董事會聘任後,另行公告。
柏登眼部產品 進軍印度
柏登生醫(4177)昨日宣布,自有品牌「視原膠原蛋白基質」(C M)眼部組織修復產品,即將在印度設立辦事處,並將以清奈作為進入印度市場的基地。柏登表示,將全力推動該產品成為開發中國家,如印度、中國、東協等國青光眼治療的第一線選擇。
柏登表示,公司在印度南區耕耘3年,已逐步建立穩定的客戶基礎,未來將改變原來印度南區單點式行銷模式,計畫以系統化行銷,以創新的「見習手術營」(wet lab)等情境體驗與行為行銷,將CM產品知名度及市場滲透率、推廣至印度北區及西區市場。
柏登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1,114萬元,稅後虧損4,824萬元,每股虧損1.79元;今年前7月合併營業收為1,496萬,年成長1倍,公司表示,主要為膠原蛋白基質(Collegan Matrix)產品營收持續成長。
除歐洲市場維持穩定成長外,中東亦有所斬獲,取得沙烏地阿拉伯衛生部訂單,未來將以此為基礎,繼續深耕中東以及東南亞國家。
柏登生醫董事長賴弘基:十年為經營創新性醫療器材的基本門檻!
文/賴弘基(柏登生醫董事長)
台灣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可以說是已經達到百家齊鳴,百花齊放的境界。近年來投入者的形形色色,背景也是各行各業。有建築出身,有LED的,有傳產的。大家都一直看好這個產業的未來發展。
這 是一個值得期待,值得觀察的一個台灣奇蹟。但是這個產業也不是一個做夢的產業,因為從研究與發展,到商品化,國際化等等都是一條不容易的道路。台灣缺少的 很多很多,尤其是國際化的合作與行銷人才,機構投資者以及國際大廠高層的關係。老是公司一成立就想著要授權,要賣掉專利技術來作為創業的基礎,肯定會遇到 經營的困難。如果台灣一年能有幾個好成績,就會為人家津津樂道。但是,這麼多的技術,一年創造出多少的利益?值得我們深思與檢討!
創 業的想法,大家無非都是認為自己的技術或產品是新穎的,能解決問題的,有未來性的,不然就不可能投入。但是創新性的生物科技的發展門檻很高,舉凡新醫療器 材,檢測產品或是新藥,類新藥等等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以歐美創新公司的經驗來看,一個新型醫療器材需要8-10年期間來開發一項產品,每項產品的開發成 本大約6千萬美元。在商品化的過程,關關都是難題,從開始的概念成形,專利註冊,安全性,有效性,量產,臨床,取證,沒有一關是簡單。何況這一切都是人 (有能力的人)與錢的堆疊起來的。
舉例來說-瑞士公司Sensimed,由著名的瑞士理工學院spun-off出來 的一個公司,在發展一個隱形眼鏡封裝電路的一個24小時眼壓檢測設備,2016年初取得了美國FDA的許可得以在美國銷售。該公司在2003年成立,從成 立到2016年總共花了13年的時間,耗費將近6千多萬歐元。這13年再加上在瑞士理工的研發,,那麼研發的時間就更超過了。
該 公司幾年前吸引了新加坡淡馬錫資金的投入,可以說是名家聚集,科技領先的的一個典型例子。這個產品在數年前便已取得歐盟CE認證,估計歐盟認證也已經取得 了4-5年期間。這個產品使用硬式隱形眼鏡,厚度500 micron左右,在24小時內監控眼內壓力的變化曲線,一個一次性的產品要價約1,000美元。如何能被醫師廣泛使用是一個難度很高的課題。
另 外一個很成功的案例,Aquesys是一家做青光眼引流閥的公司,2006年在美國加州成立,2015年10月份被Allergan以三億美元加上 milestone payment買走。這個公司的單一產品,以一個膠原蛋白的導管打入Schelemm’s canal,將眼內過高的房水導流出來,適用於開角性青光眼。這個是繼2009年Alcon以1.5億美元買了Optonol的Express青光眼引流 閥之後的另一個新創公司出場典範。只是Alcon花了這麼多錢,Express shunt一年能賣出幾個呢?一個Express Shunt手術價格要1000多美元,所以用量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開發中國家用量更是需要解決價格以及保險問題。這兩家被收購的公司大約都是十年的時間。
就 發生在今天, 2016年7月19日傳出日本眼科藥廠Santen收購了美國公司Innfocus在發展的一個青光眼引流閥2億2千五百萬外加milestone payment. Innfocus成立於2004年,目前還在做美國FDA Class III PMA的臨床試驗。
一 個創新醫材取得的法規往往比較長。如果美國FDA認定沒有任何510K可以遵循的情況下,往往就要走513a的de novo條款或是PMA條款。但是這兩個條款需要的時間很長。就像sensimed從申請送件美國FDA(2014年5月)到得到批准(2016年3 月),總共差不多兩年。也就是說從研發商品化到取得FDA的許可,Sensimed花了13年的時間。
每個公司都有其發展策略,以上這四家 公司都是只有一個產品。一個產品的公司大概都是以被併購為發展目標,因為一個產品往往無法支撐公司的營運,無法發展系列的產品線。但是要發展第二個產品又 需要6千萬美元。一來創新的技術及產品不是容易獲得;二來投資者願意再投入更多的資金來支持發展嗎?因此,如何在競爭的環境下,取得優勢?對一個經營者來 說,這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再說,國內的新藥也好,新醫材也好,大家都在幻想他的產品會被青睞,然後授權出去或是被收 購。台灣過去四十幾年來,又有幾個新醫材是被授權出去而又發展成功的?因此,如果守株待兔等著授權或是被收購,一定要先建立好完整的專利保護,取得臨床的 安全性與有效性數據,能夠量產。好的策略最重要的還是必須能在市場上取得臨床的安全以及有效數據的累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高 階醫療器材以及創新型醫療器材是一個有較高價值的投資。但是相對投資成本高,投資期間長,而且往往需要在開發初期即需要借助歐美的權威醫師的合作並得到肯 定。如果一個歐美需要6,000萬美元的產品開發經費,耗時10年以上,很難得到台灣創投以及投資者的青睞。另一個門檻是-初期就要找歐美權威醫師的配合 與支持,困難度也很高,投入也很大,台灣業者往往沒有這個資本與人脈。
十年,是一個創新性醫療器材的基本門檻。撐得過十年的,將會是有一番作為的公司!
柏登生醫 打造全球醫學品牌
作者:楊璧慧 | 經貿透視雙周刊第467期
不斷創新研發的柏登生醫,近年所推出的再生組織修復醫材獨步全球,將成為全球眼科相關手術的第一線治療,在世界的舞臺上發光發熱。
「因為夠創新,所以有機會建立品牌。」柏登生醫董事長賴弘基不諱言,在醫療器材上,歐美向來居於領先的角色,而亞洲多半是跟隨者,他苦笑說:「早期我們的產品送別人用,醫師還不敢用。」但是,賴弘基不氣餒,傾全力投入,網羅專業研發團隊,多樣產品獲得歐美眼科權威醫生的認可,也讓柏登生醫的知名度一飛衝天。
其實,許多人都知道,生醫這條路並不好走,須有龐大的資金與長期的時間做為後盾。然而,賴弘基並非富家子弟出身,甚至家境連小康都談不上,又怎會坐擁高額的創業資金呢?提及創業的第一桶金,因為年紀輕輕便日進斗金,使得賴弘基志得意滿,原來以為擁有人脈後生意便會源源不絕,卻在大陸的投資栽了一個大跟斗,而昔日稱兄道弟的朋友也紛紛離去,讓他備受打擊;但是,一顆不服輸的心與家人的支持,是歷經大風大浪、東山再起的最大動力。
自創品牌 行銷全球
2005年賴弘基集資新幣一億元投入眼角膜組織修復,並於2007年在臺成立柏登生醫,接著陸續在美國、荷蘭及印度設立分公司,擴展的腳步快速而積極。如今,柏登生醫非但以自有品牌行銷全球,而且「ologen®」在眼科界已算是小有名氣的品牌。此外,2012年以生物眼角膜研發計劃取得荷蘭「中小企業創新優惠信貸基金」300萬歐元;2013年獲得經濟部工業局補助超過新臺幣1,000萬元;與荷蘭萊登大學醫學中心技術合作,取得其必優米克(Biomimiq®)技術授權;2015年參與眼角膜再生修復治療計劃「ARREST BLINDNESS」,獲歐盟執行委員會「Horizon 2020」補助599萬歐元。
令人好奇的是,為何一家未上市的小企業,卻能獲得歐盟政府的肯定並提供高額補助金呢?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柏登生醫所推出的生物眼角膜,非但為全球首創,並有機會大幅解決目前眼角膜捐贈供應不足的情況,讓數百萬的眼疾患者重見光明。
目前柏登生醫的主力產品及服務包括:膠原蛋白基質ologen®、膠原蛋白膜Aongen®及人工培養之皮膚等效組織Biomimiq®。以全球首創的ologen®(視原®)膠原蛋白基質為例,為全球首創將膠原蛋白基質用於眼部組織修復的創新性產品。賴弘基指出,「膠原蛋白用在組織修復上已超過30多年,眼睛的組織修復是近十年才興起的,而柏登卻是第一家運用在眼睛上的創新者,以物理方式,調控眼內傷口癒合的組成,避免眼內瘢痕化的產生,可提高眼手術的成功率。」接著他提出:「做me too的產品很難建立品牌,我們的願景是成為全球性醫學品牌,為病患提供創新、安全與有效的第一線醫療產品。」柏登的策略是聚焦青光眼手術市場,再拓展至其他眼科手術領域。ologen®至今已累計超過五萬個全球臨床案例,今年預估可達1萬5,000個;未來市場潛力的規模預估超過十億歐元。
柏登生醫因應策略調整 今決議終止興櫃
柏登生醫(4177)今日公告,考量公司未來發展,並因應經營策略調整,今日董事會決議終止興櫃掛牌買賣。將正式向櫃買中心申請同意終止興櫃掛牌買賣,後續將依照「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興櫃股票審查準則」辦理相關事宜。實際終止登錄興櫃日期將依櫃買中心公告為準。
蘇州耕醫、私募基金及策略投資人去年才與上海柏登簽訂投資協議,合計投資上海柏登人民幣2000萬元,取得上海柏登20%股權。上海柏登初期將投入視原膠原蛋白基質上市前臨床試驗,未來將於中國生產銷售。
中國是世界上眼角膜需求最大的市場,上海柏登正尋求大型A輪融資,投資眼角膜專利技術。此外,柏登生醫生物眼角膜人體試驗已於去年12月啟動德國的第2家醫院的人體臨床試驗。(林巧雁/台北報導)
柏登眼部產品 進軍印度
柏登生醫(4177)昨日宣布,自有品牌「視原膠原蛋白基質」(C M)眼部組織修復產品,即將在印度設立辦事處,並將以清奈作為進入印度市場的基地。柏登表示,將全力推動該產品成為開發中國家,如印度、中國、東協等國青光眼治療的第一線選擇。
柏登表示,公司在印度南區耕耘3年,已逐步建立穩定的客戶基礎,未來將改變原來印度南區單點式行銷模式,計畫以系統化行銷,以創新的「見習手術營」(wet lab)等情境體驗與行為行銷,將CM產品知名度及市場滲透率、推廣至印度北區及西區市場。
柏登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1,114萬元,稅後虧損4,824萬元,每股虧損1.79元;今年前7月合併營業收為1,496萬,年成長1倍,公司表示,主要為膠原蛋白基質(Collegan Matrix)產品營收持續成長。
除歐洲市場維持穩定成長外,中東亦有所斬獲,取得沙烏地阿拉伯衛生部訂單,未來將以此為基礎,繼續深耕中東以及東南亞國家。
柏登 將撤銷股票公開發行
04:102020/02/12 工商時報 黃馨穎
柏登1月營收僅194萬元,比去年同月205萬元,衰退5.37%,累計108年全年營收達2,760.7萬元,比起107年2,428.6萬元成長13.67%,儘管如此,檢視柏登105~107年綜合損益表顯示,柏登每年虧損分別達1億3239.6萬元、1億1,793.8萬元、1億1,716.9萬元,到108年上半年更虧損4,694.7萬元,使淨值僅剩0.31元。
柏登宣布,股票停止過戶時間為109年2月5日至109年3月5日止。未來展望,柏登表示,公司除了既有的業務發展外,將持續代理台灣的先進醫療器材銷售到印度、歐洲等國家,不排除未來到海外掛牌。
截至108年第二季每股淨值僅剩0.31元的柏登生醫(4177)董事會10日宣布,通過撤銷股票公開發行案,將於3月5日召開臨時股東會,通過該議案。
柏登點「鱗」成金 廢棄魚鱗成高階醫材
台灣最常見的吳郭魚,不僅美味,連被廢棄的鱗片也可以成為各種醫材的素材。此外,柏登也正研發以魚鱗取代豬皮,利用膠原蛋白生物結構特性,製成可用於眼科、牙科以及骨科等手術治療的高階醫材。
柏登去年表現優於前年,營收成長12.06%,預計後年起可望由虧轉盈,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一家因為產品銷售而獲利的新醫材公司。
柏登生醫是第三類醫材公司,研發中的產品主要應用於眼科與牙科的生物支架,還有組織修復等再生產品。柏登生醫獨步全球,以吳郭魚魚鱗片為材料的生物眼角膜備受全球醫界矚目,也因此獲得歐盟「展望2020」計畫,其歐洲子公司與其所組成的歐洲醫界、學界團隊,共計取得 599萬歐元全額研發補助金,成為台灣唯一獲得歐盟補助的第三類醫材研發公司。
不過,除了生物支架外,近來柏登生醫更進一步將魚鱗開發成其他高階醫材,讓原本不起眼的魚鱗點石成金,成為有機會創造高獲利的營運動能。
魚鱗主要成分有膠原蛋白以及氫氧基鱗灰石,由於取得成本低。柏登生醫近來除了將其製成生物眼角膜外,未來也計劃將原本使用豬皮為原料製成的「視原膠原蛋白基質」以及「美激原膠原蛋白膜」改由魚鱗製造,藉此節省成本,又可將產品品質優化。
已上市的「視原膠原蛋白基質」,在2009年即已獲得歐盟許可上市,主要用於青光眼手術,其功能在於可用於降低青光眼手術病患術後眼內結痂的機會,相較於傳統醫療方式,可提高手術成功率。
此外,柏登生醫亦將推出醫療級膠原蛋白產品「美激原膠原蛋白膜」,可用於牙科的牙髓疾病、導引骨再生術以及牙周再生術等牙科手術。
此外,台灣植牙手術相當普遍,在植牙前,必須先修復齒槽骨,若牙周病患牙床骨頭痿縮,必須骨粉填補齒槽骨填補。魚鱗中的氫氧基鱗灰石也是人類骨骼的主要成分。將魚鱗磨成粉後,再做成適當大小的顆粒狀,即可用在牙齒中的齒槽骨修復。柏登生醫也開發了以魚鱗製成,可應用於牙科的骨粉。未來還計劃將其應用於骨骼修復的醫材。
柏登眼部醫材 2015營運發威
再生醫學廠柏登(4177)用以修復眼部組織的膠原蛋白基質(CM),已與大陸醫材廠簽署意向書,預計明年第2季可走完成所有程序;此外,該公司殺手級產品生物眼角膜(Biocornea),明年將投入1億元正式進入人體臨床實驗,預估營運爆發點將落在2015年。
柏登董事長賴弘基表示,CM為眼部組織修復產品,以豬的膠原蛋白質為原料,適用於青光眼、斜視及其他眼手術等眼組織修復,以自有品牌在全球逾50個國家註冊,並取得逾30個國家的藥證銷售許可。
他指出,先前CM與歐洲藥廠的授權談判暫時延宕,但上周已與大陸醫材廠簽署授權意向書,預計明年第2季可走完成所有程序;另外, 柏登27日將向美國送出CM的保險給付申請以取得HCPCS Code,此將對公司進入美國及商業保險有重大意義。
此外,柏登明年將重心放在生物眼角膜(Biocornea),賴弘基表示,該產品明年將正式進入人體臨床實驗,預計投入1億元研發資金,為因應龐大研發經費,公司今年辦理現增,已順利募集到2.75億元資金,並引進兆豐及華南2大金控公司參與認購。
賴弘基表示,全球每年約僅有10萬個眼角膜的捐贈移植手術,市場需求缺口約50萬人,Biocornea明年進入人體臨床,預計2015年第4季取得歐盟認證,產品如果成功上市,定價將可達1萬美元,毛利率超過90%,將是公司未來殺手級產品。
公司簡介
登生醫(Body Organ Biomedical Corporation,BOBC) 成立於2007年,總公司設置於台灣,在台灣設置研發製造中心,以創新技術及產品立基。公司致力於再生醫學及組織修復之高階醫療器材之產品開發、技術研究及臨床應用。產品及研發領域涵蓋:眼科、整形外科、牙科、骨科及肝硬化治療等。
柏登生醫於台灣設置研發基地,專注於開發膠原蛋白材質之各式醫療器材應用,目前已提出超過30個專利申請案,並已取得美國、台灣及中國等地8項專利。
柏登生醫延攬專業人才,持續研發高附加價值、高生物相容性,且低副作用之創新醫療器材。並積極與國際醫學權威合作,自2008年起陸續於各大國際研討會及知名期刊上發表各產品之成功臨床經驗,迄今,公司研發產品累計已有10篇SCI論文發表,並持續且迅速增加中。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 28676378 |
公司狀況 | 核准設立 |
股權狀況 | 僑外資 |
公司名稱 | 柏登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BODY ORGAN BIOMEDICAL CORP.) |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 |
資本總額(元) | 1,000,000,000 |
實收資本額(元) | 628,050,000 |
每股金額(元) | 10 |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 62,805,000 |
代表人姓名 | 賴弘基 |
公司所在地 | 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1段322號5樓 |
登記機關 | 經濟部商業司 |
核准設立日期 | 096年05月15日 |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 109年04月23日 |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 無 |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 無 |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 |
所營事業資料 | CF01011 醫療器材製造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IG01010 生物技術服務業 IG02010 研究發展服務業 F208040 化粧品零售業 F208050 乙類成藥零售業 F207030 清潔用品零售業 F208031 醫療器材零售業 F108031 醫療器材批發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
董監事持股
序號 | 職稱 | 姓名 | 所代表法人 | 持有股份數(股) |
---|---|---|---|---|
0001 | 董事長 | 賴弘基 | 13,600,092 | |
0002 | 董事 | 謝明哲 | 206,000 | |
0003 | 董事 | 陳忠興 | 205,110 | |
0004 | 董事 | 詹明宜 | 319,217 | |
0005 | 董事 | 鉑泰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 1,869,868 | |
0006 | 監察人 | 林尚明 | 481,916 | |
0007 | 監察人 | 賴麒允 | 2,359,693 | |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