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精材科技股價資訊或股票的興櫃掛牌消息交流,都可以多利用這地方來討論,
投資未上市股票需要多研究、多了解公司產業狀況,投資前要做好功課
如果有什麼公司產業的訊息歡迎多多分享,也歡迎直接加LINE或來電交流討論~0960-550-797<—-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半導體》精材上半年每股盈餘1.57元
內容目錄
時報資訊
2023年8月4日 週五 下午4:22
【時報-台北電】精材(3374)董事會通過112年上半年經會計師核閱之財務報告。112年上半年營業收入27.22億元,營業毛利7.71億元,營業利益5.54億元,稅前淨利5.83億元,淨利4.27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4.27億元,基本每股盈餘1.57元。(編輯:沈培華)
《半導體》精材營運Q2末拚回升今年仍恐衰退
16:29 2023/02/16
時報資訊 葉時安
精材(3374)週四召開法說會,去年獲利年增5.68%,每股盈餘升至7.31元,創下歷史新高。精材表示,景氣需求持續低迷,上半年營收與獲利恐有較明顯衰退,車用感測器封裝庫存調整期預估持續2個季度,整體營運至第二季末可望回升,下半年可望回升,但全年度營收與獲利恐衰退,以保守原則看到景氣。不過公司對未來仍持樂觀看法,對投資、技術方面也持續突破。今年資本支出估增三成以上,介於10.6億元至11.5億元間。精材去年營收、獲利均有所成長,雙率雙增,整體表現穩健。公司去年營業收入77.31億元,年增0.84%,營業毛利28.67億元,年增10.81%,毛利率37.08%,年增3.34個百分點,營業利益24.58億元,年增11.35%,營益率31.8%,年增3個百分點,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19.83億元,年增5.68%,基本每股盈餘7.31元,相較前年6.92元成長,並再度刷新歷史新高紀錄。公司並擬配息3元,配發率約41%。
精材去年營運四大重點,美元大幅升值7%;3D感測封裝營收平穩;車用影像感測器封裝營收成長12%,惟整體影像感測器營收仍呈小幅年減;測試營收年增10%。
精材去年資本支出新台幣7.96億元,其中新廠60%、研發11%、8″晶圓級尺寸封裝13%、12″晶圓測試11%、其他5%。
精材元月營收4.48億元,年減11.66%、月減9.04%,創下21個月以來新低。
精材112年上半年展望,景氣需求持續低迷,營收與獲利恐有較明顯衰退,首季消費性感測器封裝營收預估將同比減幅超過二成;車用感測器封裝需求自去年第四季已呈現轉弱,庫存調整期預估持續2個季度,車用好轉評估要待下半年;12吋晶圓測試營收估與去年同期持平。法人預估,整體營運至第二季末可望回升。
精材112年度展望,公司表示,下半年可望回升,但全年度營收與獲利恐衰退,以保守原則看到景氣,營運也會做相對處置。精材進一步說明,全球經濟仍壓抑終端需求,封裝需求回升強度尚難預料,加上通膨與高利率環境,製造成本抑減不易。不過公司對未來仍抱持樂觀,對投資、技術方面也持續突破,精材將重啟12吋新製程技術平台,12吋CIS特殊相關加工技術研發專案上半年進入量產;並且開發新一代12吋銅導線Cu-TSV相關技術,此將不限於影像感測器,對各式感測器提供CSP服務,預計第四季起接受客戶專案開發。
精材預計112年資本支出預算,今年度預估介於新台幣10.6億元至11.5億元,年增33.16%-44.47%之間,其中70%新廠大樓、20%研發設備、10%其他。
〈熱門股〉CIS市況遇亂流 精材周跌15%、創27個月新低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台北2022/10/01 15:14
由於 CMOS 影像感測器 (CIS) 需求持續降溫,封測廠精材 (3374-TW) 成長動能也受壓抑,加上本周台股持續重挫,股價跟隨大盤走跌,單周跌幅高達 15%,不僅失守百元大關,收盤價也創下 27 個月來新低。
研調 IC Insights 今年兩度下調 CIS 市場展望,今年 6 月先大砍產值年增幅,近期更將產值從優於去年,調降為較去年衰退,估 186 億美元,年減 7.5%,為 13 年來首次下滑,凸顯 CIS 庫存調整力道的強度遠比外界預期高。
供應鏈也指出,目前非車用領域庫存水位仍高,不論是手機、筆電周邊、安防等,客戶拉貨力道皆沒有回溫跡象,庫存預計明年上半年才有機會去化至正常水準。
精材自上周失守所有均線後,本周連日走跌,單周重挫 15%,終場收在 96 元,三大法人呈現土洋對作,外資逢低敲進 176 張,投信、自營商雙雙賣超 1888 張、63 張,總計賣超 1775 張。
〈精材法說〉調升全年資本支出 新廠估2024年底完工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台北2022/08/11 16:47
台積電 (2330-TW)(TSM-US) 旗下封測廠精材 (3374-TW) 今 (11) 日召開法說會,董事長陳家湘表示,4 月董事會通過資本支出預算案,將用於興建新廠,啟動下一波成長動能,新廠預期 2024 年底完工,同時也調升今年資本支出預估值。
精材原預期今年資本支出金額 3-3.4 億元,不過,因應新廠建置,需支付工程款項 5.6-6.2 億元,因此上調全年資本支出預算至 8.6-9.5 億元,其餘資本支出包括購置研發設備、廠務設施及經常性支出,折舊金額維持原預估、年減 4-8%。
陳家湘補充,新廠將在第四季動土,預計 2024 年底完工啟用,目前觀察新廠的無塵室面積可滿足短中期的新生意、既有生產線擴充,正持續與客戶進行專案討論,整體規劃尚未完全定案,預期顯著的營收貢獻需等到 2025 年。
針對各新品,精材看好,壓電微機電元件中段加工製程將在第四季起小量生產,應用主要為真無線藍芽耳機 (TWS) 與喇叭;12 吋晶圓級後護層封裝 (PPI) 相關加工技術也預計明年初量產,主要應用為光學感測器。
《半導體》精材通過資本預算案
2022年4月15日 週五 下午3:48
【時報-台北電】精材(3374)董事會通過資本預算案,考量中長期業務發展及營運管理需要,預計投資新台幣25億元擴建廠辦大樓,預計投資日期111年4月至113年2月;因應研發與客戶未來需求,投資美金780萬購置研發及生產設備,預計投資日期111年5月至112年9月;上述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及銀行借款。(編輯:廖小蕎)
訂單降溫 精材1月獲利年減66% EPS 0.35元
鉅亨網記者魏志豪 台北2022/03/01 17:32
台積電 (2330-TW)(TSM-US) 旗下封測廠精材 (3374-TW) 今 (1) 日公告自結,1 月稅後純益 0.94 億元,月減 38%,年減 66%,每股稅後純益 0.35 元;由於晶圓級尺寸封裝、晶圓測試雙雙步入淡季,加上客戶需求顯著降溫,影響獲利衰退逾 6 成。
精材首季主力產品包括 3D 感測、12 吋晶圓測試,皆受傳統淡季影響,加上消費性感測器因客戶取得晶圓產能受限,封裝需求也減少,預期最快 3 月後逐步回升。
展望後市,精材認為,由於整體大環境因素,包括疫情持續影響人力短缺,進一步造成供應鏈失衡,加上高通膨及升息壓力,不利製造成本,連帶降低終端消費需求,對全年展望保守看待,坦言全年營收、獲利要成長有挑戰。
精材法說隔日後,由於失望性賣壓出籠,開盤隨即跳空下跌,近 7 個交易日股價自 130.5 元,下挫至 120.5 元,跌幅約 7.7%,外資也站賣方,調節 1197 張。
針對今年資本支出,精材預估,今年資本支出金額約達 3-3.4 億元,其中,研發設備 40%、廠務款項 35%、其他 25%,折舊則隨著部分設備折舊到期,估年減 4-8%。
1億畫素CIS需求熱絡 3檔受惠
中央社 2022.02.08
手機車用CIS元件需求看增 法人:同欣電京元電受惠
分析師預估,今年應用在智慧型手機超過1億畫素解析度的CIS影像感測器產品將超過4000萬顆,手機和車用CIS元件需求看增。法人預期,後段封測台廠供應鏈包括同欣電、京元電、精材可望受惠。
展望今年手機用CMOS影像感測元件(CIS)市場,法人指出,多鏡頭、高階影像發展趨勢,持續帶動手機CIS產品出貨量成長,法人引述市場研究調查機構數據預計,未來5年手機CIS銷售額年複合成長率將有6.3%,預估到2025年市場規模達到157億美元。
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資深分析師馬修(Jeffrey Mathews)預估,今年市場將向智慧型手機供應商提供4000多萬顆超過1億畫素解析度的影像感測器產品。
其中豪威(Omnivision)在今年1月初在美國消費電子展(CES)公布畫素尺寸0.61微米、2億畫素解析度的CIS產品,鎖定智慧型手機相機應用。
觀察手機用CIS元件供應商,法人指出,目前以日本索尼(Sony)、韓國三星(Samsung)、中國上海韋爾半導體(603501.SH)旗下豪威為主,其中索尼市占率約4成,三星占比約22%,豪威占比約12%。
此外在車用CIS元件部分,法人表示,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朝向自動駕駛更高等級邁進,車用鏡頭需求量提升,影像感測元件畫素解析度也跟著升級,今年持續帶動車載CIS感測元件需求,預估到2025年車載CIS市場規模將達到51億美元。
觀察車用CIS元件供應鏈,法人指出,主要供應商包括安森美(ON Semi)、豪威、索尼、松下(Panasonic)、三星、意法半導體(STM)等,其中安森美占比超過6成,豪威占比約2成。
法人預期,台廠後段封測供應鏈包括同欣電、京元電、精材等,今年可持續受惠手機和車用CIS元件成長趨勢。
同欣電本身以手機CIS元件晶圓重組(RW)和構裝業務為主,旗下勝麗以車用CIS的COB封裝業務為主。本土法人指出,同欣電和勝麗主要客戶包括豪威、安森美、意法半導體等,影像感測元件占同欣電業績比重超過5成。
此外,京元電主要提供豪威晶圓測試服務,也切入車用CIS元件晶圓測試。精材布局CIS元件的晶圓級尺寸封裝(CIS CSP),上半年車用占精材晶圓封測業績比重約1成多。
《半導體》集團作帳行情 精材登4月高價
10:512022/01/0 時報資訊 林資傑
台積電(2330)今(4)日開高勁揚、創去年2月下旬以來10個半月高點,旗下小金雞們同步上演集團作帳行情,轉投資封測廠精材(3374)今日開高後獲買盤敲進,放量勁揚5.94%至151.5元,創去年9月初以來4個月高點,早盤維持逾3.5%漲勢,領漲封測族群。
精材受惠3D感測零組件封裝需求持穩、車用封裝需求回溫及12吋晶圓測試業務挹注,2021年上半年淡季營運有撐,配合第三季旺季營運轉強,使前三季稅後淨利14.24億元、每股盈餘5.25元,雙創同期新高,整體營運締造「五高」佳績。
不過,因疫情對產業供需造成波動愈趨明顯,精材第四季訂單能見度相對偏低,單月營收逐步降溫,去年11月自結合併營收5.99億元,月減7.18%、年減21.99%,為近5月低點。不過,前11月自結合併營收70.7億元、仍年增9.75%,改寫同期新高。
投顧法人認為,精材去年第三季營運表現低於預期,加上前年同期營運暢旺、墊高比較基期,預期第四季營運將持續「雙降」、仍可持穩高檔。展望2022年,由於手機多鏡頭、車用感測器需求提升,加上3D感測應用持續廣泛,預期精材仍可受惠相關商機。
精材11月營收月減7.2%
作者 TechNews 財報助手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10 日 6:50 | 分類 財報快訊
精材(3374)公布 11 月合併營收 6.00 億元,較上(10)月成長 -7.2%,與去年同期相比為年增 -22.0%;累計其今年前 11 月營收為 70.71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 9.8%。
精材Q3獲利回升,下半年估優上半年
MoneyDJ新聞 2021-11-09 13:02:50 記者 王怡茹 報導
台積電(2330)轉投資封測廠精材(3374)2021年第三季營收21.94億元,季增44.2%,年增2.88%,EPS 2.16元,優於前季0.92元。展望後市,以目前接單狀況來看,第四季業績有望居高、維持20億以上水準,帶動下半年業績繳出優於上半年表現。
精材主要從事晶圓級封裝,台積電為最大股東,持股比例41%。觀察2021年第三季產品組合,晶圓級尺寸封裝(WLCSP)占營收比重73%,其多應用於影像感測器及環境感測器;而晶圓級後護層封裝(WLPPI)則占7%,主要應用在指紋辨識;晶圓測試代工業務占18%,其餘為其他。
公司第三季營收達21.94億元,季增44.42%、年增2.88%,為歷年次高;毛利率35.32%、營益率30.98%,各創歷年第四高與第三高;稅後淨利5.85億元,季增達1.34倍,但年減2.21%,EPS 2.16元,創同期次高。累計1-9月營收58.25億元,年增19.42%,稅後淨利14.24億元,年增58.9%,EPS 5.25元,為同期新高。
法人分析,精材今年第二季則因CSP封裝進行部分產線調整,部分訂單往前拉到第一季,轉換期間業績呈現明顯的季減。不過,隨著美系大客戶手機新機啟動拉貨潮,加上車用需求強勁成長,第三季營運較第二季顯著回升,惟因所得稅費增加,獲利表現略低於去年同期。
展望後市,精材先前表示,第四季轉趨保守,且訂單能見度偏低,不過,法人認為,第四季業績仍有機會持穩第三季表現,帶動下半年優於上半年。另一方面,隨著台積電宣告將赴日設晶圓廠及封裝研發中心,外界也關注雙方在封測方面的合作是否會進一步深化、承接更多訂單,將牽動市場對後市的看法。
《半導體》精材Q3每股賺2.16元 前3季營運締5高
2021年11月8日·2 分鐘 (閱讀時間)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台積電轉投資封測廠精材(3374)2021年第三季旺季營運顯著轉強,雖受所得稅費跳增影響,稅後淨利5.85億元、每股盈餘(EPS)2.16元,仍雙創歷史第四高。累計前三季稅後淨利14.24億元、每股盈餘5.25元,仍雙創同期新高、整體營運締造「五高」佳績。
精材第三季合併營收創21.94億元次高,季增44.42%、年增2.88%。毛利率35.32%、營益率30.98%,分創歷史第四高及第三高。受所得稅費跳增影響,稅後淨利5.85億元,季增達1.34倍、但年減2.21%,每股盈餘2.16元,仍創同期次高、並創歷史第四高。
觀察精材第三季各業務概況,占73%的晶圓級尺寸封裝(WLCSP)營收16.06億元,季增42.69%、年增12.02%。占18%的晶圓測試營收3.95億元,季增54.29%、年減18.66%。占7%的晶圓級後護層封裝(WLPPI)營收1.56億元,季增30.57%、年減19.41%。
累計精材前三季合併營收58.25億元、年增達19.42%,毛利率33.21%、營益率28.32%,優於去年同期25.81%、18.93%。稅後淨利14.24億元、年增達58.9%,每股盈餘5.25元,優於去年同期3.3元,締造全數改寫同期新高的「五高」佳績。
觀察精材前三季各業務概況,占74的晶圓級尺寸封裝(WLCSP)營收42.8億元、年增11.19%。占17%的晶圓測試營收10.08億元,年增達89.83%。占8%的晶圓級後護層封裝(WLPPI)營收4.71億元,年增2.24%。
以產品應用別觀察,精材第三季消費性電子營收19.29億元,季增達52.37%、但年減0.95%,車用營收2.64億元,季增4.6%、年增達43.14%。累計前三季消費性電子營收50.67億元、年增達18.16%,車用營收7.57億元、年增達28.62%。
投顧法人認為,精材第三季毛利率遠低於預期的42.8%,營業利益及稅後淨利達成率分別僅79%、82%。預期第四季營收將「雙降」至21億元、仍處相對高檔,每股盈餘約1.8元,調降今明2年獲利預期,目前股價本益比仍偏高,維持「中立」評等。
《台北股市》權王台積電領漲 台股早盤大漲逾200點
2021年10月15日·1 分鐘 (閱讀時間)
【時報-台北電】台股加權指數15日開高在16426.76點,權王台積電(2330)法說優於預期,開高在592元,一舉站上月線及季線,帶動半導體族群包括聯電(2303)、世界先進(5347)、漢磊(3707)、精材(3374)等股價紛紛向上,大盤漲幅擴大,上漲逾200點。
受到大型銀行財報亮眼,台積電法說優於預期,上周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降至疫情來新低,14日美股四大指數全面大漲,道瓊工業收漲1.56%、S&P 500上漲1.71%、那斯達克收高1.73%、費城半導體勁揚3.08%。
五大科技龍頭都收紅,Alphabet漲2.59%領先。半導體全面大漲,NVIDIA大漲3.85%。台灣ADR部分,台積電漲2.35%、聯電漲0.79%、日月光漲2.1%。
群益投顧指出,外資集中市場連續三個交易日賣超之後,14日轉為買超34.27億元,台指期淨空單留倉口數減少2309口至1.61萬口,偏空力道有趨緩跡象。
台積電法說優於預期,領軍台股多頭向上挑戰短期均線反壓。可伺機留意搶短機會,但仍須嚴格執行停損停利,做好持股比重控制。主流類股可留意通膨概念、電動車、矽智財、三能概念。(新聞來源:工商即時 李娟萍)
護國神山好威!台積電前進日本 半導體設備廠帆宣、世禾、精測拉長紅
段詩潔 2021年10月15日 週五 下午5:31·3 分鐘 (閱讀時間)
護國神山台積電昨日法說會釋出正面消息,今(15)日大漲27元、上漲4.71%,重返600元大關,成交量放大至5.3萬多張,也帶動台股氣勢如虹。加權指數終場收在16781.19點,大漲393.91點,漲幅2.4%,成交值2839.79億元。
維持產業競爭力與先進製程領先地位,台積電深具信心
台積電毛利率、獲利優於市場預期,預估第四季營收將續增5%,產能持續吃緊到明年,也同時宣布日本建廠計畫。對於三星放話在2奈米製程上超車,總裁魏哲家也回應,2025年台積電2奈米製程不論是密度或是效能,都將是最領先的技術,對台積電維持產業競爭力與先進製程領先地位,深具信心。
至於3奈米先進製程進度也符合預期,3奈米預計下半年試產,明年下半年量產,由於製程較複雜、加上要採用許多新設備,屆時成本一定會高於5奈米製程,預期2023年第一季將明顯貢獻營收。
多家外資出具最新報告看多台積電後市
台積電法說會後,多家外資出具最新報告偏多看待台積電後市,其中2家外資還上修台積電目標價,最高為1028元。花旗日前已率先將台積電目標價由900元調高到930元;麥格理證券重申「優於大盤表現」評等,目標價由765元調高至785.3元;瑞士信貸重申「優於大盤表現」評等,目標價維持700元;里昂證券重申「優於大盤表現」評等,目標價維持825元;JP Morgan重申「加碼」評等,目標價維持800元。本土法人也看好,高速運算與5G為長期趨勢,帶動終端應用之半導體含量提升,客戶對先進製程需求強勁。台積電將受惠先進製程技術領先,給予台積電強力買進評等。
不過對台積電看法向來保守的美系外資仍不翻多,這家外資甚至認為台積電將難逃明年庫存下修的命運,認為2019年庫存修正歷史將重演,台積電未來獲利很難再擴大,維持目標價580元。
台積電將前進日本設廠,相關設備股受矚目
而台積電也在記者會上宣布,有意在日本建立一座特殊製程晶圓廠,目前已獲客戶及日本政府強力承諾支持,預計明年開始建廠,2024年量產,將以22奈米及28奈米製程製造。
今日台積電強勢領軍,也帶動台積電相關概念股水漲船高,台積電資本支出概念股帆宣股價拉上漲停來到117元,精材股價也攻上漲停板131元,盟立、世禾、精測、昇陽半導體股價都上漲超過5%。
中國砸 10 兆人民幣發展第三代半導體,台灣競爭有壓力也有利基
作者 Atkinson | 發布日期 2021 年 09 月 23 日 9:30
近幾年,在美中關係緊張,貿易衝突增溫的情況下,中國受到美國在技術上的限制,於第一、二代半導體的發發展上遭遇瓶頸,這也成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上永遠的痛。不過,隨著電動車市場與產品快速的發展,以氮化鎵 (GaN) 與碳化矽 (SiC) 為主要元素的第三代半導體的需求跟著大幅提升,甚至成為未來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主流之一。中國在市場與技術都有著發展機會的情況下,預計在政策的帶領下全力進行投資與輔助第三代半導體的進步。而中國的大動作,對於向來在第一、二代半導體半導體全球市場有著領導地位的台灣來說,自然有其威脅性的存在。而對於台灣在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廠商指出有優勢、也有壓力。其中,政府的態度與廠商能否延續先前的技術優勢,將會是其重要關鍵。
中國半導體產業卡脖子,欲藉第三代半導體翻身
有別於先前第一、二代半導體的材料分別主要為矽 (Si)、砷化鎵 (GaAs),在第三代半導體的材料則是以碳化矽 (SiC) 與氮化鎵 (GaN) 為主,其所製成晶片可被廣泛用於新一代通訊、軍用雷達和電動車等熱門新興產業上。而因為中國先前在第一、二代半導體技術在國際市場上落後,再加上近來因為美中的關係緊張,美國以限制技術出口制裁中國相關半導體企業,使中國在第一、二代半導體發展屢屢受到影響。
反觀目前第三代半導體相關技術發展,根據以半導體材料分析為主要營業項目的汎銓科技技術長陳榮欽表示,第三代半導體製程技術不再必須像第一、二代半導體那樣先進,僅採用一般成熟製程就足以應付。就目前來說,即使意法半導體已經開發出 8 吋晶圓生產技術,但當前主流仍是以 6 吋廠為主,這使得在技術上中國不需要再仰賴進口,中國本身的企業在相關半導體設備的研發上就足以支應。再者,第三代半導體未來在中國市場預計胃納量龐大,更是吸引各家企業投入發展。
根據中國「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 (CASA)」在 2021 年 6 月所發表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報告 2020」白皮書顯示,2020 年中國第三代半導體整體產值超過 7,100 億人民幣(約新台幣 3 兆元)。另外,根據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估計,2020 年全球化合物半導體產值超過 1,000 億美元,占整體半導體產值約 18.6%,預估 2025 年將成長到 1,780 億美元。其中,在看準商機下,中國包括中芯國際、韋爾股份、卓勝微、天科合達、同光晶體、泰科天潤、三安光電、英諾賽科等紛紛進擴產,顯示中國企業對第三代半導體發展的期待。
第三代半導體仰賴成熟技術,大規模投資提高量產速度為關鍵
除此之外,現在未有國家在第三代技術占主導地位,而且相較於第一、二代半導體那樣必須累計過去的相關研發與製造技術才能持續進展的情況,若要全力衝刺第三代半導體,企業必須更加重視資金的投資以進行量產與技術的發展。
以碳化矽 PVT 長晶法來說,在石墨坩鍋的黑盒子中無法即時觀察晶體生長狀況。其中,包含 SiC 單晶晶種、石墨坩堝及高純度 SiC 原料皆無法重覆使用,須破壞坩堝才能取出 SiC 晶體,確認長晶成功或失敗。加上因 SiC 具有 200 多種相近的晶態,要在如此嚴苛的條件下生長出大尺寸、無缺陷、全區皆為同一晶態,需要非常精確的熱場、流場、電性均勻度控制、材料匹配。因此,在一爐 7 天才能長成 2 公分。而且,因為一個直徑 4 吋的晶圓一次可以做出 1,000 個晶片,而直徑 6 吋的晶圓一次則可以做成 3,000 個晶片。但從 4 吋晶圓到 6 吋晶圓,晶體的生長是最難破解的關鍵技術,使得生產速度緩慢的情況之下,產量稀少。
因此,基於以上的條件,如果能藉由大資本的投資,在進行多爐共同生產的情況下,其所能產出的量就能超越其他競爭對手。所以,中國將在 10 月提出的「十四五 (第 14 個五年)規劃」 中,於相關技術領域投注約 10 兆人民幣,以國家之力全力支援發展第三代半導體產業,希望如同 5G 一樣實現彎道超車,除了擺脫第一、二代半導體被「卡脖子」的情況外,目標能站上半導體強國之林。
而對於中國的大動作,對於一直以來在第一、二代半導體有著市場領先地位來的台灣來說無疑造成壓力。陳榮欽強調,台灣發展第三代半導體能從原本第一、二代半導體經驗來轉換的技術優勢並不多,再加上中國大規模資金投資下,台灣要保持過往第一、二代半導體的競爭優勢,除了在技術研發上繼續進行之外,政府必須在各方面進一步提供支持。至於,台灣一直具備優勢競爭力的半導體人才方面,陳榮欽則是表示,當前的人才在第一、二代半導體發展都已不夠用,要有足夠的人才投入第三代半導體有其困難,這也顯示台灣必須在人才培育上加緊努力。
台積電領頭,外商肯定台廠競爭實力
儘管面對中國大動作發展第三代半導體,有企業表示對台灣將產生壓力,但也有企業卻表示樂觀態度,認為在過往第一、二代半導體的經驗基礎下,有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領頭,台灣在第三代半導體仍有其發展潛力。全球 EDA 大廠、本身也是台積電緊密合作夥伴,也已開始布局第三代半導體的美商 ANSYS 就指出,仍看好台灣在第三代半導體未來的商機。ANSYS 技術長 Norman Chang 就指出,之前台積電已與客戶合作開發多年,在 2020 年與意法半導體一同宣布加速市場採用氮化鎵產品,並已促成累計超過 1,300 萬顆氮化鎵晶片出貨,這除了代表台積電正加緊第三代半導體的發展之外,也顯示由於有台積電進入第三代半導體市場,未來市場將因此快速擴張,也預計使得應用更加多元化,帶動更多的商機。
2021 年 6 月才宣布旗下先進多物理場簽核(signoff)解決方案已通過台積電先進 N3 和 N4 製程技術認證。這讓雙方共同客戶得以滿足高度複雜人工智慧/機器學習、5G、高效能運算(HPC)、網路和自駕車晶片對電源、散熱和可靠度的嚴格標準的 ANSYS,長期以來一直是台積電在製程上發展的重要夥伴。也因此,日前 ANSYS 與是德科技攜手透過強化版自動化 DME 工作流程,將元件層級設計整合進任務模型環境。這讓雙方共同客戶針對快速創新的航太和國防應用以及新興的 5G 通訊、自駕車、電動車領域,排除手動耦合設計的耗時瓶頸,其針對的就是就是台積電的第三代半導體技術發展而來,進一步顯示看好台灣在第三代半導體市場的發展。
事實上,台積電在第三代半導體領域早已深耕多年,這部分在先前的法說會上,總裁魏哲家也曾經親口證實。不過,相較於其他企業採技轉方式,台積電則是採自行投資研發的方式,由最基礎堆疊不同材料的磊晶技術開始發展。目前在矽基板氮化鎵上,2020 年已開發出 150 伏特和 650 伏特兩種平台。另外,台積電轉投資世界先進也加足馬力,大力發展矽基板的氮化鎵晶片製造技術,預計最快 2021 年底可小量生產。至於,在封裝廠精材方面,也投入氮化鎵射頻功率放大器的研發,2021 年也將進入量產階段。
另外,在國內受矚目的第三代半導體發展企業中,根據市場人士表示,漢民則是最早布局的企業。由早期布局從車用化合物半導體晶片設計的瀚薪開始、到基板和磊晶技術的嘉晶,再到代工製造的漢磊,整體來說布局完整。而且,當前漢磊也是台灣少數同時能生產氮化鎵和碳化矽兩種第三代半導體晶片的企業。至於,中美晶在 2020 年底入股宏捷科成為最大股東之後,進一步切入通訊用第三代半導體製造之外,旗下環球晶針對第三代半導體的基板技術發展也已建立基礎。未來,環球晶有機會結合下游相關公司,包括宏捷科、強茂、朋程、台半、茂矽等企業,建構半導體上游長晶企業。
建立三代半導體國家隊,政府與企業需要整合
根據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功率暨第三代半導體(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廠展望報告指出,全球功率暨第三代半導體晶圓廠設備支出在無線通訊、綠能及電動車等應用帶動下,過去幾年呈現快速擴張,SEMI 預估相關投資將在 2021 年成長約 20% 至 70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22 年預計再成長至約 85 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2017~2022)高達 15%。
SEMI 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也表示,隨著 5G 通訊、電動車、智慧物聯網時代的來臨,射頻(RF)、光電等相關技術、元件及應用需求持續看漲,推升功率電子與第三代半導體全球市場及投資成長。台灣以矽為基礎的半導體產業有很好基礎與能量,全球關鍵地位有目共睹。因應近年第三代半導體需求席捲全球,SEMI 率先串聯台灣廠商,透過全方位溝通平台,持續推動跨區域資源媒合,進行國際標準建立與政府政策倡議,力推台灣第三代半導體國家隊成形。
精材去年獲利增8.5倍
2021-02-03 00:39經濟日報 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
台積電轉投資封測廠精材(3374)營運大轉骨,昨(2)日公布去年第4季獲利季增近四成,每股純益3.07元,創新高;全年獲利近17.3億元,較前年大增近8.5倍,每股純益6.37元,同寫新猷。公司看好本季淡季不淡,全年營收與獲利將持續成長,再創新高。
精材是台積電布局異質晶片整合封裝的重要夥伴,董事長陳家湘指出,今年資本支出約6.7億到7.6億元,其中50%購置研發設備,40%購置晶圓級封裝設備。另外,今年精材投資1,000萬美元購置研發設備、增加研發人力,建立關鍵製程模組,布局異質晶片整合封裝。
精材昨天舉行法說會,公布去年第4季合併毛利率39.8%,季增3.3個百分點,年增18.4個百分點;淨利逾8.3億元,季增38.9%,年增323.5%,每股純益3.07元,優於去年第3季的2.2元和前年同期的0.72元,當季獲利是金融海嘯以來單季最佳。
精材表示,去年第4季受惠於3D感測元件封裝及晶圓測試業務訂單暢旺,加上12吋測試代工產能利用率滿載,推升營運攀升。累計去年總獲利達17.27億元,和前年同期相比大增849.3%,每股純益6.37元,遠優於前年的0.67元。
展望今年首季,陳家湘表示,晶圓級尺寸封裝(WLCSP)需求淡季不淡,訂單需求可能優於去年同期,主要是去年需求疲弱的車用影像感測器訂單,自去年底陸續回溫,預期首季需求將持續回升,加上新增12吋晶圓測試營收挹注,預期營收及獲利可望優於去年同期。
不過,陳家湘點出,由於第2季晶片尺寸封裝部分產能因應客戶需求調整,部分訂單往前拉到第1季,因此第1季業績可較去年同期表現亮眼,但第2季業績將呈季減。
至於對今年全年的看法,陳家湘指出,精材沒有擴充12吋晶圓測試產能和其他產能的計畫,預估整年度營收獲利平穩成長。不過,去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5.3%,若今年台幣再強勁升值,對營收獲利會有不利影響。據悉,若台幣升值1.7%,將侵蝕毛利率約1.4個百分點。
觀察精材去年各業務概況,占75%的晶圓級尺寸封裝營收54.49億元,年增35.2%。占15%的晶圓測試營收11.01億元。占9%的晶圓級後護層封裝營收6.67億元,年增15.6%。
精材上半年車用CIS需求穩增 盼第2季有轉機
半導體晶圓封裝廠精材上半年車用CIS需求穩定成長,12吋生產線續支援既有客戶預建庫存至6月底,不過預期第1季營收大幅季減,期待第2季有轉機。
精材今天下午受邀參加凱基證券舉辦法人說明會,展望今年上半年市況,董事長陳家湘表示,經濟成長趨緩,中美貿易戰干擾,大環境仍不明朗。
在產品封裝部分,陳家湘表示,3D感測零組件專案上半年需求趨緩,靜待下半年需求回暖,不過預期上半年車用CMOS影像感測元件(CIS)需求穩定成長,12吋生產線持續支援既有客戶預建庫存至6月底。
在開發新利基應用、投資中長期商機部分,陳家湘指出,拓展GaN通訊用高頻功率元件加工,服務新客戶;客製化微機電元件加工服務;持續開發元件薄化製程與新創模組技術。
展望今年第1季,精材預期延續去年第4季需求下調,整體需求漸趨疲軟,預期營收較去年第4季大幅下滑。公司指出,產業大環境變數仍多,期待第2季有轉機。
精材去年合併營收新台幣47.14億元,較前年40.78億元成長15.6%;去年合併毛利率0.2%,優於前年毛損率8.57%;去年全年代表本業合併營業虧損13.04億元,營損率27.67%,前年營損率17.64%。去年全年稅後虧損約13.55億元,前年虧損7.34億元,去年每股稅後虧損4.99元,前年每股稅後虧損2.71元,相較前年虧損擴大。
其中精材去年第4季稅後獲利1.27億元,較去年第3季9403萬元成長35.2%,較前年同期成長66.4%,去年第4季每股稅後純益0.47元,略優於去年第3季每股賺0.35元,優於前年同期EPS 0.28元。
精材指出,去年上半年智慧型手機成長停滯,終端客戶急劇調整庫存,既有指紋辨識封裝需求遞減,認列12吋資產減損新台幣9.74億元,消費性影像感測器封裝需求減少,不過車用影像感測器持續成長。
去年下半年終端客戶發表新型產品,3D感測零組件訂單回溫,提升營收與獲利;另外12吋晶圓級尺寸封裝在減損後折舊成本降低、客戶預建庫存訂單增加及生產成本控管得宜,營運虧損縮減。
從產品來看,去年第4季晶圓級尺寸封裝占精材整體營收比重約84%,晶圓級後護層封裝占比約15%。晶圓級尺寸封裝營收季減14%,年減6%;晶圓級後護層封裝季增44%,年減34%。
新iPhone下半年登場 華晶科、精材迎商機
蘋果iPhone上市不到半年,2019年下半年將推出的新款iPhone馬上又成為市場預測的焦點。法人指出,2019年新iPhone最大亮點將可望落在後鏡頭將增加為三鏡頭加上飛時測距(ToF)的3D感測功能,蘋果將可望藉此強打擴增實境(AR)新應用。
法人表示,由於新iPhone前鏡頭及後鏡頭將同步採用3D感測,因此看好封測廠精材(3374),以及切入3D感測技術的華晶科將可望大搶智慧手機訂單。
2018年推出的iPhone XS/XS Max及iPhone XR銷售力道疲軟,引發蘋果大砍供應鏈訂單,但iPhone的技術研發依舊是手機市場的重要指標。市場傳出,蘋果有機會在2019年的新款iPhone上導入後製三鏡頭,以及飛時測距3D感測功能,藉此實現擴增實境應用。
事實上,蘋果自從2017年的發表會上就大力推動擴增實境技術,還在發表會現場展示擴增實境打造的遊戲,後續更在iOS 12作業系統上導入測量軟體,顯示蘋果看好3D感測帶來的擴增實境體驗。
據了解,蘋果可能導入的飛時測距技術是透過裝置端發射紅外線,測量紅外線碰到物體後反射回來的時間,再以演算法計算出距離,與蘋果現在於iPhone前置鏡頭上採用的結構光技術,主要差異在於可辨識距離較遠,且可以不受強光影響。
隨著蘋果有意到將飛時測距應用在新款iPhone上,法人看好,精材將可望再度吃下蘋果飛時測距元件的封測訂單,再加上蘋果iPhone前鏡頭沿用結構光3D感測元件需求,精材2019年接單將可望大爆發。
此外,影像感測晶片大廠華晶科目前推出的新一代3D感測解決方案,不僅運算速度及3D感測品質相較上一代大幅成長。法人認為,華晶科目前正在市場上積極推廣產品,隨著蘋果將再度加碼3D感測模組,未來3D感測在智慧手機上將可望成為標準配備,華晶科也可望搶食智慧手機商機。
精材獲蘋果指紋辨識封測訂單
精材科技(3374)近期好消息頻傳!除了日前董事會決議近期申請上櫃外,另根據外電報導,蘋果指紋辨識感測器Touch ID後段封測訂單,也傳出將下單給台積電轉投資的封測廠精材以及大陸蘇州封測廠晶方半導體等2家業者。
根據該報導指出,蘋果已將A8應用處理器交給台積電(2330)以20奈米代工,指紋辨識感測器Touch ID也已經在台積電8吋廠擴大投片,由於該技術來自於以色列的Shellcase,而獲得Shellcase技術授權的封測廠,只有台灣精材及蘇州晶方,所以訂單自然也是下給這二家。
精材董事會決議提出上櫃申請,並把出租給台積電的設備約延長租期至今年底,另將投資4,481萬美元,建置8吋及12吋晶圓感測器封裝生產線,預計在下半年進行投入,以因應來自台積電、豪威、蘋果等強勁需求。該公司2013年營收42.57億元,稅後淨利2.89億元,每股淨利1.22元,今年將配發0.55元現金股利,累計今年第1季營收9.2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
台積封測廠 精材去年EPS 1.22元 配發現金股利0.55元,將提出上櫃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轉投資封測廠精材(3374)公告去年財報,全年營收達42.57億元,稅後淨利2.89億元,每股淨利1.22元,精材董事會決議將配發0.55元現金股利。另外,精材董事會決議將提出上櫃申請,出租給台積電的設備則延長租期至今年底。
精材昨日召開董事會並通過去年財報。去年第4季營收13.42億元,季增12.5%,主要是受惠於大客戶豪威(OmniVision)擴大釋單,以及開始承接部份由台積電生產的指紋辨識感測器晶圓重佈(RDL)訂單,但單季稅後淨利1.58億元,季增3.3%,每股淨利0.67元,低於市場預期。
精材去年全年營收42.57億元,年增率達35.6%,平均毛利率8.9%,優於前年的毛損3.1%,稅後淨利2.89億元,與前年虧損0.9億元相較,已經正式由虧轉盈,去年每股淨利達1.22元。精材董事會決議今年將配發0.55元現金股利。
台積電去年6月因未能取得精材董事會多數表決權力,對精材的財務及營運政策不再具有主導能力,所以去年7月開始不再將精材營收納入合併營收當中,並改採用權益法認列。
法人表示,過去精材是台積電子公司,但客戶就幾乎只有台積電及豪威等2家大廠,客戶過度集中導致無法申請上市櫃,而去年6月台積電無法完全主導精材營運,也不再將精材納入合併營收後,精材將對外爭取更多其它客戶訂單,董事會也決定申請上櫃,並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作為初次上櫃前提出公開承銷的股份來源。
近期市場傳出,精材有意收回出租給台積電的設備,用來擴充自有產能,並爭取蘋果指紋辨識感測器封測訂單。但精材董事會昨決議,去年5月27日簽訂設備租賃契約,將部份設備出租給台積電,基於考量客戶未來需求,為免因設備搬遷致影響產能供給,所以設備租賃期間延至年底。
台積電新製程 攻行動穿戴
就在市場普遍關注晶圓代工廠的28奈米製程競爭之際,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仍積極將現有技術升級為特殊技術製程產能,原因就是持續看好行動裝置及智慧穿戴裝置的強勁成長動能,包括嵌入式快閃記憶體(eFlash)、CMOS影像感測器、指紋辨識元件、微機電及光感測元件等,都是台積電未來2~3年的布局重點。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上周法說會中,特別提及特殊技術重要性,因為行動裝置及智慧穿戴裝置的ARM架構核心處理器晶片,會大量用到28奈米以下先進製程,但其它的類比或感測晶片同樣重要,而這些晶片雖不需應用到先進製程,但現有的6吋或8吋成熟製程仍需升級之後,才能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晶片。
張忠謀提及,特殊技術製程未來幾年將見到明顯成長,包括高電壓電源管理IC、嵌入式快閃記憶體微控制器(eFlash MCU)、陀螺儀等微機電、CMOS影像感測器等最被看好。
當然,隨著行動裝置及智慧穿戴裝置在功能上的推除出新,台積電也推出許多特殊技術製程因應客戶需求,包括將感測晶片及鏡頭堆疊在一起的新技術、指紋辨識需應用到的混合訊號製程、應用在近場無線通訊(NFC)及觸控IC上的eFlash技術等。
台積電過去幾年將成熟製程發展,列出MR. ABCD的新策略,鎖定6大產品線發展。根據台積電規畫,包括微機電及微控制器(MEMS & MCU)、射頻晶片(RF)、汽車及類比晶片(Automative & Analog)、電源管理晶片使用的高壓BCD製程、影像感測器(CMOS Image Sensor)、及顯示器驅動晶片(Display)等。6大產品線取其第一個英文字母,就成為了MR. ABCD策略。
分析師指出,台積電MR. ABCD過去幾年拿下不少訂單,現在行動裝置及智慧穿戴裝置中,採用成熟製程的新功能晶片成長快速,台積電利用原本基礎投入新一代特殊技術開發,這個策略及轉變已運作一段時間,也得到不少客戶青睞。
公司簡介
精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座落於台灣中壢工業區,是第一家將三維堆疊之晶圓層級封裝技術( 3D WLCSP )商品化的公司。精材科技從事CMOS影像感測元件之晶圓層級封裝生產,並提供最佳的生產周期與極具競爭力的生產成本。
由於具備高度的產品整合能力,三維堆疊之晶圓層級封裝技術可應用到各種不同的市場領域,如:消費電子、通訊、電腦、工業和汽車等。產品應用包括:影像感測器、光學感測器、電源管理積體電路、功率分離式元件、類比積體電路、混合信號積體電路 、微機電系統感測器和整合式被動元件等。
精材科技從事創新的三維堆疊之晶圓層級封裝製造服務,並以「誠信、創新、客戶導向」為公司的核心價值。精材科技是世界領先的先進封裝服務的供應商之一,期許成為最大的三維堆疊之晶圓層級封裝服務供應商。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 16741846 |
公司狀況 | 核准設立 |
股權狀況 | 僑外資 |
公司名稱 | 精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XINTEC INC.) |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 Xintec Inc. |
資本總額(元) | 4,000,000,000 |
實收資本額(元) | 2,713,643,160 |
每股金額(元) | 10 |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 271,364,316 |
代表人姓名 | 陳家湘 |
公司所在地 | 桃園市中壢區吉林路23號9樓 |
登記機關 | 經濟部商業司 |
核准設立日期 | 087年09月11日 |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 109年03月12日 |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 無 |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 無 |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 |
所營事業資料 | CC01080 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F113010 機械批發業 F119010 電子材料批發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
董監事持股
序號 | 職稱 | 姓名 | 所代表法人 | 持有股份數(股) |
---|---|---|---|---|
0001 | 董事長 | 陳家湘 |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 111,281,925 |
0002 | 董事 | 汪業傑 |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 111,281,925 |
0003 | 獨立董事 | 王文宇 | 0 | |
0004 | 獨立董事 | 温瓌岸 | 0 | |
0005 | 獨立董事 | 謝徽榮 | 0 | |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