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寮汽電股價行情討論-冤大頭!台電買電多付34億元 向民間電廠求償還敗訴

想要麥寮汽電股價資訊或股票的興櫃掛牌消息交流,都可以多利用這地方來討論,

投資未上市股票需要多研究、多了解公司產業狀況,投資前要做好功課

如果有什麼公司產業的訊息歡迎多多分享,也歡迎直接加LINE或來電交流討論~0960-550-797<—-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LINE的ID是ipo888,點擊此圖就可加入好友

 

,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冤大頭!台電買電多付34億元 向民間電廠求償還敗訴

內容目錄

2023/07/28 21:08

〔記者吳政峰/台北報導〕台電與和平電力、麥寮汽電兩間民營電廠簽訂購電合約,未料兩公司與其他民營電廠聯合拒絕調降容量費率,致台電多付34億餘元。台電興訟要求兩公司給付34億元的資本費差額,並把判決書內容刊登於報紙上,一審被台北地院駁回,二審高等法院認為,兩造未成立協議,兩公司基於契約取得資本費差額,並無構成不當得利、侵權行為、不完全給付的問題,28日亦駁回上訴。

判決指出,台電與和平電力、麥寮汽電簽訂購電合約,約定兩公司每月發電售與台電的電度,按容量電費與能量電費分別計價。2008年間,兩公司召開協商會議,與台電成立自同年5月12日起,調降契約容量費率。

詎料,兩公司自同年8月21日起至2012年10月3日止,與其他民營電廠聯合拒絕調降容量費率,遲至2013年間,才與台電達成溯及自2012年12月1日生效的修約合意,致台電於2008年5月12日至2012年11月30日期間,受有給付和平公司、麥寮公司資本費各146億2747萬9387元、102億1129萬5443元的損害。

台電依照公平交易法與民法等規定,請求和平、麥寮各給付17億5521萬5664元、16億5143萬4288元本息的資本費差額,並將判決書內容登載於報紙上。

但高院認為兩造未成立協議,也就是兩公司並無同意台電所提容量費率調整方案的義務,因此,兩公司基於契約取得資本費差額,遲至2013年才與台電達成修約合意,並無構成不當得利、侵權行為、不完全給付的問題。

兩公司固然違反公平法規定,惟台電於兩造合意修改契約前,兩公司本有依契約收取資本費差額的權利,台電亦負有給付的義務,兩造於2013年達成修約合意,兩公司依該合意的修約內容,亦有收取資本費差額的權利,台電依該修約內容,同負有給付義務。

高院認為,台電是依兩造合意的契約內容給付資本費差額,與民營電廠的聯合行為無涉,難謂台電因聯合行為致受有給付資本費差額的損害。兩公司也無締約上過失責任,台電不得依民法第245條之1請求賠償資本費差額損害。且締結契約時,台電已知契約期間利率變動風險,則簽立後市場利率水準的變動,不適用無情事變更原則。

高院因此認為台電請求賠償於法無據,駁回其訴,可上訴。本案合議庭成員為審判長兼受命法官邱育佩、陪席法官湯千慧、陪席法官譚德周。

煤價跌、台電購電價漲 汽電廠營運加分

工商時報 彭暄貽 2023.02.15

伴隨近期動力煤價轉弱,民營電廠成本壓力逐步降低,加上台電為鼓勵民營電廠增加發電,供應基載電力而提升購電價格,台汽電(8926)、大汽電(8931)及麥寮汽電等收益條件可望逐步改善,營運加分。

分析師認為,台灣核二廠將在3月14日停機,屆時將出現98.5萬瓩供電缺口,對此台電冀望於可用作基載電力的燃氣電廠及汽電共生廠的電力來支應。為鼓勵汽電共生廠加強對基載電網的供電,相關購電價格應該至少會延續去年調升後的水準,對台汽電、大汽電及麥寮汽電應有正面助益。

俄烏戰爭引爆歐洲能源供應問題,催化天然氣、油價及煤價行情,導致台塑集團公用事業及台汽電、大汽電及麥寮汽電等電廠營運挑戰嚴峻。

受制去年煤價衝高,導致民營電廠出現「多發電多虧錢」窘境,台電為鼓勵業者提升發電量,採取重新議約、調高購電價格的措施,藉此提升電廠發電意願,營運壓力也有所舒緩。

為減少動力煤價波動對售電成本衝擊,台汽電展開以廢棄物轉製的固體再生燃料混燒膠片與煤的鍋爐轉型工作。大汽電也降低對動力煤依賴,展開燃煤機組的退役準備工作,目標在2026年前後完成所有發電機組的能源轉型工作。

《熱門族群》核二除役 民營電廠樂

時報資訊

2023年3月15日

【時報-台北電】核二廠停機,高達98.5萬瓩供電缺口,讓民營電廠錢景看多,加上發電成本下降、收購電價可望維持高檔,業者後市可期。民營電廠在多元調整策略發酵下,去年獲利表現亮眼,大汽電(8931)去年毛利率21.04%,淨利年增116.04%,EPS達3.01元,董事會決議擬配息2.5元。

台汽電(8926)儘管受制煤價高漲,發電成本攀高,壓抑獲利推進能量,去年營收46.68億元,淨利9.17億元,EPS小幅增長至1.54元,董事會決議擬配發現金股息1.05元、股票股利0.7元。

伴隨近期動力煤價轉弱,民營電廠成本壓力逐步降低,加上台電為鼓勵民營電廠增加發電,供應基載電力而提升購電價格,台汽電、大汽電、麥寮汽電等收益條件可望逐步改善,營運加分。

俄烏戰爭引爆歐洲能源供應問題,催化天然氣、油價及煤價行情,導致台塑集團公用事業及台汽電、大汽電及麥寮汽電等電廠營運挑戰嚴峻。

為減少動力煤價波動對售電成本衝擊,台汽電展開以廢棄物轉製的固體再生燃料混燒膠片與煤的鍋爐轉型工作。大汽電也降低對動力煤依賴,展開燃煤機組的退役準備工作,目標在2026年前後完成所有發電機組的能源轉型工作。

分析師認為,台灣核二廠14日起停機,出現98.5萬瓩供電缺口,台電冀望燃氣電廠及汽電共生廠的電力來支應。為鼓勵汽電共生廠加強對基載電網的供電,估購電價格應至少會延續去年調升後的水準,對台汽電、大汽電及麥寮汽電應有正面助益。(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彭暄貽/台北報導)

麥寮汽電「以氣代煤」環評大會亮綠燈

2022-12-14 20:37 經濟日報/ 記者翁至威/台北即時報導

配合政府能源轉型,麥寮汽電公司計畫新設燃氣機組,取代燃煤發電,環保署今(14)日召開環評大會,經過環評委員綜合討論,要求補充保育對策、陸域生態監測等內容,開發單位承諾比照辦理後,同意通過此案。

麥寮汽電計畫新設二部120萬瓩、合計240萬瓩的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並興建四座16至18萬公秉儲槽及氣化設施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穩定天然氣源,並預計在取得施工許可五年後完工。

麥寮汽電並表示,將設置高效率機組,提升發電效率,採用潔淨天然氣為燃料,降低對環境影響,並比照通霄電廠在去年的環評承諾,機組負載70%以上十,氮氧化物排放濃度控制在5ppm以下,年平均為4ppm;另也提出用水減量等環境友善措施。

此案經過兩次專案小組會議初審,期間環委主要關注安全及土壤液化潛勢分析等問題,以及區域範圍內陸域生態監測點位,對保育類鳥類及候鳥影響預測及保育對策。

在經過麥寮汽電說明後,今日環評大會同意通過此案,無須進入二階環評。

麥寮汽電表示,響應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將新建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以取代既有燃煤機組,協助達成節能減碳、穩定供電目標,並已擬定完善環境保護對策及監測計畫,且將確實執行。

油價跌台塑化Q3虧損 台塑四寶單季獲利大減逾九成

2022-10-11 17:13 經濟日報/ 記者魏鑫陽/台北即時報導

台塑四寶第3季自結獲利財報出爐。受到國際油價下跌、提列庫存損失衝擊,台塑化(6505)第3季由盈轉虧,出現稅前虧損87.32億元、稅後純損62.83億元,單季每股淨損0.66元。加上因疫情、通膨、升息等狀況衝擊消費市場,導致石化終端需求不振、對利差不利,雖有股利及匯兌收益進帳,但台塑四寶合計第3季稅後純益僅剩52.8億元,較第2季的587.62億元,減少逾九成。

台塑化第3季合併營收2290.64億元,季減4.3%;稅前虧損87.32億元,比第2季稅前盈餘210.42億元減少297.75億元;第3季自結合併稅後虧損62.83億元,比第2季稅後純益169.14億元減少231億9,891萬元,每股稅後淨損0.66元。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為2.55元。

台塑(1301)第3季合併營收556億元、季減24.7%;本業利益4億元,季減96.9%;合併稅前盈餘61億元,季減75.9%;合併稅後純益57億元,季減72.8%,單季EPS為0.91元。前三季EPS為6.84元。

台塑表示,因為歲修廠數增加,產銷量減少,加上石化產品需求不振,價格走跌,且用電成本增加,因此第3季本業獲利比上季減少148億元。而在業外部分,第3季雖有現金股利以及匯兌利益等,但台塑化因存貨跌價損失及烯烴產品價差縮減致虧損,故認列權益法投資損失17億元。

南亞(1303)第3季合併營收825.9億元,季減12.8%;營業利益31.9億元,季減68.7%;合併稅後純益為33.7億元,季減76.5%,EPS 0.43元。前三季EPS為4.13元。

南亞指出,本業營業利益減少,化工產品因產品售價下滑,而電子材料產品部分,則由於高階載板需求持續成長,電路板獲利已連續11季增加;其他電子材料產品因下游產業保守控制庫存,致獲利不如上季。另,聚酯、塑膠產品獲利減少,係市場消費意願降低所致。業外部分,雖然有南亞科(2408)、股利及匯兌收入,但因認列台塑化虧損14.5億元,所以權益法投資損失達14.5億元。

台化(1326)第3季合併營收907.37億元,季減15.8%;稅前盈餘為16.9億元,季減80.25%;合併稅後純益為24.90億元,季減59.8%,EPS 0.43元。前三季EPS為2.54元。

台化表示,受俄烏衝突無止戰跡象、歐洲天然氣斷供及中國大陸封控等影響,加劇能源價格上漲及通膨態勢,多國央行大幅升息縮緊貨幣,美元獨強,各國消費力降低,終端市場消費萎縮,下游需求疲弱,同業削價競爭降庫存,主要產品幾無利差,影響本季營業利益較上季減少80.4億元。合併營業外淨收益增加11.7億元,其中現金股利增加47億元,匯兌增加6.5億元,權益法投資收益減少43.9億元,其中台塑化減少54.5億元,麥寮汽電增加7.6億元。

麥寮汽電「天然氣接收站」第二次初審會通過

2022-08-25 19:44 經濟日報/ 記者陳姿穎/台北即時報導

麥寮汽電今(25)日召開第二次初審會通過,麥電公司為配合能源轉型政策,計畫將既有燃煤機組改以天然氣取代,並須設立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液化天然氣卸收碼頭等,因設置接收站將對麥寮港進行變更,因此依《環評法》規定,相鄰區位的開發行為將共同評估。

麥寮汽電設立的天然氣接收站,預計開發37公頃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兩部,總裝置容量 240±10%萬瓩的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在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方面,面積共37公頃,預計興建四座16至18萬公秉儲槽及氣化設施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以穩定天然氣源。

另外,位於麥寮工業專用港南公用碼頭區45公頃的液化天然氣卸收碼頭,可容納液化天然氣容量26萬m3等級船舶,包含卸料平台等設施,並規劃以管線送至工業園區液化天然氣儲槽。

根據麥寮汽電的計畫顯示,更新改建前後各空氣污染物及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多下降, 改建後各項空氣污染物可減量34%~66%。而在第二次初審會,麥寮汽電承諾將氨氣排放濃度限值2ppm納入修正、土壤液化潛勢分析、保育類鳥類及候鳥相關影響預測及保育對策,和防波堤以北養灘料源等變更內容說明。

政府推動在2025年完成能源轉型,擴大使用天然氣,降低現有火力發電廠污染排放,麥寮汽電指出,新建天然氣接收計畫,目的為取代燃煤發電, 減輕空氣污染,如果取得施工許可,約5年完工。

【公告】台塑2022年第1季自結合併損益

中央社

2022年4月11日·3 分鐘 (閱讀時間)

日 期:2022年04月11日

公司名稱:台塑 (1301)

主 旨:台塑2022年第1季自結合併損益

發言人:林勝冠

說 明:

1.事實發生日:111/04/11

2.公司名稱:台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發生緣由:公告本公司2022年第1季自結合併損益

6.因應措施:無

7.其他應敘明事項:

一、2022年第1季自結合併損益與2021年第4季比較:

(一)2022年第1季合併營業額710億元,比上季減少34億元,衰退4.6%,主要是銷售價

差減少,說明如下:

1.冬季為PVC需求淡季,且中國大陸房地產銷售持續走弱,加上2月北京冬奧,下游加

工客戶自1月中起陸續休假停工,因此,2022年第1季PVC價格比去年第4季下跌9.7%,

影響營業額減少16.8億元。

2.去年10月EVA價格漲至歷史高點,客戶買氣減弱,價格持續下跌,加上2022年第1季

適逢農曆春節長假,EVA需求減少,因此,2022年第1季EVA價格比去年第4季下跌

19.9%,影響營業額減少14.8億元。

(二)2022年第1季本業利益133億元,比上季減少27億元,衰退17.2%,合併稅前利益

197億元,比上季減少10億元,衰退5.2%,每股稅前盈餘為3.1元,合併稅後利益

165億元,比上季減少2億元,衰退1.6%,歸屬母公司每股稅後盈餘為2.6元,說明

如下:

1.受俄烏戰爭影響,原油價格大漲,但石化產品漲幅不如原料乙、丙烯漲幅,利差縮

小,因此今年第1季合併營業利益比上季衰退17.2%。

2.認列權益法投資收益54億元,比上季增加7億元,主要因:

A.台塑石化公司:認列39.1億元,比上季增加17.5億元;

B.台塑美國公司:認列17.8億元,比上季減少1.5億元;

C.台塑烯烴美國公司(OL-3):認列0.7億元,比上季減少4.4億元,主要係1/15~3/17歲

修所致;

D.福欣公司:認列-1.4億元,比上季減少2.5億元;

E.麥寮汽電公司:認列-3億元,比上季減少1.6億元。

3.第1季兌換利益8.7億元,比去年第4季兌換損失0.1億元,增加利益8.8億元。

二、2022年第1季合併自結損益與2021年第1季比較:

(一)2022年第1季合併營業額7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04億元,成長17.2%,主要是

銷售價差增加,說明如下:

由於全球疫苗覆蓋率提高,疫情趨緩,經濟逐漸復甦,帶動需求增加,加上俄烏戰爭

推升原油及大宗商品價格,因此,本公司2022年第1季各主要產品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

,幅度介於13~124%。

(二)2022年第1季本業利益13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億元,成長3.5%,合併稅前利

益19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億元,成長9.2%,合併稅後利益165億元,比去年同期

增加16億元,成長10.8%,歸屬母公司每股稅後盈餘為2.6元,說明如下:

1.全球經濟持續復甦,需求增加,帶動各主要產品價格上漲,但受俄烏戰爭影響,推升

原料乙、丙烯成本,因此今年第1季合併營業利益僅比去年同期小幅成長3.5%。

2.認列權益法投資收益5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億元,主要因:

A.認列台塑石化公司比去年同期減少10.2億元;

B.認列台塑美國公司比去年同期增加16億元;

C.認列麥寮汽電公司比去年同期減少3億元。

3.第1季兌換利益8.7億元,比去年同期兌換損失0.9億元,增加利益9.6億元。

麥寮電廠改燃氣不夠 環團呼籲六輕改綠氫:16座汽電共生全面無煤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孫文臨報導

台塑六輕的麥寮電廠有3座燃煤機組將於2025年前除役,改建為燃氣機組。台灣健康空氣行動聯盟等環保團體與立委今(12日)舉行記者會批評,台塑集團的碳排占了全國1/4,六輕內還有16座汽電共生鍋爐仍持續使用骯髒的燃煤發電,長期傷害中部居民呼吸健康,應與麥寮電廠燃煤改燃氣共同更新改用綠氫發電,達到「2025六輕無煤」,加速降低空污與溫室氣體排放。

汽電共生用煤量是麥寮電廠兩倍  環團批:六輕是地下中火

六輕內的麥寮電廠是全台最大的民營燃煤電廠,裝置容量共1800MW,約為中火的1/3,由台塑集團經營,1999年商轉至今超過20年,3座燃煤機組將於2025年底前陸續屆齡除役。配合能源轉型「增氣減煤」,麥寮電廠將新建兩部燃氣機組共2400MW,目前進行環評審查,預計2027年完工。

台健空盟研究員趙慧琳表示,肯定麥寮電廠煤轉氣,但這只是六輕燒骯髒煤電的一小部分。六輕內共有16座汽電共生的燃煤鍋爐,除了發電自行使用也會把餘電賣給台電,2019年的燃煤量是麥寮電廠的兩倍,六輕整體的燃煤量將近一座中火,他批評,政府只讓民眾知道中火燃煤量下降,「民眾卻不知道六輕就是一座長期污染雲林地區的地下中火。」

趙慧琳指出,六輕排放嚴重污染更藉此賺取暴利,16座燃煤的汽電共生系統有四成電力都賣給台電,2015~2020平均每年從台電手中賺取233億,再加上蒸氣熱能的銷售,6年獲利合計超過2160億,遠高麥寮電廠同期獲利,「在麥寮電廠燃煤改燃氣的同時,這16座燃煤氣電共生也改用綠氫,六輕應於2025全面脫煤。」

立委蔡壁如也指出,由於中火持續減煤,台中市用煤量近年減少近25%,2020年為1271萬噸,反觀雲林縣用煤量增加到1261萬公噸,快要比台中更多,其中約98%都是六輕在用,麥寮電廠用掉1/3、汽電共生用掉2/3。

六輕傷害聯合求償自救會長黃源河表示,「地下中火」的六輕燃煤的毒氣長年傷害雲林人的呼吸,已讓在地居民罹癌死亡的人愈來愈多,「過去一起抗議的人都一個一個走了。」

黃源河批評,經濟部「捉小放大」只推動麥寮電廠3座燃煤機組轉型,台塑16個燃煤鍋爐卻成為能源轉型的化外之地,經濟部應要求六輕2025全面無煤,才能保障雲林人的健康權益。

台塑碳排占全國1/4  陳椒華:能源轉型須納入汽電共生設備

燃煤發電帶來空氣污染,更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遷。根據台大風險中心研究,台塑石化是全台碳排最高的企業,2018年排放量達2843萬公噸,每年耗費26.7億度電。全國溫室氣體排放量中的17.2%來自台塑六輕,台塑集團的溫室氣體排放更占全國1/4。

近年來極端氣候災害頻傳,台灣中南部地區也豪雨成災,蔡壁如說,「台灣是氣候變遷的受害者也是加害者,雲林更是空氣污染與氣候變遷的受害者。」他指出,為了麥寮電廠煤轉氣,台塑要在六輕蓋天然氣接受站,應該連同汽電共生鍋爐納入低碳轉型,增加供電、減少空污,更能作為三接遷址的輔助方案。

立委陳椒華表示,從台塑六輕的案例可知,汽電共生明明有供電給台電,甚至比燃煤電廠更多,卻沒有納入政府的能源轉型規劃中,他要求經濟部應該將自用發電設備全面納入能源轉型路徑,避免有漏網之魚。

此外,陳椒華提到,雖然燃煤改燃氣可減少空污及溫室氣體排放,但國內許多機組增建的發電量都有提高,麥寮電廠更提高1.33倍,減碳幅度有限。蔡壁如也強調,減碳已經刻不容緩,呼籲台塑負起社會責任提出更積極的減碳作為,也要求政府應盡快完備碳定價,加速減碳工作也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

麥寮汽電促協金回饋地方 4000餘萬重建國小校舍

10:472022/02/10 中時 張朝欣

雲林縣麥寮鄉豐安國小10日舉行「台塑企業麥寮汽電公司促協金捐建校舍重建工程」動土典禮,由雲林縣長張麗善等人共同主持,此工程由台塑企業捐助4000餘萬元促協金作為工程經費,打造最現代化的校舍,以因應麥寮鄉人口的逆勢成長。

豐安國小最早興建的校舍至今已逾30年,其「老背少」校舍有結構上的安全疑慮,且地勢低窪遇雨即淹,嚴重影響師生安全,經雲林縣政府、麥寮鄉公所、地方民意代表共同爭取,最後由台塑企業捐助4627萬元促協金展開校舍重建工程,預計約1年後完工。

張麗善表示,縣府本著「窮不能窮教育,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理念,全力爭取經費與資源進行教育基層建設,豐安國小已有62年歷史,此次校舍重建,就是要為社區打造1所設備新穎且兼具文化特色的優質學校,營造安全、溫馨、永續的校園環境。

麥寮鄉長蔡長昆說,麥寮鄉在台塑六輕設廠前人口約3萬人,設廠後人口逐年增加,目前已達4萬8000餘人,已是雲林縣人口數第3的鄉鎮。近年來每年約有500名新生兒,鄉內各級學校均有待擴大更新,將持續爭取經費整建其他校園。

麥寮工業區管理部協理蔡建樑表示,台塑企業總裁王文淵向來非常重視教育,從2000年開始,已捐助雲林縣18所學校的校舍改建,並協助縣府推動營養午餐,就是希望雲林的孩子能在最好的環境下,藉由教育勇於追夢。

台塑化:公告本公司2021年度自結合併損益

鉅亨網新聞中心2022/01/10 13:34

第51款

公司代號:6505
公司名稱:台塑化
發言日期:2022/01/10
發言時間:13:34:34
發言人:林克彥

1.事實發生日:111/01/10

2.公司名稱: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發生緣由:公告本公司2021年度自結合併損益

6.因應措施:無

7.其他應敘明事項:

一、2021年第4季自結合併損益與2021年第3季比較:

(一)2021年第4季自結合併營業額1,807億8,418萬元,比2021年第3季1,640億535萬元

,增加167億7,883萬元,增幅10.2%。其中:

銷售量差增加31.8億元,銷售價差增加136.0億元。

1.煉油事業營業額比上季增加9.7%。

量:煉油廠2021年第4季原油平均煉製量422.3千桶/日,比上季減少24.7千桶/日;產

品銷售量43,917千桶,比上季減少1,156千桶。

價:2021年第4季產品平均售價比上季增加9.1美元/桶,主要係杜拜原油價格比上季

上漲6.6美元/桶,以及產品價差比上季增加所致。

2.烯烴事業營業額比上季增加9.2%。

量:烯烴廠2021年第4季平均產能利用率99%比上季增加3%,產品銷售量208.5萬噸比

上季增加10.1萬噸。

價:2021年第4季產品平均售價939美元/噸,比上季增加29美元/噸(其中乙烯+95美元

/噸、丙烯+33美元/噸、丁二烯-539美元/噸、裂解汽油+38美元/噸)。

3.公用事業營業額比上季增加9.8%。

雖第4季為非夏季電價計價期,電價比第3季降低13.3%,但受供應廠區之蒸汽價格自

第4季調升影響,平均售汽價比第3季增加59.6%,使營業額比上季增加。

(二)2021年第4季自結合併稅前利益92億9,318萬元,比2021年第3季稅前利益124億

1,348萬元減少31億2,030萬元。

2021年第4季自結合併稅後利益75億6,994萬元,比2021年第3季稅後利益102億8,115

萬元減少27億1,121萬元。

其中歸屬母公司的稅後利益75億6,991萬元,每股稅後盈餘0.79元。

合併稅前利益分就「營業利益」與「營業外利益」說明如下:

1.營業利益:減少10.6億元。其中:

煉油事業:營利比上季增加,主要係第4季主要產品對原油價差比上季增加所致;

烯烴事業:營利比上季減少,主要係第4季主要產品對原料價差比上季縮減所致;

公用事業:營利比上季減少,主要係第4季燃料煤耗用成本比上季增加所致;

配合會計公報規定,針對當季季底的各項存貨進行評價,2021年第4季認列2.9億元

的存貨評價損失,比上季認列0.7億元的存貨評價損失,不利2.2億元。

2.營業外利益:減少20.6億元。

其中主要係:

a.認列現金股利不利14.7億元。

.2021年第4季無股利收入。

.2021年第3季股利收入14.7億元,其中:南亞科4.3億元、

南亞4.3億元、台塑3.1億元、台化1.2億元、其他等1.8億元。

b.權益法收益不利3.4億元,其中:

.麥寮汽電不利2.3億元。

.台塑科騰不利0.6億元。

.港口公司不利0.3億元。

c.外幣兌換利益不利2.8億元,其中:

.2021年第4季兌盈1.5億元。

.2021年第3季兌盈4.3億元。

二、2021年自結合併損益與2020年比較:

(一)2021年自結合併營業額6,200億6,183萬元,比2020年4,152億8,176萬元,增加

2,047億8,007萬元,增幅49.3%。其中:

銷售量差增加337.7億元,銷售價差增加1,710.1億元。

1.煉油事業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加52.6%。

量:煉油廠2021年原油平均煉製量386.6千桶/日,比去年同期增加13.0千桶/日,合

計油品銷售量159,267千桶,比去年同期增加6,658千桶。

價:2021年產品平均售價比去年同期增加28.4美元/桶,主要係2021年杜拜原油價格

比去年同期上漲27.0美元/桶所致。

2.烯烴事業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加55.7%。

量:烯烴廠2021年平均產能利用率97%,比去年同期增加5%;合計產品銷售量805.5萬

噸,比去年同期增加84.4萬噸。

價:2021年產品平均售價877美元/噸,比去年同期增加277美元/噸(其中乙烯+319美

元/噸、丙烯+305美元/噸、丁二烯+330美元/噸、裂解汽油+285美元/噸)。

3.公用事業營業額比去年同期增加16.0%。

主要係2021年大型發電機組定檢天數比2020年減少,加上2021年平均售電價與售汽價

均比2020年增加所致。

(二)2021年自結合併稅前利益604億5,015萬元,比2020年稅前利益86億6,505萬元增

加517億8,510萬元。

2021年自結合併稅後利益493億2,846萬元,比2020年稅後利益73億7,246萬元增加419

億5,600萬元。

其中歸屬母公司的稅後利益493億6,574萬元,每股稅後盈餘5.18元。

合併稅前利益分就「營業利益」與「營業外利益」說明如下:

1.營業利益:增加524.4億元。其中:

煉油事業:2021年之營利對比去年同期之虧損,主要係2021年原油價格呈現上漲格

局,產生購料與存貨利益,以及主要產品對原料價差比去年同期增加;反觀去年同

期原油價格急跌後緩升,產生購料與存貨損失所致;

烯烴事業:2021年營利比去年同期增加,主要係2021年輕油價格呈現上漲格局,產生

購料與存貨利益;反觀去年同期輕油價格急跌後緩升,產生購料與存貨損失所致;

公用事業:2021年營利比去年同期減少,主要係燃料煤成本比去年同期增加79%所致;

2021年認列3.1億元的存貨評價損失,比2020年認列2.8億元的存貨評價回升利益,

不利5.9億元。

2.營業外利益:減少6.5億元。

其中主要係:

a.權益法收益不利10.5億元,其中:

.麥寮汽電不利15.9億元。

.FPCC USA有利2.0億元。

.港口公司有利1.3億元。

.台塑海運有利1.0億元。

b.外幣兌換利益有利7.3億元。

.2021年兌盈14.2億元。

.2020年兌盈6.9億元。

c.認列現金股利不利3.5億元。

.2021年股利收入14.7億元。

.2020年股利收入18.2億元。

麥寮電廠燃煤轉燃氣 優化麥寮工業港朝工商綜合港發展

15:522021/12/21 中時 張朝欣

雲林縣麥寮鄉麥寮工業區麥寮電廠,3部燃煤機組將於2024、2025年除役,轉型為燃氣電廠,雲林縣政府21日表示麥寮電廠規畫在麥寮工業港南公用碼頭,建造1座液化天然氣接收碼頭,考量優化麥寮港的功能性,希望保留後續擴充的便利性,以利後續朝工商綜合港發展。

麥寮電廠目前有3部各60萬千瓦的燃煤機組,利用先進技術,各種氣體排放濃度已接近燃氣發電,但為配合能源轉型政策,將興建2部各120萬千瓦的燃氣機組加以取代,並在麥寮工業港興建1座每年600萬噸卸收量的天然氣接收碼頭。

雲林縣長張麗善表示,麥寮工業區是全台最大石化區,在工安、環境評估無虞情況下,她支持燃煤轉燃氣。但能源轉型須周全各個面向,以利日後工業港轉型為工商綜合港,因此天然氣接收站設置點很重要,須考量儲槽、管線等安全問題。

縣環保局局長張喬維表示,目前麥寮汽電公司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新建工程、麥寮工業專用港變更案,已於今年8月20日由開發單位在麥寮鄉辦理公聽會,環境影響說明書依序提送經濟部能源局、工業局,以及環保署審查中。

張喬維說,縣府基於監導、管理與協助的立場,將密切掌握燃煤轉燃氣、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工程的內容與進度,在兼顧工安、環保、經濟發展及人民期待下,完成能源轉型,將雲林縣打造成永續發展城市。

學者專家認為,麥寮工業港區內設置天然氣接收站,碼頭將可進行多元化利用,供其他用途的船隻進出,成為麥寮工業港轉型為工商綜合港的契機。

雲林四湖鄉催生奏效 今年可望破百人

張朝欣/雲林報導 2021年12月3日·2 分鐘 (閱讀時間)

雲林縣四湖鄉受少子化影響,2018年起每年新生兒跌破百人,目前全鄉人口不到2萬2000人,四湖鄉公所今年祭出生育補助,每名新生兒發放1萬6000元,鄉長蘇國瓏2日表示,今年至11月止,新生兒已有92名,預計12月有近10名新生兒,年出生人口可望「破百」。

四湖鄉公所為提高新生兒出生率,訂定「雲林縣四湖鄉生育補助金發放辦法」,配合「台塑企業麥寮汽電股份有限公司促進電力發展營運協助金」,自今年元旦起發放生育補助,每名四湖新生兒補助1萬6000元,減輕民眾育兒負擔。

規畫工業區 留住年輕人

四湖鄉長蘇國瓏表示,四湖鄉人口自2005年出生人口低於死亡人口,20餘年來每年死亡人口數約300人,但出生人口從20餘年前的每年500餘人,下降至前年跌破百人的94人,去年維持在94人,今年至11月新生兒已有92名,還有1個月時間,突破百名的機會相當大。

蘇國瓏說,鄉內年輕人不願生育,主要原因在於經濟問題,除了養育的開銷,家鄉工作機會較少,沒有好的工作便沒有足夠薪水養家糊口。生育補助主要是鼓勵性質,長期而言,還是要建設地方,吸引企業進駐四湖鄉,才能留住年輕人,進而增加生育率。

蘇國瓏指出,為此他特別規畫在箔子寮漁港周邊設置工業區,希望引進無汙染小型工業,藉由發展工業提供就業機會,有了好的工作,年輕人自然願意留在家鄉生兒育女,甚至還可吸引旅外遊子返鄉,年輕人回鄉還可就近照顧父母,解決人口老化問題。

爭取維運碼頭 設箔子寮

另外,蘇國瓏也要爭取離岸風場的維運碼頭設在箔子寮漁港,他認為只要解決漁港的淤沙問題,箔子寮漁港是最佳維運碼頭地點,藉此創造雲林沿海更多商機與就業機會。

麥寮汽電共生 蔡壁如籲台塑積極減碳 全面煤轉氣負起社會責任

邱 璽臣 2021年8月12日·2 分鐘 (閱讀時間)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民眾黨立委蔡壁如今(12)日指出,台灣是空污受害者也是加害者,而雲林同時是氣候變遷、空汙受害者。最近中南部淹大水,雲林農損嚴重。雲林近8年有6年空汙第一,麥寮電廠就占了全縣五分之一的汙染量,台塑的排碳量占全國四分之一。蔡壁如呼籲台塑拿出良心,負起企業社會責任,積極減碳,甚至全面煤轉氣,利人又利己。

台灣在過去一年之間,遭受百年大旱、百年大水接連重擊,蔡壁如表示,地球發燒的氣候緊急,已是現在進行式。這幾年高溫、森林大火、海岸線倒退、珊瑚白化,特別是農漁產的損失,像是文蛤寒害、牡蠣變小、蜂蜜歉收、稻米不結穗等。

現在的地球水深火熱,中國鄭州、西歐的德國、比利時都淹大水、洪災氾濫,北美熱浪高溫、森林大火。蔡壁如提到,聯合國科學家的氣候變遷小組(IPCC)發布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確定地球發燒加速,10年內就會發生全球升溫1.5度,將造成無法逆轉的災難,台灣必須拿出行動。

因應氣候變遷,歐洲2023年碳關稅,第一批就包含塑化產品。因應歐盟碳關稅,我國勢必也會實施碳定價,蔡壁如要求環保署和財政部,應該拿出碳費和碳稅的版本。

蔡壁如提醒台塑,要積極減碳才可以減少歐盟碳關稅、國內碳費的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台塑近期宣布2025年起停止供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膠,應該更近一步,積極負起減碳的企業社會責任,利人又利己,天然氣碳排量約燃煤的五、六成,要全面煤轉氣。

台中2018年到2020年,用煤量減少近1/4,未來中火會全部煤轉氣,雲林這三年用煤量卻幾乎沒有減少。2025年麥寮電廠3座燃煤機組執照到期,提出天然氣接收站和燃氣電廠,8月20日將環評,這佔三分之一用煤量。蔡壁如認為,另外的16座燃煤的汽電共生,佔三分之二用煤量、碳排放量,也該一起「煤轉氣」,才不會「抓小放大」。

蔡壁如表示,麥寮天然氣接收站,是三接遷址的輔助方案。麥寮港天然氣接收站,只供六輕自用,不會進入中油的全國天然氣供應網。她強調,麥寮港接收站雖不能直接替代在桃園大潭的三接,但2025年就可以減少整體空汙,也會增加供電,穩定電力供應,是三接遷址的輔助方案。

5月就缺電?台塑麥寮電廠2025年除役 最快2027年發電

2021/05/18 10:18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513才停電、517又停電!昨日台電宣布供電不足、採取分區停電措施,記者會席間數次提及「台塑麥寮電廠3號機沒按照計畫起來,反遭台塑怒斥「歲修尚未結束」,事實上,台塑麥寮電廠預計2024、2025年陸續除役,最快也要2027年新機組才能併網發電,屆時電到底夠不夠?

台電昨指出,晚上用電量太高,再加上發電機組1年前就排定歲修排程,台電今早也坦承,麥寮3號排程是1月20日到在5月20日,據了解,台塑麥寮廠正積極準備提前上線、併網發電,支援全台供電。

台塑麥寮汽電廠位於在六輕廠區,現有3部裝置容量各60萬瓩的燃煤機組,預計第1組、第2組於2024年除役、第3組於2025年除役,而台塑規畫以4部各120萬瓩燃氣機組取代,2部繼續賣電給台電,2部供六輕廠區內用。

台塑化總經理曹明指出,目前新的燃氣機組,預計環境說明書10月底完成,先送經濟部工業局審查後再轉送環保署,如一切順利2027年6月第1部天燃氣發電機商轉供電。

也就是說2024年120萬瓩的燃煤機組除役後,最快2027年6月才能上線發電,兩者相距達3年的發電缺口,台電則表示「將向民間電廠採購」,但現在台塑麥寮電廠還在發電,全台電力就已經吃緊,等麥寮電廠除役後,「買電」是否足夠全台使用?民眾都剉著等!

台塑前三季每股賺8.56元 打破歷史最高紀錄

2021-10-08 16:25 經濟日報 / 記者邱馨儀/台北即時報導

台塑公司(1301)第3季合併稅後純益193億元,比去年同期103.5億元大增86%,每股稅後盈餘為3.03元,也優於去年同期的1.63元。前三季稅後利益54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51億元,成長484%,每股稅後純益8.56元,已打破歷史最高紀錄2007年全年的每股盈餘8.36元,前三季營業利益、稅前及稅後利益、每股盈餘均創歷史同期新高。

台塑公司說明指出,各主要產品售價上漲,利差擴大,因此今年前3季合併營業利益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認列權益法投資收益18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1億元,其中認列台塑石化公司比去年同期增加125億元,.認列台塑美國公司比去年同期增加49億元、認列台塑烯烴美國公司(OL-3)比去年同期增加15億元。

不過認列麥寮汽電公司比去年同期減少14億元。現金股利收入30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億元。 兌換損失4.4億元,比去年同期兌換損失6.2億元,利益增加1.8億元。

此外今年9月合併營業額214億3,373萬元,與2021年8月比較,減少17億2,487萬元,衰退7.4%,但與2020年9月比較,增加55億9,764萬元,成長35.3%。前三季合併營收1,991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比去年同期增加680億元,成長51.8%

台塑公司指出,因9月麥寮PVC、VCM、碱及ECH廠安排歲修或工檢,產銷量減少,因此,2021年9月PVC、VCM、液碱及ECH銷售量,合計比8月減少7萬噸,影響營業額減少12億元。 另因東南亞疫情影響PE及EVA下游加工客戶減產,需求減少,加上部分AE訂單因塞港,船期延誤,延至10月交貨,因此,2021年9月PE、EVA及AE銷售量,合計比8月減少0.9萬噸,影響營業額減少4.5億元。

但對比去年9月受疫情及新增產能投產影響,石化產品價格下跌,今年隨著疫情趨緩,需求增加,加上美國暴風雪及颶風、全球石化同業故障頻傳,市場供給減少,因此,2021年9月各產品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幅度介於13~120%。

台塑麥寮風電投資案 啟動

工商時報 彭暄貽 2021.07.16

響應綠能政策,台塑集團麥寮風力發電投資案正式啟動!台塑集團規劃由麥寮汽電與日商台灣豐田通商合作,出任開發單位,合資推動「麥寮風力發電機組」,在六輕建置6支風機,單支發電容量4.2MW(百萬瓦),加計基礎開發,總投資額約15~20億元。開發規劃內容資料已正式遞件環保署,待召開利害關係人會議後,預計第四季申請環評。

經濟部近年積極推動風力發電布局,台塑麥寮廠區因電力自主,且有電網等基礎,售電支援台電調度;一旦麥寮風力發電獲准推動,將對台灣本土風力發電及供應鏈建置主導能力,增添強心針,提升產業高值化布局。

台塑集團透露,日商先前主動向麥寮汽電表達,邀請合作於麥寮廠區架設風力發電機組之評估計畫。根據在麥寮廠區所設置測試基地收集的資料,發電時間超過3,000小時/年,超過陸域風電平均發電時間2,500小時/年,具有發展潛力,促成本次「麥寮風力發電機組計畫」合作。

原先規劃,在麥寮廠區西北角區域,架設陸上風力發電機組,架設10支風機(含台塑轉投資台朔重工原有的4支風機汰舊換新改為3支風機),單支發電容量4.2MW(為當前全球陸上風電單支風機最大規模),合計總發電量42MW;粗估包括整地、道路及相關設備建置,投資規模約25億元。 

不過,在台朔重工決定將自行主導更新風機,且原評估1支風機土地不合宜後,整體計畫改為於麥寮工業區西北方新建6部風力發電機,藉由麥寮地區強勁東北季風,發電引接至台塑麥寮廠區電力系統,提升國內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減少能源耗用。

因應綠色能源趨勢,台塑集團目前除建置風力發電機組外,早已長期耕耘鋰電池相關供應鏈一貫布局,擴大碳纖維銷售應用、推動集團相關廠區之太陽光電系統投資,台塑還投入染料敏化電池廠。

督導台塑集團創新事業的台塑企業管理中心常委王文潮認為,綠能發展是一項全球性且持續性的重大議題,台塑擬以「節能」、「創能」、「儲能」、「智能」四領域規劃,期望在台灣打造儲能產業鏈,以儲能為中心,將風光儲能加以結合,扮演台灣綠能產業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

台塑集團啟動:低碳、資源循環、綠能

工商時報 彭暄貽 2021.10.09

呼應碳關稅、碳中和政策趨勢,台塑集團啟動產品低碳、資源循環、綠能三策略

2023年歐盟將徵收碳關稅,2050年大陸等多國目標實現碳中和,雖然台塑、南亞、台化銷售歐盟佔比僅0.8%~1.38%,身為台灣石化龍頭,且於中美兩大經濟體具石化生產基地,台塑企業率先表態宣示將加速推展產品低碳、資源循環及綠能布建三策略,凝聚下一新階段的轉型升級。

南亞推動廢棄物資源化,化纖製品已透過回收寶特瓶取代原生聚酯粒,碳排放量可少84%;2021年估使用回收寶特瓶113億支,可少碳排放26.6萬噸/年,相當683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另,離型膜客戶使用後原須以廢棄物進行處理,現由南亞進行回收再利用,目前已建置回收處理量7,200噸/年之設備。

碳捕捉資源化部分,南亞EG廠生產過程中產生之二氧化碳,透過碳捕捉技術並提供下游廠商生產醋酸及液態二氧化碳,目前每年可減少10萬噸碳排放量,後續規劃再減少28萬噸/年的碳排放量。

台化塑膠部廠內下腳品100%回收再利用、海廢回收生產耐隆6產品,及百分之五十的環保紗產能。台化預計2022年底前,耐隆6回收產量15,000噸/年(其中100%海廢回收11,760噸/年),佔比12%;另,塑膠部2030年底前,開發含30~85%PCR規格塑膠產品,產量78,000噸/年,佔比10%。

台塑攜手紙尿褲製造商及回收廠商,推動易回收之廢棄紙尿褲再利用,回收後SAP可應用於廢水處理及農用保水劑。台塑還獲經濟部補助「煙道氣二氧化碳捕獲再利用」創新研發計畫,預定下半年在仁武廠建置運轉;宣示2025年起停止供應一次性民生用品塑料,PP民生用料將採可分解原料支援。

AI助力節能減排強化效果,投資再生能源版圖

台塑集團近年積極推展AI應用,導入AI及數位轉型技術,除強化工安、成本管控外,更透過製程最佳化,減少原料及能源耗用,從源頭降低碳排。搭配投資再生能源,在日照充足之嘉義、新港、麥寮廠區等廠房屋頂建置太陽能發電設備,自發自用,及建置風力發電,藉由綠電使用達減排目標。

台塑集團除長期耕耘鋰電池相關供應鏈一貫布局、推動集團相關廠區之太陽光電系統投資,台塑還在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打造年產量12萬片的染敏電池小型試量產線;仁武廠建置年產100萬片染料敏化電池廠,預計2022年完成。

另由麥寮汽電與日商台灣豐田通商合作,出任開發單位,合資推動「麥寮風力發電機組」,在六輕建置6支風機,單支發電容量4.2MW(百萬瓦),加計基礎開發,總投資額約15~20億元。

台塑集團已建置完成3.3MW太陽能裝置,包括在仁武廠區設太陽能裝置456KW,林園廠區設太陽能裝置417K;有1MW裝置進行中。其中,台化新港廠2018年就完成1500kWp太陽能光電系統設置,每年平均發電199萬度電,達到電力自發自用效果,每年可減少1013噸碳排量(等同2.6座大安森林公園),未來還在再增建340kWp的太陽能系統。

南亞新港廠區已有一太陽能發電裝置建置中,麥寮資源回收廠區也規劃將建置建置太陽能發電裝置;另請南亞光電協助,在嘉義、新港地區加速評估建置再生能源、太陽能發電裝置。

台塑願幫忙蓋天然氣接收站 經濟部:麥寮非三接替代案

2021-03-15 11:18經濟日報 記者葉卉軒/即時報導

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興建引發藻礁公投風暴,現在傳出台塑(1301)集團總裁王文淵已正面回應蔡政府,將加速在雲林麥寮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同時經濟部也動起來與台塑集團協調。但,經濟部次長曾文生今(15)日明確表示,「麥寮不是、也無法成為觀塘第三接收站的替代方案」。

曾文生指出,麥寮若要興建天然氣接收站,也是供氣給麥寮電廠及其汽電共生機組的燃煤轉燃氣使用,對於加速減煤、減空汙有正面效果,經濟部樂觀其成也樂意共同推動。只是麥寮建站時程完全趕不上2022年底供氣給大潭機組發電的需求,而且若要供大潭發電,還要拉180公里的管線,具體時間難以預估。

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麥寮汽電於2017年時,即在經濟部見證下,規劃將其原有三座共計180萬kW的燃煤電廠於2024年後改為天然氣機組,因此若興建麥寮天然氣接收站,也是要供應給未來麥寮燃煤機組轉為燃氣機組使用。

曾文生強調,若要在麥寮港建造天然氣接收站及電廠,還需要經過環評審查、得到地方政府支持,仍需要六年以上的時間。如果要由麥寮供氣給大潭,兩地相距180公里,需要拉一條180公里以上的管線,期程更是難以估算。完全無法趕上2022年底,三接開始供氣給大潭的機組發電的時間點。

曾文生說,麥寮港若建天然氣接收站並轉為燃氣電廠,的確有助於中南部加快減少燃煤、減少空汙的腳步,並且增加國家的燃氣安全存量。但無法解決南電北送、北部機組需要接收站的需求。

此外,針對外界提到台中燃氣接收站擴建、協和電廠增建燃氣接收站,是否可以成為三接替代方案。曾文生表示,台中跟協和同樣無法成為替代方案。目前兩案都還未通過環評,興建與供氣時程至少要到2027年之後,都趕不上大潭電廠要在2022年底供氣發電時間。同時,台中擴建案是為了台中電廠燃煤轉燃氣、協和則是為了協和電廠燃油轉燃氣的規劃,不是三接替代方案。

經濟部強調,「增氣、減煤、非核、綠能」一直是政府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麥寮燃煤火力發電廠轉型為天然氣發電廠,雖無法成為三接替代方案,但也可有效減少空汙,政府對此樂觀其成,也期盼與各界共同推動。

空品紅色警戒 麥寮汽電廠降載

2020/12/15 05:30

〔記者黃淑莉/雲林報導〕東北季風增強,加上境外污染物影響,雲林連續多日空氣品質不佳,昨天一早斗六測站達紅色警戒,對所有族群不健康;環保局指出,加強洗掃街、露天燃燒巡查,並請工廠減排,且麥寮汽電廠也配合啟動環保限制降載,減緩空品惡化程度。

雲林民眾連續多日感受到空氣品質不佳,不少過敏族群鼻子癢、流鼻水,環保局空氣噪音管理科長廖崇圜表示,前幾天空品惡化是受境外污染物影響,昨因東北季風增強,挾帶另一波霾害及揚塵嚴重,包括斗六、崙背、麥寮、台西測站監測PM2.5(細懸浮微粒)、PM10(懸浮微粒)都偏高,尤其斗六昨早就紅色警戒。

環保局代理局長黃富義指出,因應空氣品質惡化環保局啟動多項應變措施,包括巡查營建工地加強工區道路認養進行灑水、加強洗街車執行洗掃、露天燃燒巡查,並請工廠減排。

今年首納降載對象

環保局表示,麥寮汽電廠是全台最大民營電廠,共有三部機組,地方爭取多年,今年環保署首度將麥寮汽電廠納入降載對象,廠方10月啟動環保限制降載,並提前在空品警告前降載,對減緩空品惡化有很大幫助。

空品不佳恐影響3天

黃富義說,這波空品不佳情況,雲林因位處下風處、擴散較差,預計會影響2至3天,會持續要求轄內大型污染源降載及減排。

敏感族群應減少外出

雲林縣衛局也指出,入冬最強冷空氣報到,加上空氣品質不佳,提醒有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的民眾及老人、幼兒等敏感族群,減少外出,若必要外出應配戴口罩,做好自我防護工作。

用電大戶不挺綠電 環團痛批

工商時報馮建棨, 彭暄貽 2020.10.28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27日直指15家用電大戶中,台塑石化、大連化工、南亞塑膠等企業,在綠電交白卷,另中石化、長春石化、中國鋼鐵、台灣塑膠、中龍鋼鐵只賣綠電不自用,對推廣綠能有限,呼籲企業應負擔社會企業責任。

對此,台塑集團指出,將加速布局綠能與儲能領域,透過結盟日本豐田於雲林麥寮推展風力發電、加碼建置嘉義新港廠區最大太陽能系統,作為電池供應鏈推進「綠電儲能」前鋒。

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27日在立法院舉行「用電大戶綠能使用比一比」記者會時指出,正在預告的用電大戶條款,並沒有公開用電大戶資訊,相關交易不透明,質疑綠電無法受到社會大眾檢驗。

能源局官員解釋,用電大戶條款法規內容還在討論中,預計年底前公告,現環團指用電大戶買綠電不足並未進入法規階段,只能用社會企業責任道德勸說,無法有正式法源依據。

該聯盟指出,台積電是15個用電大戶中唯一加入RE100的企業,承諾至2030年全公司生產廠房25%,非生產廠房100%使用綠能。而台灣化纖為設置自發自用太陽光電最多共1,500kW,惟實際使用只有0.07%。台泥、亞泥、中油、群創、友達等五家企業,只使用0.05%以下綠電,雖在這次排名算中段班,但在全國企業已屬領先族群。

針對台塑石化、大連化工、南亞塑膠三家企業被點名完全沒有參與任何再生能源,台塑集團表示,麥寮汽電擬與豐田合作在麥寮廠區建置風力發電,預計布建七支風機,台朔重工也將建置三支風機,單支發電容量約4.2MW(百萬瓦),合計新建10台風機,投資約25~30億元,預計第四季送出環評。

太陽光電的部分,除既有高雄仁武廠、台宇汽車大肚廠區、台亞加油站太陽光電系統外,台塑集團將加碼在嘉義新港廠區斥資逾億元,設置1,500kW的太陽能系統,預估完工後所發電力以自用為主,並為集團對太陽能投入最大筆的投資。

南亞董事長吳嘉昭則說,公司除新港廠區已有太陽能建置,麥寮資源回收廠區也將規劃;後續會請南亞光電協助優先在嘉義、新港,加速擴大建置再生能源。

首納改善空污降載對象 麥寮汽電:配合規範執行

2020-10-07 15:30中央社 記者蔡芃敏台北7日電

為了因應空氣品質,環保署首度將麥寮汽電納降載對象。麥寮汽電表示,配合電力調度與生煤使用限制,冬天本來僅有2部機組運轉。未來將持續配合相關規範,讓機組進行降載。

環保署今天表示,今年縣市空污跨區合作應變,將首度納入空氣品質不良時麥寮汽電可降載,並依不同月份針對特定污染物稽查、加強通報民眾臭氧濃度升高等措施。

麥寮汽電總經理曹明表示,尚未接到相關公文,不過,麥寮汽電配合台電電力調度與生煤使用量限制,冬天本來會有一部機組停機,僅有2部機組運轉。未來也將配合政府相關規範,讓機組進行降載。

另外,麥寮汽電先前與雲林縣政府簽署備忘錄,擬在2025年前投資新台幣570億元,讓麥寮燃煤機組改為2部天然氣機組,與興建天然氣接收站。

曹明則說,投資金額高達500多億元,若台電日後沒有給予承諾購電合約,燃煤機組改為天然氣機組意義不大,仍處環評申請階段,後續得視整體電力規畫而定。

麥寮汽電共有3部機組,裝置容量合計180萬瓩,也是全台最大民營電廠。根據麥寮汽電年報,去年營收243.42億元,年增12.4%,稅後盈餘21.99億元。

根據台電官網,麥寮1、2號機組今天均進行友善降載減排,淨發電量約78%;觀察近期備轉容量率,截至12月中旬前,備轉容量率站穩10%,亮起代表供電無虞的綠燈。

綠色能源成新潮流 台塑化、台塑搶攻風電市場商機

2020-08-04 18:57 經濟日報 / 記者黃淑惠/即時報導台塑化

台塑集團旗下的台塑化(6505)、台塑(1301)積極搶攻風電市場商機,台塑化旗下的麥寮汽電將攜手日本汽車大廠豐田 (Toyota)投資7支風機,預計投資金額上看20億元,雙方洽談後會邀集顧問公司進行環評。至於台塑的則是原有的4支風機汰舊換新改為3支風機,增加綠能發電量。

全球吹起節能風,綠色能源也成為新潮流,台塑集團近來悄悄佈局綠能相關領域。其中,台塑化旗下的麥寮汽電與日本汽車大廠一年多就討論要攜手合作,豐田早在一年前就在麥寮進行測風塔的投資,開始進行風場發電相關數據的收集,近期報告已經出爐,證實麥寮廠區適合做風場來進行發電,所以雙方也開始進行細部的規畫。

根據適合發電的面績來推估,共有10支的風電機的容量,由於台塑旗下的台塑重工早就已經投資4支小型的風機,還有7支的風機的空間,這7支將由台塑化與日本豐田汽車一起合作,未來會成立一家新的公司來共同開發,至於持股比例的部分,都還沒有細談。

隨著歐、美、日都積極推動綠能,也推動這個台塑化與豐田的合作案再向前一大步,相關的規畫內容,單支發電容量規劃約4.2MW(百萬瓦),共將新建 10 台風機,相關投資細節已進入最後階段,未來會邀集專業的顧問公司後,正式送出環評申請,待環評申請過關後,再進行合資公司成立的相關細節。

至於台塑轉投資的台塑重工,目前4支舊型的風機,則由台塑重工自行更新,台塑重工正提出汰舊換新的申請,需在進行環差對照等,未來不會加入麥寮汽電及豐田汽車的合作案,會自行發電自用或賣回去給台電。

綠能、夏季用電題材 台塑、台汽電看旺

氣溫逐步飆高,催化夏季用電題材,台塑四寶、台汽電(8926)、大汽電(8931)、國喬(1312)及台苯(1310)的汽電共生收益加分進補,而台灣風電、太陽能綠能布局持續推展,也帶動台塑四寶、台汽電旗下碳纖維、風電等工程營運動能,強化穩健高值利基。

台塑集團擁有3座裝置容量60萬瓩的燃煤機組及16座汽電共生廠;麥寮汽電每小時發電約282萬瓩;其中台塑化公用部門生產電力約4成可供外售。

台塑集團已建置完成3.3MW太陽能裝置,另有1MW裝置進行中。台塑(1301)今年碳纖維應用在風電使用上可達5,000噸,目前每年供應3,500噸給陸上風機業者,1,500噸給國外離岸風機業者,2022~2025年台灣離岸風電風機需求,碳纖約需使用2,200噸。

國喬汽電共生廠年產150噸蒸汽與2.5億度電,蒸汽約15%賣給鄰近石化廠使用,電力除自用,多餘回售給台電。台苯汽電共生廠每噸生產成本約可降低10~20美元,產出蒸氣三成外售。

台汽電第一季EPS達0.7元,為近六年同期高,今年邁入離岸風電工程款認列高峰期,加上在綠能投資取得佳績,營運可望更上層樓。

台汽電有一座汽電共生廠,還投資四間民營天然氣發電廠,總裝置容量2,508.4MW。近年綠能布局效益顯現,陸續接獲沃旭離岸風電工程、台南鹽田太陽光電案,今年進入認列高峰期。

台汽電董事會通過收購苗栗風力100%股權,總裝置容量約49.8MW;太陽光電今年預計進行30MW投資開發。

此外,台汽電旗下綠能取得全台第二張綠電售電業執照;看好每年近百億元運維商機,旗下星能股將興建再生能源運維中心,預計10月完工。

【公告】麥寮汽電 2020年5月合併營收26.16億元 年增-2.14%

日期: 2020 年 06 月 05日

公開發行公司:麥寮汽電 (8338)

單位:仟元

【公告】麥寮汽電 2020年4月合併營收19.04億元 年增13.61%

日期: 2020 年 05 月 06日

公開發行公司:麥寮汽電 (8338)

單位:仟元

【公告】麥寮汽電 2020年3月合併營收19.71億元 年增28.19%

日期: 2020 年 04 月 10日

公開發行公司:麥寮汽電 (8338)

單位:仟元

南亞:公告本公司2019年第4季自結合併損益

第51款

1.事實發生日:109/01/10

2.公司名稱: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3.與公司關係(請輸入本公司或子公司):本公司。

4.相互持股比例:不適用。

5.發生緣由:公告本公司2019年第4季自結合併損益。

6.因應措施:無。

7.其他應敘明事項:

一、2019年第4季自結合併損益與2019年第3季比較

(一)2019年第4季合併營業額716億8,559萬元,較上季減少1億9,976萬元,微幅減少

0.3%,其中銷售量差增加6.5億元,銷售價差減少8.5億元。聚酯產品因原料價格下跌,

同業低價競爭,致售價下滑;塑膠、化工、電子材料則營運增溫,銷售量增加。

(二)2019年第4季合併稅前利益49億7,673萬元,較上季減少39億1,451萬元:

1.營業利益34.3億元,較上季增加14.6億元,成長73.8%:

電路板等電子材料產品因5G及雲端運算發展,獲利增加最多;其他產品(化工、聚酯、

塑膠)則因中美貿易紛爭預期逐漸緩和,獲利亦有增加。

2.權益法投資收益16.1億元,較上季減少23.6億元:

(1)認列台塑石化16.4億元,較上季減少12.3億元;

(2)認列麥寮汽電-0.5億元,較上季不利3.9億元;

(3)認列南亞科3.8億元,較上季減少2.8億元。

3.第4季無股利收入,較第3季不利23.4億元。

4.外幣兌損6.3億元,較上季不利8.8億元。

(三)2019年第4季歸屬母公司稅後利益為41億4,280萬元,每股稅後盈餘0.52元。

二、2019年度自結合併損益與2018年度比較:

(一)2019年度合併營業額2,863億4,282萬元,較2018年度減少467億1,873萬元,其中

銷售量差減少135.5億元,銷售價差減少331.7億元。主要是各產品市場供給大多增加或

持平,而因競爭激烈、產品價格偏低,部份產線不敷成本而停車減產,導致營收減少。

其中以化工產品(EG及BPA為主)減少最多,其次為聚酯產品。

(二)2019年度合併稅前利益266億4,170萬元,較2018年度減少348億8,347萬元,

主要為:

1.營業利益99.8億元,較2018年度減少194.4億元:

以化工產品衰退最多,主要是EG及BPA獲利減少最多,此外電子材料產品、聚酯產品、

塑膠產品獲利也都不如2018年。

2.權益法投資收益117.3億元,較2018年度減少144.5億元:

(1)認列南亞科29.2億元,較2018年度減少86.8億元;

(2)認列台塑石化85.0億元,較2018年度減少53.8億元。

3.股利收入不利3.8億元。

4.外幣兌盈0.9億元,較2018年度不利10.5億元。

(三)2019年度歸屬母公司稅後利益為230億6,952萬元;每股稅後盈餘2.91元。

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台中電廠兩部燃煤機組撤銷之後

在民間推動減煤近五年後,上周來到最大的突破點,台中市長盧秀燕撤銷台中火力電廠兩部機組許可證,為加速減煤寫下新的歷史,更可貴的是這個歷史是由前、後任不同黨派市長接力寫下。不過台電已表明訴訟到底,台中市即使認為撤銷有理,但是否合法,日後也必須接受檢驗。

生煤與空汙之戰始於2015年,那年從台中到台南,除了南投之外,全部都是民進黨執政的縣市,也出現國內第一個空汙區域防治聯盟。

當時空汙法的管制有兩種,一是訂定排放標準,二是針對較易產生空汙的燃料,例如生煤、石油焦,依空汙法28條訂定「生煤、石油焦…使用許可證管理辦法」(這項法規於2019年5月修正,改名為「易致空氣汙染之物質使用許可證管理辦法」)。

雲林開啟生煤自治條例戰火,最後被函告無效

當時,前雲林縣長李進勇第一個提出「雲林縣工商廠場禁止使用生煤及石油焦自治條例(草案)」,規範自治條例施行一年後不得使用石油焦,二年後不得使用生煤。自此掀起中央與地方自治條例大戰。

李進勇的訴求是,生煤、石油焦如果只用「許可」管制還是會汙染排放,唯有「禁用」才能積極改善空汙。2015年4月14日他在雲林斗六舉行「防制中部及雲嘉南PM2.5公聽會」,被視為中部縣市的空汙防治誓師大會。

當時國內只有台塑六輕麥寮電廠還在用石油焦(日後台塑修改環評承諾不再使用),六輕生煤用量達全縣98%,所以這個自治條例就是針對六輕而來。但李進勇真的想對付六輕嗎?話喊得很大聲,但戲演成分居多。

這個自治條例於當年5月15日三讀通過,依地方制度法26條規定,雲林縣的自治條例沒有罰責,應報中央各該主管機關備查。6月10日李進勇親自張貼自治條例公告,並嗆聲如果中央不備查要打憲法官司。

6月24日環保署排定下午審查,上午李進勇先在立法院開記者會重申立場,環保署還增派警力以防李進勇衝進會議室,但他沒來,反而在中午審查通過麥寮汽電、台塑石化麥寮一廠兩張生煤許可證,還一口氣展延兩年,也就是2017年6月10日自治條例公告生效前一天。

9月7日環保署以這個自治條例抵觸地方制度法、空汙法,且強調能源管理法屬中央權限,中部第一個生煤自治條例最後以「函告無效」收場。

台中、彰化接力提出生煤自治條例

有了雲林縣自治條例被函告無效的經驗,台中、彰化後來提出的自治條例就改變策略,不採取禁用,而是加嚴標準或減少用量。2016年7月22日「彰化縣公私場所使用高汙染特性燃料自治條例」三讀通過,不但排放標準更嚴,且規定不得檢出戴奧辛及鉛、鎘、汞等重金屬及其化合物。

而台中的「公私場所管制生煤及禁用石油焦自治條例」於2016年1月26日公告,要求四年內、也就是2020年1月25日以前,所有使用生煤的單位都要減少40%用量。以台中火力電廠為例,近年來最高用量1,839萬噸,屆時要減量四成,每年用量上限是1,104萬噸。

雖然環保署並沒有備查這兩個自治條例,但也沒有像對雲林那樣函告無效,因此這兩個自治條例到目前為止是有效的。

當時台中的自治條例通過時,林佳龍強調,中火1~4號機組已老舊,希望四年內能促使台電將燃煤機組汰換成燃氣機組。日後台電果然提出新建2座燃氣機組,但卻不願淘汰4部老舊機組,而是留著備用,目前還在環評中。

今年12月盧秀燕以台中火力電廠已超過1104萬噸用量,開出3張罰單後,25日撤銷第2、3號機許可證,其實跟2016年林佳龍的訴求一致。

而台電也強調,少了這2部機組在秋冬季節並不會缺電,夏季只需要加強調度。因此台中市撤銷這2部機組,不但符合民眾要求,也是合理的決定。

減煤途徑很多,有比撤銷許可更好的做法

不過台電已表明訴訟到底,主要有幾個爭執點。第一、台電指民國106年核發的許可證寫今年的生煤用量是1600萬噸,但今年11月台中市環保局又以「誤繕」為由,更改為「109年起減煤四成」。

台電認為這違反信賴保護以及行政程序法對誤繕的解釋。台中市政府則說,1600萬噸是期中目標的概念,最終是四年要減4成。而當初許可證的寫法會讓台電誤以為109年才要達到,所以才會發函更正。

第二、台電指環保署的「固定汙染源設置操作及燃料使用許可證管理辦法」有10%容許差值,目前的用量尚在容許誤差內。台中市則認為,所謂10%操作誤差,是指操作過程中的不穩定因素造成用電、用水的誤差,但煤是秤重量,不會有誤差問題。究竟誰說的有理,還有待訴願、訴訟決定。

接下來的法律程序,這項裁罰是由台中市環保局開出,未來訴願單位是台中市政府,如果訴願被駁回,就要向高等行政法院、最高行政院提起訴訟,最快也要兩年。另外台電也可以依行政程序法第117條,請行政院撤銷原處分。或者重新提出這兩部機組的許可證申請。

其實要達到減煤、減空汙有很多可行途徑,並不是非走到訴訟地步不可。例如台中市政府可要求空汙排放總量,而不指定撤銷某幾部機組,讓台電調度更有餘裕,他就不會這麼沒面子非興訟不可。而就台中市政府而言,除非有萬全把握,否則即使合理,卻因行程瑕疵而敗訴,那就太可惜了。

環團提5減碳方案 盼各政黨救台灣

「氣候變遷要面對,各大政黨別再睡。」針對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5)台灣缺席,地球公民基金會4日提出5大減碳方案,盼由能源轉型、徵收能源稅及碳稅(汙染者付費)、中南部減煤更換鍋爐、制定全面電動化期程、能源民主與公正轉型導入氣候政策等,全力救台灣。

能源轉型、徵收碳稅

地球公民基金會環污能源組主任李翰林博士表示,首先,台灣必須訂出2025年到2050年間的能源轉型路線執行方案,例如非核、減媒、增綠以20:30:50的配比。其次,盡速推動課徵能源稅或碳稅,污染者付費,加速減碳,國營事業應將氣候變遷定為績效目標,德國將污染者付費收到的稅用於支付退休金。

第三,強化中南部減媒、鍋爐更換,污染排放大戶減量。如果全台2,000多座鍋爐能完成更換,將會對改善環境污染有很大幫助。第四,全國應制定交通運具全面電動化期程,針對空污嚴重的中南部縣市,政府應加碼提高電動汽機車補助方案,加速電動化。最後,將能源民主與公正轉型價值導入氣候政策,減少社會衝擊。

台灣空污主主要汙染物包括:PM2.5、PM10、SOx、NOx、NMHC等,污染源包括中鋼、中油、興達電廠、亞泥花蓮、中龍鋼鐵、協和電廠、台塑石化麥寮一廠、石裕砂石行、和平電廠、麥寮汽電、中油大林廠、大潭電廠、台電通霄、萬洲化學楊梅廠、中石化頭份、南亞塑膠新港、美光晶圓一廠、聚紡觀音廠、友達光電台中、中油桃園、福懋興業等。

兩黨能源政策不完備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表示,候選人討論的政策面很單薄,只有要不要使用核能而已。然而電動車補助哪裡來?國家政策要拿出經費來處理,幫助中南部加速電動化,各個面向應該互相輔助配套。此外,能源稅跟碳稅在世界各國有不同阻礙,台灣關鍵在是否下定決心成為排碳大國?期待各政黨後續的表態。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表示,參考歐洲工業化能源轉型國家的經驗,環境層面上要提供乾淨可再生能源,要用能源稅跟碳稅當第2根支柱。國民黨將能源轉型押寶在核四復建,但核能在台灣佔比不能本質解決問題。民進黨雖然在再生能源供給有進展,但未能解決以肺發電的疑慮,所以兩大黨的能源政策都不及格。

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六輕「白煙」將絕跡 台塑花97億美化形象,卻增加了碳排放

台塑集團宜蘭龍德廠、新港廠最近宣布利用新設備讓白煙消失的好消息,這項工程將在六輕與台塑集團各地工廠推廣,預計將花97億元來美化、改善視覺污染,六輕冒出漫天白煙的景象從此畫上休止符。但細究技術,卻是把煙囪排氣加到更熱,對於改善污染恐無實質幫助,且增加碳排放量。

11月初,台塑集團宜蘭龍德廠舉行了技術研討會,宣布成功利用增設熱媒管式換熱器(MGGH)去除俗稱「白煙」的白色水蒸氣,方法就是利用這套設備吸收鍋爐燃燒後的廢熱,用來加熱再熱器,將煙囪排放溫度從55°C加熱至約80°C,這時候就有如變魔術一般,原本煙囪冒出的白煙就會消失。

未來,這套設備將在台塑集團六輕、各地工廠推動,預計總投資金額將達到97億元,全面完成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下達的「去視覺污染」的目標,以後六輕或台塑集團各地工廠冒出漫天白煙將絕跡。聽起來是好事,但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卻說,花這大筆錢真是愚民,並沒有比較環保與減碳。

白煙其實是物理現象,而非污染

為何白煙不見了沒有比較環保,這不是污染嗎?從科學上來說,煙囪會冒白煙,是因為有些工廠在廢氣排放前,採取濕式污染防治設備來防治污染,例如海水脫硫、濕式洗滌塔等,其目的在於利用水洗等方式將各種污染物收集、去除,讓排出的廢氣符合排放標準,或讓污染物降到最少。

也因為加了這些污染防制設備之後,煙囪排出來的氣體就會帶有水分,而且廢氣從鍋爐燃燒一路通過層層的防制設備到煙囪,溫度會從幾百度高溫一路往下降,最後排放出去的溫度大約在50~55°C左右,比大氣溫度還要高約35度。

這時,含有水蒸氣的氣體從煙囪排出,遇到較冷的空氣後,便迅速凝結成白色煙柱的過飽和狀態之水蒸氣,這跟電鍋煮飯、燒開水沸騰冒出白色水蒸氣、冬天嘴巴會吐出「白煙」都是一樣的物理現象。謝和霖說,應該教育民眾看到白煙不要怕,看到真的冒黑煙才檢舉。

如果碰到陰雨天、冬天或颱風來臨前的低氣壓,白色水氣拖長或消散速度會更緩慢,形成漫天白煙的壯觀景氣,偏偏這樣的景氣常被當成空氣污染嚴重的畫面。有心人還會採取逆光側觀察、拍照,因為背光的關係,白煙會呈現類似黑煙之現象,這時漫天白煙會變成黑鴉鴉一片有如末日景象。

六輕經常被這種利用背光捕捉大量黑煙搭配石化廠的畫面來控訴污染,雖然台塑集團一次又一次說明這是物理現象,但有理說不清的情況下,2018年,王文淵下決心推動去視覺化污染的大工程,乾脆讓過飽和狀態之水蒸氣(白煙)的物理現象消失。

去視覺污染,反而增加碳排

物理的現象就用物理方法解決,台塑集團的方法就是在煙囪末端設加熱裝置,讓煙囪排出的水蒸氣更熱,擴散更遠、且遇到較冷空氣就不會凝結了,就能讓白煙消失。工程背景出身的前內政部長、台塑集團最高顧問陳威仁說,從科學的角度看,這樣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做,「但王文淵這樣做,是為了社會觀感,」陳威仁說。

台塑集團的麥寮汽電曾經替自己的發電廠算過,要達到增溫去白煙的效果,必須在煙囪後段裝加熱器、每小時必須多使用蒸氣42噸來加熱,換算要燒4.8噸的煤炭或其他等熱的燃料,每小時二氧化碳排放增加11.9噸,每年增加的燃料費用1億3300萬,增加99960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花大把銀子投資不必要的設備、每年必須燒大量的燃料、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就是為了去視覺污染。這只是台塑集團其中一個工廠,如果全面實施去視覺污染的美化工程,增加的碳排更大。因此,台塑集團有好幾個工廠猶豫不決,認為這樣做對環保毫無幫助,是理盲式環保,到現在尚未做去白煙工程。

上週台化宜蘭龍德廠發表的新技術,則是不需要再多燒煤炭或燃料,直接把鍋爐燃燒時多餘的熱量拿過來用就好,加裝一套熱媒管式換熱器就能讓煙囪溫度增溫25°C,而且還可能減少其他污染物排放。但這技術到底是否如台化宣稱的效益,還需要更多科學佐證,另外是否會耗電等問題也需要釐清。

真正該做的,是充分利用多餘熱量

站在減碳的角度,這依然不是先進環保的做法。謝和霖認為,這只想美化形象,這些多餘的熱量如果能真正再利用多好。

在講求減碳的歐洲,像芬蘭、瑞典發電廠想盡辦法把剩餘熱量拿來利用,例如發電廠廢熱作為城市供暖系統,而且輸送到民眾社區路上,還先把供暖管路埋在馬路上面,在冬天就能利用這個熱能讓馬路不容易結冰。充分利用所有能源,避免能源浪費就是減碳。從減碳與環保角度看,台化龍德廠應該是把多餘熱量拿來做更好的利用,而不是追求表面的視覺改善。

在環保觀念先進的歐洲國家,石化園區、發電廠照樣冒出漫天的白煙,監督空污的方法則回歸科學,例如謝和霖說,要讓檢測數據有公信力,政府可以向業者收錢,委由受到政府監督、認可的環境檢驗測定機構去採樣檢測,要求會排放戴奧辛的煙囪,安裝戴奧辛長期採樣設備等方法。簡單來說,用科學與科技去監督工廠,有精確數字與公信力更重要。

一般民眾也應該回歸理性討論與監督,下一次如果再看到漫天白煙或背光的黑煙照片,千萬別跟著起鬨,少了這些理盲式的批評,就不會有今天這種花大錢美化視覺、卻又增加碳排放的無意義工程。

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

三利多挹注 塑化Q3獲利來勁

油價回升、旺季需求兩大因素,支撐塑化行情穩步走堅,再加上夏季用電、現金股息入帳的挹注,有利塑化廠商第三季獲利推進。其中台塑四寶及亞聚、華夏、台達化、台苯、國喬等塑化股,為法人推薦追蹤的首選標的。

法人表示,8月起正丁醇(NBA)下游及SAP、塗料及膠帶行業逐漸進入需求旺季,亞洲AE(丙烯酸酯)價格蓄勢回穩,加上大陸三家ECH廠持續停車,牽動年產60萬噸,市場供應縮減,增添台塑化學品收益推進能量。

台化大型定檢都已在上半年完成,目前芳香烴三廠復工狀況符合預期,預計可在9月重新開車。8月、9月進入旺季,7月營收會比6月好、第三季營收也會比第二季好,第四季有機會更上層樓。

分析師表示,雖然中美貿易戰警報未除,壓抑塑化產業營運能見度,惟石化庫存持穩去化,加上時序邁入需求旺季,搭配國際油價回穩走升,有利塑化廠商營運蓄勢推進。其中,PVC、EVA、PP及SM、PTA等產品,利差條件相對走堅勝出,台塑、台化、華夏、亞聚、台苯、國喬成為推薦追蹤焦點。

台塑四寶第二季合計約有13億元匯兌利益,另有43億元現金股息入帳。由於第三季邁入股息發放高峰時點,台塑四寶合計還有216億現金股息入帳,其中台化約81億元、台塑70億元,至於台塑化、南亞各有41.6億元、23.8億元入帳。

此外,氣溫居高不下,在電力需求放大下,催化台塑四寶及台苯、國喬夏季用電收益利多。

台塑集團有三座裝置容量60萬瓩的燃煤機組及16座汽電共生廠;麥寮汽電每小時發電約282萬瓩;其中台塑化公用部門生產電力約四成可供外售。

國喬汽電共生廠年產150噸蒸汽與2.5億度電,蒸汽約15%賣給台橡等鄰近石化廠使用,電力除自用外,多餘也回售給台電。台苯汽電共生廠每噸生產成本約可降低10∼20美元,且產出的蒸氣已有三成外售。

綠能加持 台汽電、大汽電進補

受制煤價居高不下,去年汽電廠利差空間明顯受阻,今年伴隨煤價波動趨緩,台塑化(6505)旗下麥寮汽電,以及台汽電(8926)、大汽電(8931)首季本業利差改善提振。尤其,台汽電、大汽電積極推動離岸風電路上變電工程及綠能事業推展,營運可望蓄勢加速推進;法人推估今年營運有望成長10~15%。

台塑化公用事業受燃煤成本降低,第一季燃煤耗用成本每噸106美元,比去年第四季121美元減少,以致收益向上推進,轉投資麥寮汽電營運有可望同步改善、提振。

台汽電主業務為出售電及蒸氣、工程服務收入,近年積極投入再生能源事業,目前台南官田擁有一座汽電共生廠,還有轉投資四間民營天然氣發電廠,總裝置容量達2440MW,占國內民營電廠發電量31.66%。

台汽電去年因為毛利率縮水以及轉投資貢獻減少,獲利年減三成,EPS 1.14元。承攬離岸風電陸上變電工程將於今年開工,下半年開始認列工程款,加上業外國光電廠延壽大修告一段落,費用支出減少,今年獲利可望回穩推進。

台汽電公告轉投資100%星能,及73.99億元取得「台南鹽田太陽光電新建工程」標案,該案為地面型太陽光電150MW,為目前國內最大之地面型太陽光電案場,待台電通知即可開工。

麥寮汽電發電不足 台電索賠32.8億

台塑麥寮汽電昨天下午公告,受雲林縣政府生煤管制影響,發電機組二○一七年底因被迫停機,導致發電量不足,最終未達成台電全年合約購電量。面對台電近日來函要求以卅二點八億元作為不足電度的替代成本,麥寮汽電稱「不合理」,不排除訴諸司法程序。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表示,依據購售電合約規定,「各種許可或證照無法取得或更新非屬不可抗力」,台電都是依照合約執行;台電要求給付的卅二億元,主要作為不足發電數的替代成本。換句話說,台電為了彌補麥電不夠的發電量,需要調度其他電力支應,這也是依照合約內容來走,麥電若不願意付此筆經費,將會從上個月的購電費用中扣除。

對於麥電在重大訊息公告中提及,生煤減量是政府公權力行為,屬合約不可抗力範圍,若台電逕行扣款,將依法採取適當的保全程序。徐造華說,台電予以尊重。

雲林縣環保局長張喬維表示,縣府限縮麥寮汽電發電機組操作許可證生煤量,台中地方法院已判定雲林縣政府勝訴,「縣府執行生煤減量是有法律授權」,並無違法。至於台電因此要求麥寮汽電給付卅二點八億元,張喬維說,這屬雙方合約的爭議,應由台電與麥寮汽電自行協商解決,縣府並無意見。

麥寮汽電占全台電力百分之五,但因為雲林縣政府生煤管制,發電機組操作許可證生煤量遭到限縮。麥電公告指出,去年底許可量用罄後,被迫停機無法配合台電調度。而台電來函稱,麥電不足電度的替代成本共計卅二億八四五○萬八七四八元,要求公司在今天前給付。

台電去年表示,雙方簽有購售電合約,麥電必須保證滿載發電供應。

供電已吃緊 再傳台塑麥寮汽電共生廠機組故障

台電預估今(29)日的備轉容量率估只有2.8%,持續亮出「供電緊戒」的橘燈,主要是因為昨晚台塑麥寮汽電共生廠機組發生故障,尚未修復無法供電。

台電發言人徐造華指出,麥寮汽電共生廠其中一台機組昨晚發現海水脫硫設備故障,麥寮汽電共生故障機組雖是60萬瓩機組,但是廠區自用約10萬瓩,因此台電估算對影響供電約50萬瓩,目前扣除在今日用電預估之外。

徐造華表示,海水脫硫設備是電廠防制設備一環,主要是引入海水進行排煙脫硫,昨晚發現管線漏水,預估6月1日才能修復。

電力概念股 交投亮點

全台用電量自周一起連三日創下今年新高,昨(17)日上午台北松山機場附近更跳電停電半小時,引發全台關注。法人表示,由於今年盛夏台灣電力供應將相當嚴峻,使得「缺電受惠股」將成為今夏市場中高度矚目的交投亮點。

時序即將進入盛夏。根據台電電力監測,尖峰備轉容量率已低於5%,昨日僅4.54%、進入供電警戒的橘色燈號。雖然5月下旬後備轉容量率將轉為供電吃緊的黃燈,但6月下旬起,又將轉為代表供電警戒的橘燈。

台股盤面上,「缺電受惠股」一般主要以發電廠、發電機、電能管理等次產業為首;此外,廣義來看,甚至包括節能家電、太陽能、風力發電等,也是市場向來關注的焦點,使得大範圍的電能族群,都是受惠範圍。

如去年第4季以來,股價走勢及轉趨強勁的台塑化(6505),近期除了因油價高漲題材而深受激勵外,由於缺電題材逐漸發酵,使得旗下麥寮汽電共生發電機組開始受到市場矚目。

台泥雖因本業基本面表現突出,激勵股價強勢上揚,但旗下的花蓮和平電廠,也在今夏可能的缺電危機中獲得凸顯,開始受到關注。至於其他與風電有關的個股,表現也相對強勢,使得「缺電受惠股」,將有機會執掌多頭攻堅大旗。

證實「賴淵會」  賴清德:談台塑六輕麥寮汽電問題

行政院長賴清德今(20)天證實上週三(15日)確實和台塑總裁王文淵針對六輕麥寮發電廠進行過「賴淵會」,主要是因為因為雲林縣政府基於空污的要求,對於總量予以管制,因此,政院希望台塑「將麥寮汽電的超臨界機組改成超超臨界機組」,但台塑集團認為此舉投資成本過高、效率不彰,不傾向支持。這也是賴清德接掌閣揆後,首度與王文淵正式會面。

賴清德今天出席中國工程師學會第32屆工程技術研討會開幕典禮後,接受媒體採訪而做了以上表示。

在提出企業「五缺」解決方案後,賴清德也鎖定台塑麥寮汽電,希望將麥電三部超臨界機組,比照林口電廠升級為超超臨界機組。但台塑評估後認為,可行性有待商榷。主要是:一、麥電的超臨界機組若升級成「超超臨界機組」,對發電效率僅提升1.9%,依目前行情估計,「升級費用」將上千億元。對企業而言,這是一件「成本高、效益低」的事情。二、台塑集團先前曾提到,麥電設置三部60萬瓩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使用最先進汙染防制設備並採嚴格末端排放管制,其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粒狀物(TSP)等空汙排放濃度,已趨近天然氣發電機組,屬於潔淨燃煤發電機組。換言之,麥電擁有發電效率高、排汙量低等兩大優勢。不過,賴清德認為,台塑先前提過要將麥電燃煤機組改成天然氣發電廠,「台塑總有一天需要面對這個問題」。

賴清德表示,王文淵和公司高層主管上週三到政院拜會,主要是說明六輕麥寮發電廠新的作法,同樣可以達到接近天然氣發電排放量的標準。另外,他們也討論水資源的再利用問題,因為看到立委質詢指出,濁水溪在冬天、相對缺水時,塵沙飛揚,對民眾生活造成一定影響,「我也想瞭解這部分六輕麥寮發電廠整個區域對水資源的運用情況如何」。

至於「將麥寮汽電的超臨界機組升級為超超臨界機組」,在用電的部份,台塑是否覺得太貴。賴清德則指出,台塑上次提出一個新的作法,我們請環保署與相關單位進一步瞭解。

能源局:麥寮電廠已與雲縣簽MOU 將改天然氣

媒體報導,台塑總裁王文淵日前拜會行政院長賴清德,討論燃煤機組改成超超臨界一事。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今天表示,麥寮電廠今年已經和雲林縣政府簽訂MOU,合約到期就會改成天然氣。

媒體報導,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15日率高階主管拜會行政院長賴清德,行政院要求台塑「將麥寮汽電的超臨界機組改成超超臨界機組」,但是台塑集團認為投資成本上千億、對發電效率僅提升1.9%,不傾向支持。

林全能今天指出,麥寮電廠預計在PPA(購電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到期、約2025年時,將機組換成天然氣,今年已經與雲林縣政府簽訂MOU。

至於麥寮電廠與台電的合約問題,林全能說,目前已有協處機制,希望找到最好的方式處理。

麥寮電廠獲展延2年

  雲林縣去年強行通過禁燒生煤之地方自治條例,未來2年陸續禁止燃煤與燃燒石油焦,因此,台塑、麥寮電廠申請的空污排放、設備的生煤使用量許可執照換照僅獲得二年展延。台塑化表示,因雲林縣政府限縮麥寮電廠排放、設備生煤使用量,減量20~30%,連帶影響麥寮電廠能售電給台電的空間。
台塑化指出,去年麥寮電廠陸續換照,有關空污排放、設備的生煤使用量執照換照後,不但量被限縮,連下次換照時間也被要求提前至明年中,原本換照時間為5年,現已改為每2年即須申請換照。
面對2年後的禁燒生煤條例對營運換照造成的衝擊。台塑化指出,因禁燒生煤相關法規制訂權屬中央,而此舉將涉及燃煤發電,2年後國內燃煤電廠發展受限,衝擊台灣「供電」考驗,希望中央、地方能夠持續協商,尋求解決的共識,讓企業能夠有所依循。
此外,台塑化也會依照情況,採取合宜自救法律行動,如進行行政訴願,維護股東權益。
雲林縣目前發出的石油焦許可證有1張(台塑石化麥寮二廠);生煤許可證有20張,其中台塑石化、麥寮汽電、福懋汽電共生公司用於發電,其餘17家當一般燃料使用。<摘錄工商>

伊朗解禁,石化添壓?台塑:Q4營運影響不大

  伊朗外銷解禁,引發市場關注是否對油價、石化行情增添下探壓力。台塑(1301)董事長林健男表示,目前伊朗乙烯產能630萬噸,伊朗談判解除禁運成功後,天然氣工廠開始取得生產設備,9月開始試車生產。據伊朗當地業者表示,未來1~1.5年間將增加市場上乙烯、副產品的供應量20~25%,因此,衝擊市況時點將順勢遞延,對今年第4季亞洲市場影響不大。
此外,台塑化總經理曹明認為,冬天用油高峰將屆,油價跌到底一定會反彈。雖然大陸經濟萎縮、熱錢炒作、全球經濟情況不佳,導致油價近期跌幅劇烈;但長線來看,全球未來4年會有新的煉油廠興建完成,新增6,820萬桶產能;在需求同步拉升下,長線國際原油仍看好會呈現穩中帶堅。
台塑第3季共5個廠歲修,第4季僅高雄仁武、林園二廠配和中油停工歲修,單季產能開工率將達90%,優於第3季87%。由於許多原物料如PVC價格在第3季接近底部,近期原油價格回溫,中國穩住人民幣價格,第4季營運可望比第3季持平或小幅增長。
台塑受惠PVC、PE、PP價量俱揚,帶動上半年營業利益較去年同期跳增逾倍,業外更在台塑化、麥寮汽電、台塑美國的獲利提升貢獻,EPS達到2.28元,較去年同期的1.72元明顯彈升。9月開始中國大陸下游迎來農膜生產的旺季,對PE需求增加,另外國慶假期商家可能有補庫需要,將對塑料價格提供支撐。
分析師認為,第3季因原料跌幅領先,台塑產品利差仍可持穩,推估單季獲利約與去年同期相當。倘若第4季遞延旺季需求順利加溫,加上台塑美國獲利持穩推進,全年EPS有機會上看4元水準。<摘錄工商>

挺雲林 麥寮汽電6億回饋鄉里

有關雲林縣縣府2015年3月20日與6月26日兩次溝通平台,要求麥寮汽電提撥「促協金」項目。麥寮汽電表示,鑒於縣府財政困難,為促進雙方和諧、合作及共榮以造福鄉里,擬從促協金提撥新台幣6億元整,分4年平均提撥,本期先提撥新台幣1.5億元整,以協助縣府作為社會福利相關措施使用,增進縣民福祉,以善盡社會責任,共同促進地方繁榮及經濟發展。

麥寮汽電表示,從麥電與台電之購售電合約中,並未規範促協金之「執行方式」與「範圍」,且從歷年來主管機關及台電公司函示,均顯示「促協金」由公司自行檢討運用。
麥寮汽電表示,因屬台塑關係企業,與其他六輕廠均座落於雲林麥寮離島工業區內,屬於同一工業園區,周遭環境與相關公共設施皆共同使用。基於促協金可自行檢討運用之原則,歷年來均持續透過麥寮工業園區整體回饋方式協助地方,對促進雲林縣發展不遺餘力。經統計台塑企業麥寮園區整體回饋項目例如:麥寮鄉、台西鄉居民健保補助、電費補助與路燈費補助、農業發展安定基金、道路養護公共基礎建設等,至2014年底總額已達97.5億元。

鑒於縣府財政困難,為促進雙方和諧、合作及共榮以造福鄉里,麥寮汽電擬從促協金提撥新台幣6億元整,分4年平均提撥,本期先提撥新台幣1.5億元整,以協助縣府作為社會福利相關措施使用,增進縣民福祉,以善盡社會責任,共同促進地方繁榮及經濟發展。

南亞科聯貸120億 超額認購
2014年開年就有大型聯貸案簽約,由台銀出掌管理銀行的南亞科1 20億元聯貸案,昨(2)日簽約,並由台塑集團副總裁王瑞華與台銀 董事長李紀珠共同主持,顯示雙方對此案的高度重視。
該聯貸案為5年期貸款,其中大約3/4資金為借新還舊,1/4為資本支出,台銀表示,其他共同主辦及參貸行包括兆豐、合作金庫及台企銀、彰銀等14家銀行。
儘管DRAM兩年前一度被視為艱困產業,去年好不容易從谷底走出,由於DRAM才剛脫離「險境」,因此該案的利率相較於台塑集團其他僅 1.5%的大型聯貸案利率,明顯高出許多,利率水準介於2.4~2.5%。
也因此,該聯貸案的超額認購率達25%,有意參貸的金額高達150 億元,台銀指出,這充分顯示金融同業對於南亞科技及台塑集團的信心與支持。
去年下半年以來,台塑集團陸續在聯貸圈推出大陸寧波擴廠、麥寮電廠及南亞科等三大聯貸案,共計募集逾千億元,前兩案已在去年簽約,南亞科聯貸案在籌組歷時三個月後,終於塵埃落定,在昨日簽約。
台銀指出,南亞科在去年前三季營業收入約345億元,稅前淨利約 42億元,淨利率12.1%,獲利已轉虧為盈,隨著DRAM市場供需結構調整,及該公司轉型再造效益浮現,加上台塑集團的支持,未來營運應可漸入佳境。
台銀也分析,為降低經營風險及因應市場趨勢的變化,南亞科已在去年進行轉型,由標準型DRAM轉為利基型DRAM,提升30奈米技術產能,並透過先進製程技術,以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競爭力。
台銀表示,且南亞科未來將專注消費型及低功率等高附加價值產品研發與經營,加強大陸及亞太地區的市場拓展,進一步提升市占率及獲利能力。

公司簡介
本公司於85年成立,設立資本額為新台幣 40億元,由台塑、南亞、台化及台塑石化公司共同投資成立,88年度辦理現金增資160億元,增資後資本額為200億元。本公司為響應政府及台電公司大力提倡獎勵民間興建電廠,共同分擔參與電源開發的責任,以紓解國內限電壓力,振興工商投資意願,減輕政府公共建設的財力負擔。在雲林縣麥寮鄉台塑工業園區內,興建燃煤火力發電機組。於85年8月8日通過行政院環保署之環境影響說明書定稿報告((85)環署綜字第45274號函)。並業奉經濟部核發「電業發電設備工作許可證」;(85)經電設許字第001號、(87)經電設許字第002號及(89)經電設許字第001號之證件,全面展開發電廠建廠工程作業。
歷經四年積極規劃施工建造,第一部60萬瓩火力發電機組於88年5月31日取得經濟部電業執照(經能電字第8801號)。並於88年6月1日宣佈正式商業運轉,開啟唯一配合政府開放發電業政策如期運轉之民營發電廠。第二部60萬瓩火力發電機組於88年8月27日取得經濟部電業執照(經能電字第8801-2號)。並於88年9月9日商業運轉。第三部60萬瓩火力發電機組已於89年9月23日商業運轉,與台電公司電網併聯。

公司基本資料

統一編號 96975970 
公司狀況 核准設立
公司名稱 麥寮汽電股份有限公司 (出進口廠商英文名稱:MAI-LIAO POWER CORPORATION) 
章程所訂外文公司名稱 MAI-LIAO POWER CORPORATION
資本總額(元) 24,125,200,000
實收資本額(元) 24,125,200,000
每股金額(元) 10
已發行股份總數(股) 2,412,520,000
代表人姓名 陳寳郎
公司所在地 雲林縣麥寮鄉中興村台塑工業園區1號之1
登記機關 經濟部商業司
核准設立日期 085年04月12日
最後核准變更日期 109年08月26日
複數表決權特別股
對於特定事項具否決權特別股
特別股股東被選為董事、監察人之禁止或限制或當選一定名額之權利      無
所營事業資料   1﹒經營發電廠業務。
2﹒電力工程規劃設計(建築師業務除外)。
3﹒蒸汽、電力之生產及銷售。
4﹒煤之進口、加工及買賣。
5﹒石膏、硫酸、硫酸銨之產品製造銷售及買賣。
6﹒發電設備之原材料及零配件進出口及買賣業務。
7﹒辦理工業區之開發租售及管理業務(營造業除外)。
ZZ99999  除許可業務外,得經營法令非禁止或限制之業務

董監事持股

序號 職稱 姓名 所代表法人 持有股份數(股)
0001 董事長 陳寳郎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601,776,707
0002 董事 王文淵 0
0003 董事 王瑞華 0
0004 董事 王文潮 0
0005 董事 林健男 臺灣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601,733,150
0006 董事 吳嘉昭 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601,727,119
0007 董事 洪福源 台塑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601,776,707
0008 獨立董事 黃志鵬 0
0009 獨立董事 葉清澤 0
0010 監察人 何福仁 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601,733,150
0011 監察人 劉佳儒 臺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 601,733,150
0012 監察人 彭福榮 0

歡迎直接來電~0960-550-797 陳先生<—-手機點我即可撥號