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亞能源股價行情討論-辰亞笑當水上太陽能電站霸主 台日混血優勢2025年拚2GW

想要辰亞能源股價資訊或股票的興櫃掛牌消息交流,都可以多利用這地方來討論,

投資未上市股票需要多研究、多了解公司產業狀況,投資前要做好功課

如果有什麼公司產業的訊息歡迎多多分享,也歡迎直接加LINE或來電交流討論~0960-550-797<—-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LINE的ID是ipo888,點擊此圖就可加入好友

 

,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辰亞笑當水上太陽能電站霸主 台日混血優勢2025年拚2GW

2022/05/18 14:00:10 經濟日報 記者王郁倫/台北報導

「除了茫茫大海之中,其他的太陽能電廠我們都會做。」辰亞能源總經理游祥益說。辰亞擅長打造大型海上太陽能電站,目標2025年拿下全台20GW太陽能建置容量規模10%占有率,也就是2GW,這個規模量堪稱台灣太陽能電廠一哥。

「不誇張!站在彰濱廠上面,風一吹眼鏡就飛走,我在上面就摔過一副眼鏡。」游祥益回憶起跑案場時的場景,由於辰亞主力案場位於彰濱,當地多鹹水潟湖,每天有兩次漲退潮,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東北季風狂吹,環境非常嚴苛。做生意沒辦法挑季節,游祥益回想每當東北季風期,不僅吹到人站不穩,吃飯時筷子被吹跑,有次載客戶去看案場,後坐的客戶要下車,車門才推開,一股風力把門往前推,「整個後車門往前折,現在前門被打到的痕跡還在。」

在這樣嚴苛天候下,不僅辰亞彰濱一期181MW最大海上太陽能電廠已經併網供電,彰濱二期案場(約60~70MW)也已經開始動起來,目前進入附屬工程準備,期望年底或明年中併網。

辰亞擅長打造大型水上太陽能電站,在業界已做出口碑,但第一個印證實力的案子是2016年10MW的阿公店水庫水面型電廠標案,「當時很多人不看好,因為台灣及歐美業者很少蓋水上,擔心設備在水上會壞,銀行態度也保守。」財務長謝宗翰回憶。

所幸辰亞總經理游祥益親自到海外考察,帶回執行水上型電站技術,最後克服案場考驗,獲得結構技師簽證,以科學方式驗證給銀行看確實可行,也成功獲得融資,如今阿公店電站經驗不僅可套用到彰濱廠區,助拿下彰濱標案,有了彰濱實績,銀行在其他案場放貸上更有信心,更願意支持彰濱二期與學甲案場。

「我們目標很遠大,2025年目標2GW,現在距離目標還有1.5GW,有很大努力空間正在進行。」游祥益說。辰亞是以2025年政府規劃20GW太陽能發電容量拿下10%占有率去做規劃,目前已有300MW,今年底前還有80~100MW建置中。

而以2GW的目標量,其實已是台灣太陽能發電站一線大廠,但游祥益說「我們不一定要當龍頭,但我們就是要達標,名次對我們不是很重要。」由於水上發電廠做出名號,2020年日本丸紅商社宣布併購辰亞能源,納為100%子公司,如此一來辰亞在案場開發上更如虎添翼,銀行更放心融資。「畢竟我們有百年企業股東」謝宗翰解釋,銀行負責案廠7~8成融資資金,十分在意電廠的長期發電能力。

而為達2GW目標,辰亞積極鎖定政府支持的漁電共生案場,並爭取大型公標案,而屋頂型太陽能電廠則委託中部與南部開發商整合。

已興建的電站都已與台電簽訂20年躉售合約,但隨著電力交易自由化,辰亞也將其中6.7MW電廠透過售電業者賣電,目前已有幾家談好的企業將簽訂轉供合約,辰亞計畫藉此試水溫瞭解售電市場生態。

游祥益對脫離台電躉售計畫,把電賣給企業相當謹慎,對他來說,畢竟是從單一客戶到賣給上百或上千家客戶,面對的問題也會更複雜,也必須面對銀行業較喜歡賣電給台電(相對穩定)的狀況。

不自己做售電業者,辰亞雖自己具備電廠開發與建置能力,但也不計畫做專業工程統包(EPC)業者,不過對於儲能系統卻相當有興趣,但鑑於儲能成本仍高於發電,目前還在研究期。

「現在最複雜是找出儲存容量最佳搭配比,」辰亞看好未來太陽能電廠搭配儲能趨勢,期望精算出最佳配比,讓太陽電廠發電部分存到儲能系統,達到輔助電網效果。

太陽能最大優勢是趨近使用者,比方工廠發電自己用,對優化電網有很大幫助(電網傳輸損失降低,台電送電壓力減緩),電網品質就改善,在游祥益的想法中,若能分散式電源管理,電力即發即用,綠電憑證自由交易,用電大戶強制用綠電,朝淨零碳排目標前進,就將是電力2.0的時代。

辰亞、成亞 拚太陽能循環經濟

4月30日成亞資源、辰亞能源、台灣立方能源共同簽訂太陽能模組資源化戰略合作協議,完成台灣太陽能發電產業邁向無污染化的最後一塊拼圖,官產研界數十位來賓出席,共同見證歷史的一刻。

工業局副組長陳良棟表示,5+2產業中的循環經濟是經濟部主導,希望利用循環經濟元素創造更多效益,讓產業更上一層樓;針對台灣太陽能發電板回收處理問題,工業局將以循環經濟角度,協助解決台灣本身的太陽能發電板回收處理及再利用問題,也將鼓勵技術輸出他國。

能源局科長陳世南指出,能源局為協助太陽能產業持續發展壯大,專案鼓勵業界投入各項研發計畫,將以專案高額補助業界的研發費用,原則上補助經費為業界提出申請額度的四成左右,政策方向上補助的力道較以往更強,歡迎業界善加利用。

辰亞能源自2017年9月被美國I Squared Capital併購後,2年內己完成200MW太陽能電站投資,未來3年可累計完成500MW太陽能電站投資,積極朝著2GW目標前進。隨著本身安裝量日益增多及國內對於未來大量汰除太陽能模組的恐造成環境污染的疑慮,辰亞能源與台灣最專業的太陽能模組回收技術廠商成亞資源合作,強強聯手解決台灣太陽能模組回收問題,創造循環經濟。

成亞資源是全台第一家矽碇加工廠,成功把太陽能晶圓廢切削液提煉成矽碇,成為鋼鐵業的助燃燃料,可縮短冶煉時間、節省電費成本等。成亞資源今年加入綠色小巨人計畫,成功取得BSI英國標準協會「BS8001循環經濟標準」驗證,展現推動循環經濟的決心。

2018年5月成亞資源的董事長陳皇志推動成立台灣太陽能模組資源化產業聯盟(簡稱SMART cycle),此聯盟為目前台灣最積極投入太陽能模組回收技術之研發組織,在成亞能源、台灣立方及其所帶動的相關企業等成員公司陸續加入後,預計可以快速成長茁壯,並在短期發揮異業結合之實質功能與擴大綜效。

辰亞能源得標彰濱太陽能站土地
辰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辰亞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年初參與工業局彰濱工業區崙尾東區再生能源電站土地標租案,脫穎而出,得標四區土地的第一區土地,總面積約87公頃,規劃投資新台幣約45億元,在得標土地上興建88MW水上型浮力式太陽能光電站。
辰亞能源董事長胡劭德表示,由於本次施工的地點為海水地,為維護當地生態,辰亞電力將比照阿公店水庫浮力型太陽能電站採用的生態工法,將以儘量不破壞現地環境的做法來施工;所有工法會注意到現地回復的可行性,另外所有的設備,在電站年限到達後,未來均會依照環保法規進行回收,以確保不會對環境造成負擔。
此外,辰亞電力會在現場建置大杓鷸造形的工作平台,以提醒大眾對生態保育的重視。除此之外,辰亞己在崙尾西完成變電站土地的申購,未來計畫可以利用變電站建築及土地建置全球唯一的專業太陽光電博物館,希望能藉此彰顯台灣政府、工業局及彰化縣政府積極推動綠色能源的決心與願景。
辰亞能源去年正式被美國I Squared Capital基金併購後,短短一年已在台灣取得超過100MW太陽能電站投資專案,胡劭德強調,今年辰亞能源將更努力朝向500MW投資目標邁進。

辰亞催生首座浮力式太陽能發電系統
高雄阿公店水庫將出現國內第一座百萬瓦(MW)規模的浮力式太陽能發電系統,為業界典範。這是由辰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統包,採用法國夏爾特拉公司太陽能浮桶打造而成,董事長劉宏仁、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局長黃世偉、法國駐台代表紀博偉、全球綠能投資基金I Squared Capital的共同創辦人Gautam Bundari及業界代表均出席17日舉行的動工祈福典禮。
辰亞能源的股東結構單純,皆具多年豐富的太陽能產業經驗,曾創立多家太陽能公司,過去多從事太陽能製造及國際貿易,2013年成立初期以銷售系統元件為主,在新加坡設有據點,相關經驗為擁抱太陽能系統加分,也有利接軌國際。總經理胡劭德更是國內太陽能界的老將,他表示,辰亞在台灣持有四座自建的屋頂型太陽能系統,容量超過1MW,目前均已併網發電;台灣預定2018年中前建成1.52GW系統,其中為水面型太陽能發電系統會有180 MW的潛力。由於在台灣大型屋頂及土地的取得難度極高,因此辰亞會相對積極朝水面型太陽能發展。水面型太陽能電站有許多優勢,例如可減少水分蒸發增加蓄水量,又可減少水庫水質的優氧化。而對太陽能電站而言,由於水面可以使太陽能降溫,且全部模組都可以設計為同方向同角度,因此發電量會相對比地面型及屋頂太陽能更佳。
由於目前水面型電站的設置仍屬於較新的應用,很多人對這種應用仍有許多的誤解或質疑,大部份的問題不外乎,1.會不會造成污染水源?2.會不會影響景觀? 3.颱風、波浪、水流會不會毀壞水面型電站及4.標準型模組長期放在水面是否可以20年防潮等問題?胡劭德的答覆如下:
1.水面型太陽能,目前全球至少己有超過15個國家及200MW以上的安裝經驗,安裝最多的國家是日本,其次是英國,這些國家在安裝水上型太陽能電站之前當然會做許多的評估,會不會污染水源只是其中最基本的一項,要求的各項安全檢測項目其實比一般人想像的多太多了。目前所有的太陽能浮桶都是採用HDPE做為吹塑的材料,這和裝藥的塑膠瓶材質相同,所以不會有污染水源的問題。
2.水庫安裝太陽能電站的面積僅為水庫總面積的2%以內,是否影響水庫景觀?可能因人而異吧,畢竟景觀是相對主觀的概念!但至少國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到有人在抗議裝設水上型太陽能電站後的景觀。
3.水面型太陽能電站的設置必須先行評估設置的條件,水流快速或流速無法控制或有浪潮的區域,就不適合設置。所以水面型太陽能不宜設置在河道及海邊。在水庫、埤塘或滯洪池這些可以控制水流且沒有潮汐的水域才能設置。如果水流及潮汐不是問題,則最後只剩抗風的問題,由於水面型的太陽能電站重心極低,水面的附著力極大,只要錨固的設計與施工沒有問題,基本上水面型電站的抗風能力會比屋頂及地面太陽能電站更好。
4.水面型太陽能電站的模組並不是浸泡在水裏,所以日本的同業認為標準型模組既然能通過高溫高溼的測試,沒有理由無法在水面上存活超過25年以上。
胡劭德說,國內發展太陽光電的困難之處不在技術,主要問題在於饋線, 其次是資金籌措。如果政府真的有決心達成2025年太陽能20GW的設置目標,政府應該更積極的面對饋線容量增設的問題,業界一直期待政府可以在短期間內提出一個足夠具體的解決方案,以解決業者疑慮。
在資金籌措方面,希望政府能夠加大政策力度,2025年台灣太陽能的總投資額將達到新台幣一兆元以上,目前大部分台灣公司都是和國外基金合作在台灣來投資太陽能電站,這些基金來源多為國外的保險或養老基金,他們願意飄洋過海到台灣來投資太陽能電站賺取合理的投資利潤,而台灣卻因為本身銀行及金融制度的僵固,使得只有私人銀行願意對綠能融資及投資,公股銀行及公股基金則幾乎看不出有任何的參與投資的意願,實在令人惋惜!另外如此龐大的投資也應該透過電廠公司與金融機構合作綠能基金的發行或修法讓殖利率公司可以在台灣上市,讓台灣的太陽能廠商可以順利籌資並且讓電站的投資利益可以全民共享,這才是台灣之福。

公司簡介
辰亞能源(股)公司為美國I Squared Capital在台投資公司,主要業務目標在於台灣大型太陽能電站的投資。我們計畫未來三年在台灣投資總計超過500MW以上太陽能電站,並計畫未來五年可在台灣投資千億台幣,希望可以為政府2025年達成太陽能設置總量達20GW目標及為台灣的綠色金融盡一分心力。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54782662
公司狀況 核准設立  
公司名稱 辰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CHENYA ENERGY CO., LTD.)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CHENYA ENERGY CO., LTD
資本總額(元) 2,460,000,000
實收資本額(元) 2,460,000,000
每股金額(元) 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246,000,000
代表人姓名 目賀田 好弘
公司所在地 新竹縣竹北市自強南路8號19樓之1
登記機關 經濟部商業司
核准設立日期 103年02月07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110年06月17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 D101050  汽電共生業
D101060  再生能源自用發電設備業
D401010  熱能供應業
IG03010  能源技術服務業
I102010  投資顧問業
I103060  管理顧問業
I199990  其他顧問服務業
E601010  電器承裝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董監事持股

序號 職稱 姓名 所代表法人 持有股份數(股)
0001 董事長 目賀田 好弘 台灣桃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246,000,000
0002 董事 柏谷 秀信 台灣桃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246,000,000
0003 董事 森野 岳宏 台灣桃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246,000,000
0004 董事 游祥益 台灣桃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246,000,000
0005 董事 曹志康 台灣桃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246,000,000
0006 監察人 長谷川 貴之 台灣桃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246,000,000
0007 監察人 吉倉 雅司 台灣桃電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246,000,000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