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酷遊天股價資訊或股票的興櫃掛牌消息交流,都可以多利用這地方來討論,
投資未上市股票需要多研究、多了解公司產業狀況,投資前要做好功課
如果有什麼公司產業的訊息歡迎多多分享,也歡迎直接加LINE或來電交流討論~0960-550-797<—-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站在疫情海嘯第一排仍逆勢成長!KKday靠B2B新武器與海外人才佈局解封後旅遊商機
內容目錄
《數位時代》陳君毅
以消費者知名度來說,KKday(酷遊天)是台灣最知名的新創公司,消費者不管要到國內外旅遊,打開KKday的網頁或App找尋有趣的體驗,已是再正常不過的流程。
公司小檔案
KKday 創立時間:2014年
創辦人(負責人):陳明明
規模:600人
主要業務: 旅遊電商
公開總募資額和新輪次:公開募資總額1.07億美元, 近一輪為2020年9月完成的7,500萬美元C輪募資
「旅遊」大致上可以拆解為3大元件,包含交通(機票、當地運輸工具票券)、住宿與體驗,KKday主要瞄準的是「旅遊體驗」,如富士山河口湖一日遊、曼谷泰拳巡禮、首爾韓服體驗等。此外,雖不是主打,KKday也跨足機票與住宿的販售。
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明明是旅遊業老兵,曾參與過易遊網、燦星旅遊網、易飛網的創立或營運。催使他成立KKday的主因,是廉價航空以及OTA(Online Travel Agency,線上旅行社)的興起。
過往需要由傳統旅行社打點一切的旅遊型態發生轉變,旅客可以輕易自行訂機票、訂住宿,並更追求旅途中的各種深度體驗行程。KKday現能提供來自全球92個國家、550個城市,超過30萬項的旅遊體驗服務。
日本投資方強力後援,加上推出新國旅產品度難關
2018年起,KKday陸續宣布完成由日本國際旅遊集團H.I.S.領投的1,050萬美元B輪募資,以及LINE Ventures、日本官方基金Cool Japan Fund的投資,宣告KKday有充足的銀彈之外,也在日本擁有了強力的後盾,可以在國際化布局同時,更深度經營日本旅遊市場。
不過,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席捲全球,讓KKday以及整個旅遊產業,成為許多人口中的「海嘯第一排」。KKday沒有停下腳步,反而逆勢前進,在旅遊業最慘淡的2020年完成7,500萬美元(約新台幣22.5億元)的C輪募資,再次由Cool Japan Fund領投。
「我們很幸運,投資人也大多屬於策略型投資,不管是H.I.S.、Cool Japan Fund、LINE,對於日本的商務拓展、供應商資源開發上都有很大的協助。」陳明明說。
疫情期間固然辛苦,KKday也在國旅方面推出眾多新奇的嘗試,像是攜手台灣虎航的航空體驗營,或是聚集全台美食推出防疫包,一度將營收衝回2019年的7成水準。但旅遊業最終要看的還是出入境市場,隨著全球與病毒共存的方向不變,各國的邊境也陸續解封。不論是泰國、日本、韓國都逐漸鬆綁國境,向全球旅客招手。
「亞洲邊境解封的速度,比歐美國家慢3~6個月,主要是因為變種病毒Omicron在亞洲的高峰期比較晚,不過日本、韓國的開放,對旅客還是很有吸引力。」陳明明說,「我們非常看好未來3年,全球觀光旅遊業的反彈榮景。」
推出新預訂系統,加速開發供應商還拉到大客戶
KKday在疫情期間,端出了專為旅遊業者打造的預訂系統rezio,是迎接疫後商機的關鍵。
KKday營銷長黃昭瑛就曾分享道:「很多小型的旅遊服務店家,完全沒有工具可以查看庫存或是預訂狀況,靠的就是一本手寫筆記本。」
rezio帶有預約控位、官網建置、串接金流、B2B分銷等功能的SaaS(軟體即服務),旅遊業者將可以透過rezio成為旅遊電商,自行將產品上架至KKday商城,陳明明將其形容為「協助旅遊業者數位轉型」的工具。現今連韓國熱門的觀光景點南怡島,也都導入了rezio的服務,總客戶數已突破1,300家。
對KKday來說,rezio還有2大好處。一是供應商的來源多元化。舉例來說,KKday的商務團隊,可以花較少的力氣地毯式開發小型供應商,讓小型供應商使用rezio自主營運,讓團隊放較多精力在規模化的大型客戶。理想狀況下,rezio協助KKday加速開發供應商的同時,還能獲取知名的大型客戶。
二是有機會帶來新的成長曲線。KKday的主要客戶是旅客端,也就是C端;rezio則是面對B端企業方的服務。C端的量體永遠追求不完,B端有機會靠著大型的客戶,打造多元的營收來源。KKday直接的競爭對手Klook,也同樣擁有SaaS類型的產品,雙方在亞洲地區的競爭,也從C端擴大至B端。
從歐美預見缺工隱憂,搶先儲備海外人力
正在備戰疫後旅遊商機的KKday,陳明明也點出 未來最大的隱憂:缺工。歐美率先恢復正常生活與病毒共存,已經遇到旅遊業的缺工問題,《華盛頓郵報》旗下的旅遊媒體品牌《By the Way》在2022年4月的報導就提到: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休閒與飯店產業在3月新增的43萬個就業機會中,占了11.2萬個,缺工甚至讓航空公司不得不取消部分班機。
「以台灣來說,疫情期間有一半的旅遊從業人員轉換跑道,在跨境旅遊解封、市場需求翻倍成長後,亞洲旅遊業同樣會碰上歐美現在的缺工問題。」陳明明說。
對此,KKday已事先增加日本和其他海外辦公室的人力儲備,員工數相較疫情前成長了50%,「KKday在全球有11個辦公室,海外市場的目標就是打造國際化團隊、保持國際化血液,並與台灣總部緊密互動,是未來操作的主要方針。」陳明明說。
陳明明補充說明:「就企業運營與資金規劃,人才培育是KKday的主力之一。」傳統旅行社走到OTA百花齊放時代,陳明明一直都參與其中,「資本市場真的開始關注網路新創公司,台灣年輕人也願意加入新創公司,都是很令人欣慰的事情。」
年輕人願意加入新創公司只是第一步,陳明明認為,現階段台灣所欠缺的,是具有經驗、可以打國際市場的人才。不敢說KKday做得最好,但陳明明仍把為台灣培育人才當成KKday的使命:「我們要建立一個海外的生態系,來培育國際化的人才,KKday甚至願意出借海外辦公室、分享法規與海外金流/支付的know-how。 」因為他知道,唯有台灣新創團結一致,出海打群架,才有機會讓台灣在全球新創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陳明明並沒有透露KKday對上市的規劃,但據了解,日本是其很有機會選擇的上市國家。考量到投資人的背景以及KKday在日本市場的深度投入,也許很快台灣就有機會迎接再次登陸日本股市的新創公司。
2021年台灣新創投資報告出爐!疫情下數位醫療成崛起中的熱門標的,CVC比以往更活躍
FINDIT 2021/09/03
早期資金市場交易資訊在創新創業生態中不可或缺,例如全球早期投資資料庫CrunchBase、PitchBook、CB Insights、DealRoom,定期發布投資趨勢報告的Preqin、KPMG與PwC等。透明的市場資訊對不同的市場參與者帶來重大價值,如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與產業分析、企業擬定募資與發展策略、政府單位制訂政策方向與行動方案等。
有鑒於此,台經院FINDIT研究團隊自2018年開始持續掃描台灣新創企業獲投狀況,整合並交叉比對全球早期投資資料庫、各主要媒體報導、獲投企業與投資機構資訊、政府部門投資報告、商業司公司登記資料,以及上市/櫃公司轉投資資訊等,建立國內最完整的新創獲投資料庫。
在近年創新創業政策與議題的推動下,歷年所編纂發布的台灣新創獲投報告備受各界關注與肯定,更是政府部門擬定相關政策的重要參考。今年除了整體投資總覽外,台經院FINDIT研究團隊更挑選了九大新創領域:企業服務、零售/電商、區塊鏈、健康醫療、金融科技、食農科技、人工智慧、綠能與交通科技等,以及投資人專題,規劃十項主題,深入剖析值得關注的焦點。
台灣新創投資趨勢:投資規模大幅增長
今年度所發布的台灣新創企業(編按:新創企業獲投定義:(1) 成立時間2010年以後;(2) 公司註冊地點在台灣或註冊地點在海外但創辦人來自台灣;(3) 上市/櫃(含興櫃)前的獲投紀錄;(4) 不包含收購,以及母公司對子公司投資。)獲投統計,期間為2015年至2020年,涵蓋1,421筆交易紀錄,總金額達40.52億美元。
隨著疫情的爆發,2020年以來全球充滿著各種挑戰與未知,但在投資市場中卻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貌。不僅反映在屢創新高的股票市場上,我們在創投領域中也看到了相同的趨勢。根據KPMG的Venture Pulse統計,2020年全年創投投資件數為28,159件,較2019年下滑5.07%;反觀交易金額則成長16.82%,達到3,302億美元,僅次於2018年的3,335億美元,為歷史次高。
回到台灣,去年疫情迅速獲得控制後,新創投資呈現與國外相近的趨勢。2020年整體獲投件數為310件,與2019年的355件相比下滑12.68%;投資交易規模則達8.73億美元,與2019年的6.98億美元相比增加25.04%。其中千萬美元以上的大型交易案貢獻良多,如不畏疫情打擊的酷遊天(KKday)在9月底取得7,500萬美元投資;AI晶片設計開發公司耐能智慧(Kneron)在1月宣布獲得4,000萬美元投資等。
台灣新創投資規模:大型交易案仍是重要指標
觀察單筆交易的投資規模,在少數大型投資案的影響下,平均值的落差較大,2017年平均交易金額為447萬美元,2019年則僅217萬美元,2020年則是315萬美元。而在中位數上則呈現較為平穩的趨勢,交易金額約在100萬美元左右,2020年略低,為90萬美元。
平均數與中位數的落差反映的是交易分布狀況的不均。從件數來看,單筆交易小於100萬美元的案件約佔整體投資的五成,2020年為51.61%;100萬至200萬美元則約12.9%。若與全球VC市場進行比較,雖然分布比例類似,但規模仍有相當差距。全球VC投資案件中約五成為天使與種子輪投資,但其中位數交易規模為200萬美元。而從整體投資金額來看,小於100萬美元的總金額占比甚低,2020年僅8.27%。反觀交易金額大於千萬美元的案件,在金額佔比上,2020年達54.81%。
換言之,台灣新創投資市場中,雖然每年仍有不少百萬美元以下的投資案,但大型交易案仍舊是我們觀察資金動向的重要指標。而這類型的案件大多來自於相對高資本投入的產業領域,如健康醫療、能源,以及具備在海外市場落地(規模化),吸引國際投資者的項目。
台灣新創投資規模:大型交易案仍是重要指標
觀察單筆交易的投資規模,在少數大型投資案的影響下,平均值的落差較大,2017年平均交易金額為447萬美元,2019年則僅217萬美元,2020年則是315萬美元。而在中位數上則呈現較為平穩的趨勢,交易金額約在100萬美元左右,2020年略低,為90萬美元。
平均數與中位數的落差反映的是交易分布狀況的不均。從件數來看,單筆交易小於100萬美元的案件約佔整體投資的五成,2020年為51.61%;100萬至200萬美元則約12.9%。若與全球VC市場進行比較,雖然分布比例類似,但規模仍有相當差距。全球VC投資案件中約五成為天使與種子輪投資,但其中位數交易規模為200萬美元。而從整體投資金額來看,小於100萬美元的總金額占比甚低,2020年僅8.27%。反觀交易金額大於千萬美元的案件,在金額佔比上,2020年達54.81%。
換言之,台灣新創投資市場中,雖然每年仍有不少百萬美元以下的投資案,但大型交易案仍舊是我們觀察資金動向的重要指標。而這類型的案件大多來自於相對高資本投入的產業領域,如健康醫療、能源,以及具備在海外市場落地(規模化),吸引國際投資者的項目。
台灣新創投資人類型:CVC活絡
在投資者的觀察上,國內企業或企業創投(CVC)參與新創企業投資的比例相當可觀,約56%;其次則是機構型投資人(國內外創投機構),約42%。而在眾多投資者中,具有領頭意義的國發基金(National Development Fund, NDF)確實承擔起扶植新創的角色,透過專案或搭配等方式,投資我國新創,件數占比達17%。海外投資者,如500 Startups、SOSV、SBI、Horizons Ventures、Palm Drive Capital、Vertex Growth Fund等,佔整體投資案的14%。
而在交易案的平均金額上,海外投資者參與之新創投資案金額最高,達1,115萬美元。其次是機構型投資者參與的交易案,平均金額為517萬美元;企業或CVC參與的案子平均金額則約354萬美元。最後是NDF,因近年許多投資案是透過天使投資方案搭配投資,個別交易案的金額相對較低,平均約191萬美元。
從趨勢來看,國內企業與企業創投的參與情況逐漸熱絡,2015年僅87件,2020年則達到了179件,占全年總案件數的58%。值得關注的CVC如中鋼旗下的中盈投資,除了參與不少金屬加工與機械製造相關的項目投資外,對於廢棄物處理、生技製藥、網路、文創等領域也有所著墨。此外,聯電旗下的宏誠創投也相當活躍,近年參與了復盛應用科技、育世博生物科技、沛星互動科技等多筆投資。而在生醫領域,就不得不提到晟德大藥廠旗下的玉晟生技投資,過去幾年參與長佳智能、博晟生醫、雅祥生技醫藥等案。
除了CVC,熱衷於投資新創的台灣上市企業亦所在多有,如緯創資通投資於安盟生技、行動貝果、盾心科技、福寶科技等;帆宣系統則是投資於亞達科技、睿能資訊、智雲健康等新創公司。另外,精誠資訊、大亞集團、友達、聯發科、鴻海、華碩、廣達、佳士達、仁寶等,均在新創投資中佔有一席之地。從這些投資案可以發現,不論是企業或CVC,其投資範疇相當廣泛,並不僅限與本業相關的產業,更是跨足生技、半導體、AI、零售餐飲等多樣化的標的。
國發基金近年亦積極參與新創投資,在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方案的加持下,除了投資案件的增長外,更帶動了不少外部投資者的參與。2018年NDF參與件數為31件,2019年成長至82件,2020年雖然略微下滑,但仍有76件。諸如KKday、強方科技、昱展新藥、稜研科技、庫幣科技等眾多新創,均曾獲得NDF的支持。
相對於企業/CVC與NDF的穩定成長,機構型投資者在近兩年的變動幅度較大,2019年參與新創投資計163件,2020年則下滑至92件。海外投資者參與我國新創投資的比例較低,且近年參與投資件數下滑,2018年仍有50件,2020年則僅26件。
台灣新創獲投亮點:綠能、醫療領域發光發熱
2020年台灣新創獲投排行中,旅遊科技公司酷遊天(KKday)於2020年3月宣布獲得7,500萬美元投資,拿下榜首。該筆交易由Cool Japan Fund、Monk’s Hill Ventures、MindWorks Capital、達盈管顧、中華開發資本與國發基金等投資。面對2020年疫情對旅遊產業的嚴峻打擊,KKday迅速因應並調整營運模式,不但有效控制虧損,也同時獲得了投資者的信任。
其次是星耀能源於2020年10月宣布完成20億元新台幣增資,主要投資者為友達光電、富邦人壽、台灣人壽、富邦金控創投,以及友達旗下的康利投資等。星耀能源為友達在2017年與富邦金、中信金旗下台灣人壽等合資成立,為友達跨足太陽能事業的重要一步。該公司專注於台灣太陽能電廠營運,以中小型案場為基礎搭配大型地面案場開發,打造永續經營的綠電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十大獲投名單中,綠能產業就佔了四位,除了上述的星耀能源外,獲投8.5億元新台幣的世紀樺欣風能、6.35億元新台幣的麗崴風光能源、5.6億元新台幣的豐新一陽光能源均榜上有名。如同約好了一般,這三家綠能公司均是在2020年成立,且各自有資本雄厚的富爸爸做為靠山,經營風電事業的世紀樺欣風能的主要支持者為世紀鋼鐵、樺晟電子、新光鋼鐵、台欣工業等;同樣投入風電產業的麗崴風光能源則是由永崴投控、全球人壽、新光人壽和台灣人壽等投資成立;豐新一陽光能源的主要股東則為遠雄人壽與穩懋半導體。
2021年疫情仍持續延燒,但在新創投資中仍有不少亮點。2020年甫成立的全心醫藥生技公司在今年4月獲得由aMoon Fund、BVF Partners、CAM Capital共同投資的6,300萬美元。該公司前身是擁有約20年歷史的台醫新藥控股公司(AbGenomics Holding Inc.),除了在2020年改名全心醫藥外,更由楊育民博士擔任董事長,周慧泉教授擔任總裁兼執行長。該公司專注於研發抗體新藥,用以治療目前尚無有效醫療方法的發炎性免疫疾病及癌症。
另一家2021年獲投的生技新創則是育世博生物科技(Acepodia),其成立於2016年,2021年3月宣布完成B輪4,700萬美元募資,投資者包含8VC、DEFTA Partners、中華開發資本、Ridgeback Capital等。Acepodia專注研發新世代癌症細胞免疫療法,應用其ACC(Antibody-Cell Conjugation)技術平台,發展一系列應用抗體連結免疫細胞(Antibody-Conjugated Effector cells, ACE),啟動人體免疫機制,導引清除癌症細胞之創新治療方案。
在行動應用領域,台灣新創企業亦有所斬獲。2021年1月玩美移動獲得由Goldman Sachs領投的5,000萬美元C輪投資。玩美移動是在2015年由訊連科技獨立出來的AR試妝平台開發公司,近年來快速拓展至全球市場,客戶幾乎100%在海外,旗下4款應用程式,全球總下載量達9億次,AR試妝次數一年更可高達100億次,與全球知名美妝品牌合作數量達300家。
此外,來自於台灣「半導體射月計畫」的優質團隊,深度學習加速器開發公司,創鑫智慧(NEUCHIPS)於今年4月完成A輪4000萬美元募資;經營無樁共享單車的運點科技(MOOV)則是先後在4月與6月份完成種子與pre-A輪募資,投資者包含COLOPL、心元資本、基石創投與AVA天使投資平台等;區塊鏈技術應用開發新創,門戶科技(portto)在4月完成A輪800萬美元募資,由Animoca Brands、之初創投、500 Startups、Alameda Research等投資者支持。
疫情之下,「成熟題目」成為熱門投資標的
2020年台灣新創投資案310件,較2019年減少12.68%,交易金額則增加25.04%至8.73億美元。雖說大型投資案的貢獻不少(占總投資金額的54.81%),但若進一步觀察投資交易案的單筆交易金額與分布狀況,不難發現投資市場出現兩極化的現象。2020年平均交易金額達315萬美元,中位數卻僅90萬美元。雖有不少大型交易發生,但百萬美元以下的小型投資案仍是市場中的絕對多數(占總件數的51.61%)。
數據反映了投資行為上的變化。首先是投資者面對系統性風險的增加,更傾向於在本身就存在高度風險的新創市場中,尋求相對成熟與有把握的項目。於是乎,熱門標的越來越熱,資本集中在少數項目,推高了交易金額與公司估值。反觀冷門標的則是持續乏人問津,尤其是對沒有富爸爸的加持,尋求第一筆外部投資的新創來說,更是充滿挑戰。
其次是在疫情期間,許多新創企業面臨營運上的嚴峻挑戰,在疫情爆發前就已上船的投資者們自然是不願讓過去投入的資金打了水飄。換言之,投資者更傾向於加碼在既有的投資組合上,以求安然度過這波市場考驗。而這情況對初次募資的新創來說,恐怕並不是一個太好的消息。
在投資領域的觀察上,健康醫療項目的關注度仍高,除了高資本投入的製藥與醫療設備研發外,隨著AI技術的逐漸成熟,數位醫療亦為崛起中的熱門標的。此外,能源領域項目在2020年有著突出的表現,尤其是在綠能政策的加持下,風電、太陽能等成為不少上市企業投入的新事業。2020年前十大投資交易案中就有四筆與綠能有關,而這類買地、蓋電廠的項目,雖仍屬於新興產業與創新技術的範疇,但與大眾所認知的網路、軟體或科技「新創」有著不小的差距。
最後,觀察投資者的樣貌,企業或企業創投的新創投資參與度相當高,2015至2020年共56%的交易案可看到企業或企業創投的身影,且投資件數逐年增加,2020年達179件,交易案的平均規模為354萬美元。此外,國發基金近兩年積極推動搭配投資方案,不但參與投資的比例增加,更帶動不少外部投資者加入。惟因多屬於小規模的搭配投資,平均金額較低,為191萬美元。海外投資者參與或主導領投的案件不多,但交易案的平均規模高達1,115萬美元;國內外專業創投機構累計參與42%的新創交易案,平均規模517萬美元。
從結果來看,尋求國際投資者的支持「似乎」是一個有效率的新創募資推動方式,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疫情時代,不分國內外,早期投資者們(尤其是專業投資機構)仍然持續擴大投資在更具發展潛力的新創標的上,寧缺勿濫,找到好案子的這項工作變得更具挑戰性。因此,如何培育或「篩選」出更具競爭力的新創企業或創業家,創造人才、技術、市場、資本的活水與正向循環,才是提振我國新創投資的根本之道。
本文授權轉載自FINDIT,作者:范秉航
準獨角獸KKday 國際創投力挺
台灣新創實力堅強,被外界點名為「準獨角獸」的本土旅遊電商KKday就是一例。KKday從今年初獲日本最大國際旅遊集團H.I.S.投資之後,又再陸續獲得中國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日本LINE Ventures挹注,完成B+輪資金挹注,國際化佈局更完整,營運也將快速起飛。
創辦人暨執行長陳明明表示,要成為獨角獸,需兼顧「國際化」與「在地化」,因此KKDAY在尋找合作夥伴時,主要選擇能發揮策略綜效的對象為主要方向,以深化在當地市場的營運。KKDAY是台灣少數走向海外的公司,陳明明表示,希望可為台灣網路產業的典範,鼓勵台灣年輕人更勇敢做夢,也讓更多本地網路公司、新創走向國際「做全世界的生意」。
陳明明為台灣電商老將,2015年KKday網站上線,主打旅遊行程販售,快速拓展到全球13個市場,每月不重複拜訪人次已超過400萬人,發展腳步相當快。
正因國際化能力強,KKday吸引創投眼光,2015年獲AppWorks挹注A輪融資,隔年再獲新加坡、香港創投兩輪資金,募得新台幣3.6億元。今年初,KKday又再獲日本H.I.S.領投1,050萬美元,下半年則獲日本LINE、阿里巴巴台灣創業者基金挹注,並串接阿里旗下「飛豬網」,切入中國當地旅遊市場。經過幾輪融資,KKday在台、港、日、韓、星、陸等亞洲市場站穩腳步。近期也將與LINE攜手,把KKday兩萬多種行程上架到月底即將推出的LINE Travel平台上。
陳明明表示,KKday尋找投資人時,皆鎖定策略型投資人,以深化在當地市場的營運。他舉例,受到日本文化較封閉、對外國企業信任度較低的影響,先前KKday在日本營運碰到不少困境,「連找當地新進員工都找不到」。但獲H.I.S.以及LINE投資後,藉由其在當地的知名度,在招募、異業合作上都順暢不少。
另外,與阿里巴巴合作之後,KKday得以在飛豬網上開店,並且接觸到中國消費者,「中國行銷、流量成本高,要透過借力使力的方式,才能夠快速打開市場。」「目前做了一至兩季,每季都是倍數增長。」
不過,市場競爭激烈,面對競爭對手KLOOK上季才宣布獲得新台幣60億元的D輪融資,夾帶龐大的資金力量搶市場,KKday如何因應?陳明明對此則顯得「很淡定」。他表示,不單是線上旅遊,整體電商產業都面臨國際巨人競爭,「但所有的故事,其實不是誰的資源較多、誰就可以贏。若要比有錢,永遠都有比你有錢的人。」「應把服務做好,形成好的循環,若只是一直拿錢砸市場而忽略了服務,只會死得更快。」強調還是要優先深化完善服務與產品。
KKday獲A+輪融資 擴張旅遊市場
旅遊體驗平台KKday日前宣布,獲得A+輪融資700萬美元,將用作東南亞、東北亞市場擴張,盼成為亞洲最大旅遊體驗平台。
台灣新創公司也能立足全球,旅遊體驗平台KKday日前宣布,完成A+輪融資資金700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約2.2億元。
AppWorks合夥人林之晨指出,今年各大國際旅遊網站紛紛搶進目的地旅遊市場,證明這樣的商業模式是走在旅遊趨勢的最前線。
KKday執行長陳明明表示,KKday接下來將採取兩大策略,一是深耕東北亞,二是延長東南亞戰線,將加強韓國與日本在地市場的行銷;而針對東南亞市場,將陸續完成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海外辦公室的設立。
他進一步說明,KKday自去年九月獲得A輪融資 50萬美元,新台幣約1.4億元後,陸續開發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重點國家,現在平台上53個國家的6000種行程中,有三分之二都來自日本、韓國、東南亞。
他強調,KKday今年第3季營業額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9倍,未來將以成為亞洲最大旅遊體驗平台努力。
旅遊網KKday 拚赴美上市
國內第一家以「目的地旅遊體驗」及「組裝式旅遊服務」為主的旅遊體驗平台KKday昨(15)日宣布,得到國內兩家創投業者之初創投與九易資本投資的A輪融資450萬美元(約新台幣1.47億元),將用以拓展東南亞市場。
KKday執行長陳明明昨天也釋出公司未來三年的營運計畫,預期今年以東南亞市場為主,明年進軍東北亞、並與大陸業者合作,並以在美國股票上市為目標。
陳明明是國內線上旅遊網站的代表性人物,創辦過易遊網,被大陸攜程網收購,後來又創辦燦星旅遊網,先後獲得燦坤董事長吳燦坤個人及燦坤集團投資。燦星旅遊股票上市之後,他又收購國內航空業者投資的易飛網股權,並將易飛網推動上市。
陳明明在2015年初成立KKday旅遊平台,著眼於當前消費者對旅遊自主要求提高,不願去旅行社跟團,也不想被「不自由的自由行」綁住,因此提供「目的地旅遊體驗」,除了結合廉價航空業者推套裝行程外,也提供買好機票、飯店的消費者購買當地行程。
KKday目前已在53國、173個城市提供5,000多種行程,還有「產品經理」設計當地行程,讓消費者自己「組裝」行程。
陳明明表示,今年目標是1萬種行程,並深化為特定族群設計客製化行程。
KKday CEO陳明明 創業三連勝
Kday執行長陳明明大學唸理工,研究所改投企管商學的懷抱,創辦了三個旅遊網站,業績都好到股票上市與被併購,但每每在這些公司股票上市時,就是他離開的時候。
陳明明說,可能是因為自己個性叛逆,總想要有點變化。公司大了資源變多,但流程可能僵化,反而是小公司彈性高、速度快,「成功後也自然會有資源」,因此他將上市視為一個里程碑,到就離開,自稱「我的強項是攻城,不是守成」。
陳 明明是旅遊業公認的點子王,於2000年創辦了易遊網(ezTravel),於當時手機還在2.5G上網的時代,就已設計手機行動上網訂購的服務。易遊網 後來被大陸最大旅遊網站攜程(Ctrip)收購之後,他就離開;2003年成立燦星旅遊網,2010年又收購易飛網(ezfly),兩家公司都順利在台灣 上市。
陳明明現在還是易飛網的董事,他坦言不缺錢,但過去多年來「錢都被外國人賺走」,讓他「想創業把外國人的錢賺 回來」。他新創旅遊平台KKday,一開始就決定配合上網快速、行動化趨勢,加上他的旅遊業資歷,走國際化路線,雖是「網路界大叔」年紀,但對產業的脈 動、對消費者行為的觀察,讓他成立KKday第一年就賺錢。
因為太太的「啟發」,他這回決定更加針對特殊族群發展行程,例如親子、銀髮,讓家裡不只年輕人出門旅行,大家都一起出門旅行更好。
公司簡介
KKday 於2014年成立,為台灣第一個Local Tour電子商務平台。我們熱愛旅行,深知旅行的核心本質——正是「體驗」。KKday蒐集了全球53個國家、遍及170個城市,超過2,000種獨特的 旅遊體驗, 網站提供了多國語言版本,除了中文之外,還有英、日、韓等語言,讓全球旅客方便挑選當地旅遊體驗行程。KKday秉持著為消費者打造更美好旅遊的精神,將 持續擴增全球旅遊體驗商品版圖,期望將最獨到的在地深度體驗帶給每一位旅行者,創造旅行體驗的最大值。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 24547579 |
公司狀況 | 核准設立 |
股權狀況 | 僑外資 |
公司名稱 | 酷遊天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KKDAY.COM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TAIWAN)) |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 |
資本總額(元) | 1,500,000,000 |
實收資本額(元) | 1,028,000,000 |
每股金額(元) | 10 |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 102,800,000 |
代表人姓名 | 陳明明 |
公司所在地 | 臺北市內湖區新湖一路128巷15號5樓 |
登記機關 | 經濟部商業司 |
核准設立日期 | 103年05月13日 |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 110年03月12日 |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 無 |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 無 |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 |
所營事業資料 | E605010 電腦設備安裝業 F113050 電腦及事務性機器設備批發業 F118010 資訊軟體批發業 F199990 其他批發業 F213030 電腦及事務性機器設備零售業 F218010 資訊軟體零售業 F299990 其他零售業 F399040 無店面零售業 F399990 其他綜合零售業 F401010 國際貿易業 F601010 智慧財產權業 I301010 資訊軟體服務業 I301020 資料處理服務業 I301030 電子資訊供應服務業 I401010 一般廣告服務業 IZ13010 網路認證服務業 IZ99990 其他工商服務業 J799990 其他休閒服務業 JA05010 留、遊學服務業 JZ99990 未分類其他服務業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I103060 管理顧問業 I199990 其他顧問服務業 I501010 產品設計業 I599990 其他設計業 IZ12010 人力派遣業 J601010 藝文服務業 J602010 演藝活動業 J603010 音樂展演空間業 J701040 休閒活動場館業 J701080 水域遊憩活動經營業 J802010 運動訓練業 J803010 運動表演業 J803020 運動比賽業 J901020 一般旅館業 J903020 登山嚮導業 JB01010 會議及展覽服務業 JZ99050 仲介服務業 IE01010 電信業務門號代辦業 F213060 電信器材零售業 |
董監事持股
序號 | 職稱 | 姓名 | 所代表法人 | 持有股份數(股) |
---|---|---|---|---|
0001 | 董事長 | 陳明明 | 英屬開曼群島商 Kkday.com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 102,800,000 |
0002 | 董事 | 封賜彥 | 英屬開曼群島商 Kkday.com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 102,800,000 |
0003 | 董事 | 許嘉恆 | 英屬開曼群島商 Kkday.com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 102,800,000 |
0004 | 監察人 | 劉惟珺 | 英屬開曼群島商 Kkday.com International Company Limited | 102,800,000 |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