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喜歡研究機器、喜歡數理科目的白慶仁,身為三家公司的創辦人。回想起昔日求學生涯,他表示,學校在專業及態度上的培育,對他的職涯發展幫助很大,讓他以身為台北工專的校友為榮。
力爭上游的工專生涯 養成不屈不饒的奮鬥精神民國 45 年,建中初中部畢業後,白慶仁進入台北工專電機科就讀,「那時北工來建中招生,每人只能選一科報考,電機科的報名人數是隊伍最長的。」白慶仁說,那屆有兩千多人報考電機科,最後只錄取了四十人,而其中有超過 1/4 的同學考上建中、北一女,卻因想盡快就業而選擇台北工專,白慶仁也成為其中一人。

「當時台北工專是全臺灣唯一的工專,而電機科更與臺大電機、成大電機三強鼎立。」白慶仁驕傲地道出工專傳承的卓越,科裡有八成師資與臺大電機系重疊,而從二年級起,專業科目都用原文書教學,對學生著實是一大挑戰,「剛開始我們猛查字典認單字,但經過一年的訓練,大家不用查字典就能看懂原文書了。」好學的白慶仁,除了必修科目外,更積極選修品質管理、統計等課程,是全班修最多學分的學生。

由於家境清寒,白慶仁的五專生涯是半工半讀度過的,右手食指上的繭,正是他當教育廳工讀生的「紀念品」。他指出,「班上多數同學買不起原文書,因此我們工讀生得用鋼板謄寫課本再去印刷,最高曾有一天十小時都在刻鋼板的紀錄呢!」除此之外,成績優異的他也領取當時最難獲得的臺電獎學金,經濟壓力並未讓白慶仁忽略課業,反而養成不屈不饒的奮鬥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